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15-08-14 02:30刘文芳邢绪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强度检验经济

□文/刘文芳 邢绪文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新郑)

一、引言

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衡量R&D投入包括两种指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R&D投入力度和强度,开发科技新成果并广泛应用是我国今后努力的方向。

索洛将技术进步看作是外生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以知识存量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罗默进一步将技术进步内生化。Vittorio Chiesa、Cristina Masella(1996)比较了R&D测度的不同方法,通过运用PMS模型从微观视角分析了R&D产出效率与项目价值之间的内在关系,肯定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段联合、杨帆(2008)通过分析美国R&D体系的发展概况,对主要的发达国家R&D经费投入强度进行比较。杨银厂、李敏丽、王雷(2010)指出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R&D经费和人员投入均存在不足,指出增加R&D投入、基础研究应用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卢方元、靳丹丹(2011)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进行实证分析,表明R&D投入确实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综上,学术界对R&D投入的研究多是以实证分析为主,模型形式的选择并未给出充分依据,结论缺乏对微观主体的区别对待。本文从国际角度分析论述了中国与主要经济强国关于R&D投入的差异,选用2000~2014年我国各地区相关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严密论证比较了东中西部各地区概况,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二、主要国家R&D投入状况比较

这里将R&D投入强度定义为各国R&D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代表国家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一般来说,当R&D投入强度不超过1%时,技术研发处于使用技术阶段;当R&D投入强度在1%~2%之间时,技术研发则处于改进技术阶段;在R&D投入强度超过2%时,技术研发处于技术创新阶段。

从我国2000年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以来,R&D经费投入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强度上都在持续稳定增长。2002年之前,我国R&D投入强度还在1%以下,自2002年开始R&D投入强度在1%~2%之间,2009年达到1.70%,2012年已经接近2%,增速很快。美国、法国、德国的R&D投入强度非常稳定,都保持在2%~3%之间;韩国的R&D投入强度增长迅猛,从2000年的2.39%到2008年的3.36%,平均每年增长0.13个百分点,2011年更是突破4%;日本和瑞典年均R&D投入强度早以越过3%,日本在3%~3.5%,瑞典在3.6%~4.2%浮动;英国在1.8%、加拿大在2.0%微幅波动。中国、英国虽处于同一阶段,但差距还很明显。

图1为2013年主要国家R&D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图。可以看出,我国的GDP和日本相当,但与美国相比差距明显。2011年我国的R&D经费投入为1,403亿美元,美国为4,152亿美元,是我国的4倍之多。日本R&D投入为1,557亿美元,比我国略高。英国、澳大利亚分别为444亿和618.8亿美元,尽管在绝对量上我们已经有很大提高,但是相对比例还是比较低。2012年我国R&D经费与GDP之比为1.98%,比2000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从R&D投入的绝对量上,尤其是R&D投入的相对量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劣势,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图1)

图1 主要国家GDP和R&D投入强度

在结构层面上,R&D活动按研究类型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如表1。我国应用研究仍为最低,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都在40%左右;在试验发展阶段,我国占据绝对优势,占比达到82.8%。综合分析,发达国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两个高层次领域R&D投入之和都保持在40%以上,最高的法国甚至达到64.4%,而我国为17.3%。(表1)

三、实证分析

这里从我国各微观主体(30个省市)出发,利用各省市R&D活动和经济增长的差异,建立panel data模型,比较各地区的差异,从实证角度得出结论。

(一)模型说明。R&D投入要素包括R&D经费支出、R&D人员投入、项目课题数三个要素,研究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选择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两边同时取对数,即可得:

其中,GDPit代表各省市经济增长(亿元),RDFit、RDPit、RDIit分别表示R&D经费支出(亿元)、R&D人员投入(万人)、项目课题数(个),α、β、γ 分别表示其产出弹性,εit为随机扰动项,满足相互独立、零均值、方差为σ2的假设。

本文数据选取全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2000~2010年有关GDP和R&D投入的面板数据资料,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笔者根据需要调整所得。但是,经过实际操作发现,lnRDFit、lnRDPit和lnRDIit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为避免其影响,只选取lnRDFit与lnGDPit建立均衡模型,即:

在对R&D投入三要素分别与GDP进行回归时,结果也表明R&D经费投入(RDF)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显著。

(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时,Eview6.0给出六种检验方法,它们分别是LLC检验、ISP检验、Breitung检验、ADF-Fisher检验、PP-Fisher检验和 Hadri检验。文章分别给出了对lnGDP和lnRDF的四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原序列lnGDP和lnRDF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非平稳,但它们经过一阶差分后变为平稳序列,说明lnGDP和lnRDF均含有单位根,为一阶单整变量。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对lnGDP和lnRDF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Kao检验和Pedroni检验两种面板协整检验方法,其中Pedroni检验又包括组内尺度衡量的Panel v、Panel rho、Panel PP、Panel ADF 和组间尺度衡量的 Group ρ、Group PP、Group ADF共7个统计量。结果显示:只有Groupρ-Stat统计量未通过外,其余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表明lnGDP和lnRDF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认为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确实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由于Eview6.0不能直接给出检验结果,需要构造F统计量,经计算得出F2=123.55,F1=9.17,均大于5%显著水平下Fa≈1.61,故模型应设立为变系数模型,变系数模型又分为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用Hausman检验其统计值为3.55,伴随概率为0.0595,可近似地认为5%置信度下显著,所以本文应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

(三)参数估计。对lnGDP和lnRDF进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程为:

调整后的可决系数接近于1,F值也很大,说明模型拟合的很好。加入AR(1)项消除了模型自相关问题,D.W.值接近于2。各地区lnRDFi的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说明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1、从偏离全国平均水平的程度来看,浙江在全国范围内最大为1.07,新疆为1.02,这两个省份的经济增长受除R&D经费投入以外的因素影响较大。陕西最小为-2.71,北京为-2.01,这两个地区受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对R&D经费支出的依赖程度较高。其余省份都围绕在-1~1内小范围波动,共有12个地区小于全国平均水平,除北京、天津、上海和湖北外都为西部和东北省份。

2、从R&D经费的弹性系数来看,陕西为1.15居全国之最,表明R&D经费支出每增加1%,将带动陕西省GDP增长1.15%。吉林、四川、辽宁、北京、贵州、甘肃都保持在0.8以上,明显大于全国平均水平0.73,说明这些地区R&D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比较高。浙江和新疆较低,分别为0.54和0.56。R&D经费支出对这两个地区的拉动作用不太明显。其余各省份对全国平均水平偏离不大。

3、综合比较,陕西受R&D投入的影响最大,四川、吉林、辽宁、北京也表现出与R&D投入有很高的关联度。而浙江、新疆、山东、海南等地区的经济增长对R&D经费的依存度不大,科技研发活动还不能在这些地区产生良好的效果。其他省市的弹性系数均在0.65~0.75之间,偏离均值的范围在-0.05~0.05之间,差异相对不大,各有地区特点。

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对各区域进行不变系数模型估计。不难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受R&D支出以外因素的影响较大,且R&D支出的弹性系数均为0.67,小于全国平均水平0.71。其中,中部地区受R&D投入之外因素最大为6.11,在弹性系数相同的情况下,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对R&D经费投入最不敏感。我们发现,西部和东北3省R&D投入的产出效用最大,也最能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加大对西部和东北的R&D投入强度可以更有效地推动GDP的增长和科技进步。

四、结论及建议

结论:第一,与科技创新型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还不足,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比重太低;第二,从国内来看,东部地区R&D投入的较高增长并未有效拉动地区的经济增长,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和东北地区虽然R&D投入少,但产出效应却远远高于东中部地区,科研投入在这些地区效果更为明显;第三,国内R&D投入产出弹性最高的陕西省也仅为1.15,和创新型国家达到3的标准相差甚远。

表1 R&D活动的国际比较(单位:%)

针对我国R&D经费投入的特点,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应加大R&D经费投入强度,促进结构优化。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R&D投入的增加将快速推进经济平稳增长。同时,还要注意R&D活动结构的合理配置,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比重,使得科研成果得到有效和广泛利用。

(二)区域平衡发展,政策应向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东部经济繁荣,在保证R&D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还要对R&D投入的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R&D经费中的比重。中部应加大R&D经费投入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创新意识,同时财政要向河南、安徽等省份投放更多的教育资源,促进这些省份享受教育公平。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对落后,国家应向这些地区提供政策支持,使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缩小地区间差异。

(三)注重人力资本投入,鼓励企业创新。除了要保证R&D经费的投入,也要兼顾R&D人员和项目课题数的投入。企业在R&D活动中,要努力使科研成果转化为自身的价值,提高R&D产出弹性,努力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1] Jaffe A,Trajtenberg M,Fogarty,M.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Patent Citations:Evidence From a Survey of Invento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

[2] 段联合,杨帆.美国R&D经费投入强度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10.

[3] 杨银厂,李敏丽,王蕾.金融危机下全球R&D经费投入趋势与我国的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

[4] 卢方元,靳丹丹.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1.

[5] 张顺.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6.13.

[6] 孙敬水,岳杜鹃.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panel data模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猜你喜欢
强度检验经济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地埋管绝热措施下的换热强度
基于DEFORM-3D的300M超高强度钢切削性能的比较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