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胡熙雯 赵 晓
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打造精品畜牧业
——访浙江省丽水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林宇清
本刊记者/胡熙雯赵晓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发展迅猛,在追求数量增长、集约化程度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畜产品质量和生态效益已日益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为了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浙江省丽水市畜牧兽医局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部署,以推广“健康养殖”为目标,全力创建一条生态精品畜牧业和谐发展之路。为此,我们专访了丽水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林宇清。
林宇清局长指导生态精品养殖场选址(左二)
林宇清局长深入奶牛场进行奶牛养殖指导(左三)
《兽医导刊》:林局长您好,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丽水市生态精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林宇清:近年来,丽水市依托“中国生态第一市”、“浙江绿谷”优势,着力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战略,着力推进生态原生态精品畜产品生产,走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精品畜牧业顺利转型。目前,优势区畜禽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80%以上,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97%,优势区畜产品产量占全市总量的70%以上,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的比重达到50%以上,生态畜牧业产值占主导农业产值比重24.2%。
《兽医导刊》:丽水市的畜牧业是一种新的养殖模式,针对现在的养殖状态,如何保证畜产品质量的?
林宇清:一是加强引导,出台《关于加快生态精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在用地上优化区域布局,把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纳入城市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资金上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生态精品畜牧业,对通过省级及以上无公害、绿色或有机畜产品(产地)认证的企业,当地财政给予补助。二是强化监管,严把“三关”即严把饲养生产关、屠宰检疫关、监督检查关,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将质量安全与政策扶持挂钩,确保生态畜禽产品安全 。三是严格执法,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和“瘦肉精”、兽药饲料投入品专项整治。加大对违法行为查处,控制畜牧源头生态质量。四是打造品牌,全市已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畜牧养殖企业62家,产品68个,原生态特色养殖基地135个;已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农产品5个。搭建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启动生态精品畜产品上淘宝活动,发展网上交易店铺69家。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立生态精品农(畜)产品营销配送中心12家。
《兽医导刊》:养殖业不可避免的话题就是疫病防控,丽水市在生态养殖过程中是如何通过疫病防控来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
林宇清:按照“绿色精品、生态高效”定位,以保障畜禽健康为目标,以防控长效机制和体系建设为重点,全市区域内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并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考核中近两年连续获全省第一名,为生态精品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此,我们做到了:一是构建网络,落实防控责任。全市2 852个行政村和1 300多家规模养殖场进行分块分片“网格化”,每格确定防疫技术员和监管责任人;市、县、乡、村、场五级逐层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状,并列入各级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二是部门联动,健全防控机制。理顺部门职责,做到人员、经费、工作三到位,实行“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 建立应急处置责任追究倒查制度,实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三是强化服务,夯实防控基础。完善组织体系,市县两级全部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44个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培育乡镇动物诊疗、免疫社会化服务组织23个,9个县级兽医实验室全部通过省级标准化考核验收。四是狠抓防检,落实防控措施。探索推广“一灯两池三化”防控新模式,即安装紫外线消毒灯;修建车辆消毒池、笼具消毒池;消毒强化、养殖优化和死亡畜禽无害化。一年四季开展集中强制免疫行动,全市规模畜禽场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市、县畜牧部门坚持每月对每家规模养殖场户监督检查、巡查等,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督查力度,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做到有出必检,把好屠宰牲畜入场检查、待宰巡查、宰后检疫及无害化处理监管“四关”,检疫率达100%。五是注重监测,保障防控效果。坚持每年5月、10月集中监测和平时日常监测免疫效果,抗体合格率不达标的及时补针。发挥村级疫情测报员作用,定期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为全市重大动物疫情风险分析和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兽医导刊》:生态养殖者对养殖的知识水平以及养殖技能要求更高了,推广科技服务的同时,如何培训畜牧科技人员来提高专业水平?
林宇清:近几年来,丽水市先后开展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推进年、提升年、深化年和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年等活动为载体,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市防控技能大比武和疫情处置应急演习活动,激发畜牧兽医人员“比、学、赶、超”工作热情,并通过基层干部知识更新培训、集中“夜学”等,提升畜牧干部管理服务能力,已通过农业部确认官方兽医209人,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33人。一是帮扶结对提高实践能力。实施“百名畜牧干部进百村联百户”活动,将畜牧系统初、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整合起来,实行科技人员与畜禽养殖企业、场户结对包挂传播新技术,全市1 300多个规模养殖场全部落实畜牧干部联场带户帮扶责任,倒逼畜牧干部主动钻研业务知识。二是强化培训提高理论素养。市级层面每年举办生态精品畜牧业生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以及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县以下畜牧干部还参加部省统一组织的基层农技干部知识更新培训。三是鼓励创新提高工作水平。每年开展一次全市畜牧干部动物疫病防控技能大比武活动促进工作水平提高,支持科技人员引进示范畜牧新技术新模式,鼓励畜牧干部宣传新亮点新方法,努力培养会动手会动笔的畜牧技术干部,报送信息总量连续五年名列全省第一名。
《兽医导刊》:生态畜牧理念不但推动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改善了生态环境,请介绍一下生态养殖与传统养殖相比,从哪些方面提高了生态环境。
林宇清:传统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粪便污染: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造成畜牧业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目前,畜禽排泄粪便的处理方法是将粪便进行堆积发酵,或直接进行农田施肥,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硝酸盐,磷及重金属的沉积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将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二是水质污染:畜禽尿液、冲洗场的污水、雨水冲刷粪堆、畜牧场和加工厂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不仅能污染地表水,还易严重污染地下水。三是气味污染:规模化养殖场如没有进行有效的清洁,会严重的污染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对此,我们以生态畜牧理念促进保护环境。一是推广生态循环农牧结合模式。按照“示范-推广-普及”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自然养猪法”这一生态环保养殖技术,猪-沼-农作物、废菌棒发酵床养猪技术应用广泛,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7%。有效缓解了养猪业面临的质量安全、养殖效益、环境污染等问题。二是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强化无害化设施建设和常态监管,集中建立区域性无害化处理场和较大规模场无害化处理点,明确责任主体在无害化处置中的职责,切实做到“四不准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实施畜牧业减排。全面做好畜牧业污染源管控与监测,实现畜禽排泄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落实畜禽养殖业减排,粪便收集处理,确保生态安全,促进精品畜牧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