张梅燕
[摘 要]以江苏省5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和30家合作单位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邮件回访、电话访谈、现场访谈等方式,从学生参与机制、企业利益补偿机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调查了江苏省相关企业、学生对当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表明,企业与学生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认可度较高,但同时认为目前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工学结合;学生;企业;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7-0136-05
“工学结合”本质上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和学校三个方面,只有三方共同积极参与,才能保证工学结合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从目前江苏省各高职院校的反馈信息来看,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中表现积极主动,热切希望能与企业合作;另一方面,企业与学生面对工学结合往往表现冷淡,缺乏热情。这种只有高职院校一厢情愿的工学结合教育现状,结果自然会使工学结合教育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应有的积极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通过电话访谈、现场访谈、邮件回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调研了江苏省5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及30家合作企业,以了解企业与学生对工学结合的期望与诉求,寻找能够提高企业与学生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一、样本选取和调查方法
为使样本更具代表性,本次调研选取了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5所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及30家江苏省内的大中小型企业,具体包括:华润万家(苏州)超市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圆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同程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金枫电子商务产业园、苏州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仕德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商业大厦大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君乐酒店、徐工集团、维维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徐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蝶软件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亚威机床有限公司、江苏贝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双良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南通百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港湾网络有限公司、常州亚兴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无锡欧克机械有限公司、南京德西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第二机床有限公司、博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江苏省龙信集团。
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和现场访谈等方式。问卷是在上述高职院校负责人的支持下,由上述院校的辅导员、班主任、工学结合指导教师通过电子邮件、QQ聊天工具发放给企业负责人与本校学生(企业问卷共发放90份,收回87份,有效回收率967%;学生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100%);电话访谈和现场访谈是根据上述5所院校提供的学生与企业名单随机抽取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选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企业调查结果
1企业对工学结合的意愿及满意度
为了解当前工学结合教育中高职院校热情主动而企业却反应冷淡的原因,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QQ访谈、现场访谈等形式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倾听企业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真实心声,了解企业的意愿、顾虑与期望。
表1显示,对“与职业院校进行工学结合对企业很重要”这个问题,企业持“非常赞同”态度的占943%,说明企业对工学结合的认可及期盼程度较高。然而,对于“您所在的企业非常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这个问题,持“非常赞同”态度的占705%,认为“说不清楚”的占187%。这反映出企业一方面期盼与职业院校进行工学结合的合作,另一方面对合作又有所顾虑。
表1 企业对工学结合的意愿
表3表明,企业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习生各方面的素质都较为满意,总体满意率为 953%。从统计结果来看,“非常满意”率排名前三位的项目分别是“适应能力”“安全生产”和“思想素质”,满意度分别为31%、257%和223%。而“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的“非常满意”率则排在后三位,分别为103%、97%和93%。可见,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
2企业对工学结合的期望及利益诉求
为了进一步倾听企业心声,本研究首先通过电话访谈、现场访谈、邮件回访等形式,初步调研了企业的期望与诉求。然后将这些期望与诉求通过归纳整理,设计成调研问卷,发放给企业,用于收集更加准确和具体的数据。
工学结合模式分为紧密型合作模式和松散型合作模式。紧密型合作模式包括订单联培、校厂一体化和联合办学模式,松散型模式包括传统教学加常规实践、企业技师走进课堂和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边学边练模式。由表4可知,538%的企业选择了订单联培模式,479%的企业选择了校厂一体化模式,435%的企业选择了传统教学加常规实践模式。选择紧密型合作模式的企业多为大中型规模企业或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成长型企业;小型企业因受自身资源的限制而更倾向于采用松散型合作模式。
由表8可知,100%的企业认为“税收减免”“人才优先选用”是工学结合补偿的最佳选择。998% 的企业认为“财政经费补助”和952 %的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免费培训企业员工”是企业利益补偿的较好选择。 此外,政府对于合作企业的项目给予“优先扶持”和“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智力服务”也是较受企业欢迎的利益补偿方式。
(二)学生调研结果
1学生对工学结合的意愿及满意度
学生是工学结合的最终受益者,学生的意愿最能够体现“工学结合”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为了解学生对工学结合教育的态度,本研究深入江苏省示范院校学生群体中,调查学生对工学结合的安排方式、企业工作环境、专业技能提升帮助、参与实习途径等方面的满意度。endprint
由表9可知,96%的学生认可工学结合实习教育,其中,持“非常愿意”态度的占51%,“比较愿意”的占328%,“愿意”的占123%。通过与学生访谈得知,学生在实习前对工学结合的期望值往往很高,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只有少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但实习后,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认同感普遍下降,仅有328%的学生感觉满意(“非常满意”占114%,“比较满意”占214%),459%的学生感觉“一般”,感觉“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186%。究其原因,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三个主要因素中,企业方面的原因占371%,学校方面的原因占286%,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占229%。 企业因素中,“工作制度”的影响率为314%,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工作内容”“企业环境”“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较为重要的因素,影响率分别为286%、257%和116%;学校因素中,“实践方面”的影响率最高,达572%;学生自身因素中,“兴趣与爱好”“性格与态度”的影响最大,影响率分别达514%和314%。 尽管学生在工学结合实习前后的态度有较大转变,但多数学生仍认为工学结合对“提升专业技能”和“将来择业”很有帮助。
2学生对工学结合期望及利益诉求
在了解学生对当前工学结合教育意愿及满意度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进一步调研,从合作企业遴选、校企协调措施、工学结合实习期限、工学结合成绩评定等角度进一步探寻了学生对工学结合的期望与诉求。
学生是工学结合中的另一重要主体,只有重视学生的期望与诉求,才能使工学结合落到实处。由表10可知,在工学结合安排方式上,对“学校统一安排”方式感觉满意的只占273%,说明学生希望有更多的工学结合安排方式。其中,“企业到学校招聘”方式的支持率较高,占344%。对于“工学结合实习期限”,大部分学生不赞成较长的实习期,支持“12个月以上”实习期的学生只占68%。此外,学生对“专业对口”“薪资报酬”“食宿条件”“工作环境”“岗位安排”“协调措施”以及“企业遴选”等方面均有较高期望,如100%的学生认为应“审慎遴选良好的合作企业”;100%的学生认为工学结合课程设计应与工学结合实习“衔接统一”;993%的学生希望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安排实习岗位”;876%的学生希望借工学结合的实习机会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方向;903%的学生希望通过工学结合能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工学结合成绩评定方式的调查中,有674%的学生赞成由“校、企、生”三方共同评定成绩。
三、结论和建议
“工学结合”是体现职业教育办学特点,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企业与学生是直接当事人,高职院校只有了解企业与学生对当前工学结合的满意度、期望与诉求,兼顾企业与学生利益,才能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服务企业和服务学生。
1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最为担心的是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管理与安全问题。为防范风险,保证企业顺利接收高职学生实习,应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利益补偿机制,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建立“校、企、生”三方协同管理机制和协议机制,切实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安全与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工学结合还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场地、人才、技术等教育资源,校企互建合作基地,加大合作力度。高职院校也应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构建富于职业内涵的高职教育情境,把企业的诚信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贯穿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完成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平稳转变,从而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提高企业对工学结合的满意度。
2从学生角度来看。在“合作企业遴选”“工学结合协议讨论与制订”“实习单位与工作环境实地考察”“实习成绩评定”等方面均应让学生参与,实习岗位、条件、时间、待遇等均应让学生了解清楚。此外,工学结合的实习学生由于身份特殊,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繁忙的工作、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社会认知的局限性等都可能使学生在实习时产生失望、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企业共同关心并及时疏导,与学生作好沟通,打消学生的疑虑,让学生成为工学结合的真正主体,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吉文林,胡新岗,黄银云,李巨银,蒋春茂,吴植,桂文龙,陈小权基于企业视角的校企合作调研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51-55
[2]王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问题研究——以南京三所高职院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11-14
[3]赵验生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179-180
Abstract:This research,based on the students of five leading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thirty cooperation enterprises, from student participation mechanisms, coorporate interest compensation mechanism, personnel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other training methods, tries to know their satisfaction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by way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email feedback, telephone interview and face-to-face talk etc. It finds that on one hand, both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highly recognize and accept the combin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On the other hand, both sides considered Jiangsu Provinces engineering education has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the combin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students; enterprises;satisfaction;research
(责任编辑:乔 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