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岳英
摘 要:在“轻负高效”下教师应学会对“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的放手,对“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放手,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教学,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轻负高效;定位;教学观
台湾著名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说过:“学校不要让学生太忙,否则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好老师用最短的时间,给学生启发和引导,促进其发展;最坏的教育是不好的老师占用学生所有的时间,而学生又学不到知识,得不到发展。对此,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应在“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大方向下具体学会“放手”。
如果说我们面对21世纪的学生,仍然是在按照自己的方法教
书,那么结果只能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率又低。那么,我们语文老师该在哪些方面放手,放什么手呢?
一、“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定位的放手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容易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真实地位。传统教育教学中,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这个过程的主人。而今天,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际。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对这一定位的放手呢?
1.落后教学观的放手,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观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从根本上为现代化创造条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首先放弃落后的教学观,树立学生主体教学观。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对象,但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否投入学习、学习好,与他的主观能动性有直接关系。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当前,全国倡导的主体性教育、自主学习就是基于这个观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轻负高效”首先必须改变观念、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摒弃过去师生共拼、时间内耗的落后教学观。因此,作为教育队伍中的一分子——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授“渔”与授“鱼”之间的本末关系。学习新课标,塑造新角色。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陈旧教学方法的放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依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实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作为语文教师,要“轻负高效”,一定要从课堂教学入手,做到使学生学在课堂、练在课堂、问题解决在课堂。务必还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创学生思维空间。
自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听过很多学校不同老师的课,其中有一位老师上课很有特色,使我受益匪浅。她上课总是说:“我只要求你们集中精力听我20分钟。”她的道理是:学生不可能45分钟都全神贯注,一堂课也就20分钟的注意力,我就在这20分钟里把要讲的关键问题讲完。然后,她便口头出题和大家在课堂上做,最后留的作业基本上就是课堂上口做的,做作业成了复习,做起来没有负担。所以上她的课很轻松,同学们都喜欢,而成绩整体高于别的班级。要学生喜欢吃、吃得精、吃得营养全,老师要像厨师,就要动心思、下工夫,付出更多的心血。
我提倡“启发式”教学法,精讲多练,讲课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及时复习巩固,加强课堂检测和反馈,不要搞突击性或集中性大型考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讲练结合,注重实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也就无须补课了。
3.传统教学手段的放手,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视听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语文教学单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状况,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要充分利用视听媒体(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录音机、计算机网络、VCD等),通过声、光、影的巧妙结合,形象化地创造、呈现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丰富
感受。
例如,在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推荐名著时,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首先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的相关片段,化静为动,化书面的文字为活动的影像,通过电视艺术略显夸张的表现手法,鲁提辖那“醋钵儿”般大小的拳头特写充塞着整个电视画面,那快如疾风、雷霆万钧的三拳中,鲁提辖那嫉恶如仇、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也深深地镌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然后再使用电视静音的技巧,让学生当了一回说书先生,复述课文内容,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传统的语文课注入活力,加强语文教学的吸引力、亲和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4.单调教学语言的放手,活跃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这要求教师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必须做到准确、清晰;其次要做到简洁、生动、有启发性。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唯恐“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收拾。于是,老师用催眠式的语言训斥昏昏欲睡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我们要一改单调的教学语言,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同时,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语言一定要有适当的幽默感,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时也可以穿插小典故、顺口溜、歌谣、谜语等,使语文教学底蕴深厚又妙趣横生。“幽默感”是教学语言中的调料,一个小小的调侃,却可以引来学生的笑声,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例如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时,学生交流作者所写的过年十件事中最吸引自己的一件。一个女生就“喝腊八粥”这件事,从色、香、味上谈起。说完后我调侃了一句:“同学们,安静听!有没有听到××同学咽口水的声音?”课堂一片欢笑,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踊跃发言。
二、“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制造者身份的放手
“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已成为教育界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方面,学校领导和老师想通过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另一方面,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主观地替孩子布置课外练习。于是,我们的孩子没有了双休日和节假日,没有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了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作业量过大挤走了孩子应有的欢乐时光,暗淡了青少年绚丽的七彩人生。
作业是切实体现减负增效精神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轻负高效”下,做到“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制造者这一身份的放手,已经刻不容缓。
1.作业目标“盲目性”的放手
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杜绝盲目性。有些教师、家长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学习成绩。超量的作业是否带来了满意的成绩呢?而事实并非如此,就如再好的菜肴吃多了也会腻
一样。
当前,各类辅导用书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很多资料又是大同小异。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围绕该课的重难点,以强化双基与重点内容相关的作业为主,且应认真筛选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力求少而精,以一当十、举一反三。这样既能保证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如此一来,虽然要占用教师更多的备课时间,但也节省出很多批改的时间。
2.作业要求“同一性”的放手
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的特殊性。如果无视学生的特殊性,对所有学生的作业都做统一要求,就必然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
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学生。比如,我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就设有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拓展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选做或不做拓展题。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使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
3.作业内容“理论性”的放手
在教学中多数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往往只布置枯燥的、理论性的书面作业,而忽视了实践性、体验性和操作性的作业。教师设计的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更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海洋。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和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学生既乐于接受,又能巩固所学的课本知识,何乐而不为?
4.作业评价“对错性”的放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因为“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起来办法往往不止一个。”同理,不是所有的评价都能用“对”“错”来解决的。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在批改作业时,教师既要客观公正,又要灵活艺术地评价。有优点要大加赞赏,有缺点则旁敲侧击,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业评价完全可以将教师打一个等级、写一段评语的唯一模式,改为立体的、互动的、多向的,甚至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为了提高学生的批改能力,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从1979年3月起,发动学生批改作文。自那时到现在,魏书生已经有二十几年没批改过一篇学生作文了。
“轻负高效”下,新型教师不应该在课内“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学生却在课外“被大堆作业淹没”。我们和夸美纽斯一样,希望“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就不妨让我们“懒”一点,学会“放手”。愿我们的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蔡伟.课堂创新:语文教学“轻负高效”的必由之路[J].语文教学通讯,2001(04).
[2]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J].教育研究,2002(03).
[3]王建强.为作业“轻负高效”支招[J].四川教育,2005(10).
编辑 温雪莲
新课程·中旬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