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陶
在巴菲特书写成功等式的左边,一位是其恩师格雷厄姆,另一位则是菲利普·费雪。——“我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虽然与格雷厄姆、巴菲特所推崇的价值投资不尽相同,但费雪的“成长投资”理念同样网罗了大批信徒。《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更是将其投资理念推上神坛,成为主流。
为“冒进”买单
费雪出生于1907年的旧金山,孩提时候的费雪就在较为发达城市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对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一天下课看望祖母之时,费雪遇到了一位伯父正与祖母谈论未来工商业的情况,以及股票可能受到的影响。费雪说:“一个全新的世界展开在我眼前。”
1928年费雪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同年受聘于一家银行,成为一名证券分析师。在股灾前的“末日狂欢”中,费雪也看到了股市的盈利能力,直到1929年大萧条真的到来。
“股神”同样曾为贪婪、冒进买单。1929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中,年轻的费雪与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格雷厄姆都预感到了市场将出现崩盘。费雪通过对美国经济的评估,发现了供需不匹配的情况在市场中大为存在,并预言“25年来最严重的大空头市场将展开”。
由于费雪在股票市场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熟,1930年,费雪被委以重任,任职部门主管。而在随后,另一家公司高薪聘请费雪,并给予其更为自由的权限。
然而,一语成谶,股灾的到来令整个金融业陷入萧条,费雪的公司未能幸免,其本人也深陷泥沼。
费雪在日后表示:“我免不了被股市的魅力所惑。于是我到处寻找一些还算便宜的股票,以及值得投资的对象,因为它们还没涨到位。”费雪避开了他认为将在股灾中首当其冲的无线电概念股,继而投入几千美元到另外3只股票中,他们分别是一家火车头公司,一家广告看板公司,另一家是出租汽车公司。
随着股灾的到来,无线电股果然验证了费雪的预言,上演暴跌行情,但是他持有的3只股票也并未能幸免,股灾最终令他损失惨重。
逐利是每一位投资者无可厚非的出发点,但是“股神”与普通股民的区别就体现在了是否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随后的日子里,费雪总结道:“我的投资方法通过我从1929年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而得以扩展。”
获利要靠耐心
痛定思痛后,费雪开始总结失败,并且自立门户。《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悄然孕育。
“在研究了我自己和他人的投资记录之后,有两个主要原因促使我写这本书。其一,我在其他地方提到过几次,在投资中获取巨额利润需要耐心。换言之,断定一只股票价格的走向远比估测这种走向何时会发生容易得多。其二是股票市场固有的欺骗性。做目前其他人都在做的事情,你会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动去做与他们同样的事,这往往根本就是错误的举动。”
1931年,费雪的投资顾问生涯终于起步,他创立了费雪投资管理咨询公司。直至1935年,费雪已经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他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但是战争的来袭给这位年轻人的前进按下了暂停键。美国的参战令费雪走上战场。但是费雪并未被派往前线,而是在陆军航空兵团当一名地勤官,处理各种商业相关工作。这为他提供了不少的思考时间。服役期间,费雪并未停止其对业务拓展的思考。最终他决定结束战前不论资金大小,服务大众的公司模式。战后,费雪只将业务锁定在了一小群大户,这样他便可以集中精力选取高成长的股票向客户推荐。
战争阴霾散去,费雪重拾旧业。并且随着经济的复苏,费雪的生意也开始走向辉煌。1954-1969年是费雪走向巅峰的15年。他所投资的股票升幅远远超越指数。持有德州仪器与摩托罗拉的案例更是成为经典。
1955年,费雪买进德州仪器,到1962年升幅高达14倍,随后德州仪器暴跌80%,而后几年又再度创出新高,比1962年的高点高出一倍以上,而比1955年的价格高出30倍。
1960年代中后期,费雪开始投资摩托罗拉,持有21年,股价上升了19倍——即21年内股价由1美元上升至20美元。不计算股利,折合每年平均增长15.5%。
费雪三步选股法
费雪通过这样的案例告诉投资者,要找到未来价格涨幅巨大的成长型股票,需要花很多时间,要求较高的技巧和警觉。
虽然小规模投资者认为如此投资时间成本太高,但是费雪对于快速而简单的方法是否存在显得不屑一顾。
费雪指出:“我没法保证只有我的方法可以找到赚钱的股票,我也不能完全肯定它就是最好的方法;但这些年,我一直遵循这个选股步骤,对我来说,这个方法不但有用,而且效果很好,特别是在很重要的初始阶段,如果你拥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人际关系,会更有能力获得好的投资结果。”
他认为,寻找成长型股票有三个关键的步骤。
首先是确定选题:“通常在和优秀的投资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科学家进行几个小时的会谈之后,我就能够确定一家公司是否会让我感到兴奋,然后我会开始调查研究。”
其次是“闲聊法”。即通过接触甚至是聊天的方式向熟悉这家公司的人获得意见。费雪认为,只有“闲聊”的时候,这些熟悉公司的人才会畅所欲言,并且告诉你竞争对手的情况。你可以通过和同一行业的若干家公司甚至是上下游公司“闲聊”,准确了解公司以及行业情况。
最后就是接触管理层,这一过程中,公司的重要客户或者股东都是极好的介绍人,对于想要从第一次拜访中获得最佳结果的投资者来说,必须确保介绍人对自己评价很高,并且会把评价的理由告知管理层。
和管理层会面之后,如果发现之前的期望得到了相当好的肯定,以前的一些担心也被管理层的解答所消除,那么,投资者前期的所有努力都得到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