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与“彼岸”

2015-08-12 01:12陈婷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幸福彼岸探索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笔耕不辍,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战争与和平》就是其伟大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一篇不朽之作,一座文学高峰。有许许多多的人去攀登他,但至今似乎没有人能超越他。它的问世对整个俄罗斯,整个欧洲,以至于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此岸;彼岸;幸福;探索。

我们有时候也会不断地问自己:怎样生活才是幸福的?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我们曾经饱含激情的带着这些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也曾经一度的陷入迷茫和恐慌中。即使被刺得遍体鳞伤,撞得头破血流,我们仍然坚信,坚持就有希望。但最终仍没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有人说,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在我们身边。然而,在皮埃尔和安德烈看来,幸福并不在他们自己身边,以至于他们不断地进行探索以检验他们所得的是不是真正的“肯定的幸福”。

一、探索者之“此岸的幸福”

小说一开始就写道,皮埃尔经常过着放荡的生活,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没有人生目标。并且还为自己是一个私生子的身份而感到苦恼。然而,一旦他不费吹灰之力继承了大笔家产之后,他就认识到:“生活条件过分优越,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也就消失了,选择职业最大限度的自由,也就是教育、财产和社会地位给予他的那种自由,正是这种自由才使选择职业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甚至连需要本身和从业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了。”在皮埃尔看来,过高的社会地位、过分的自由并不是幸福。后来,他娶了绝色美人、交际花海伦。然而,他并没有体会到爱情和婚姻所带来的幸福。他苦苦地追寻这其中的理由,但是他没有找到。他陷入了苦恼之中,无法自拔。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共济会,受其三条宗教和七项美德的影响,他决定不再过放荡的生活,怀着新生的喜悦展望着他认为容易获得的高尚、完美和幸福的未来。于是他决定实行农奴制改革,试图减轻农奴的负担。由于管家的欺骗,皮埃尔的改革不但没有减轻农奴的痛苦,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农业方面的探索失败。在宗教里寻求幸福的计划也流产了。

他参加共济会,而他看到的真实的共济会只是徒具形式,背离了它的宗旨。在法军入侵莫斯科之际,皮埃尔决定去参军。被俘后,皮埃尔受普拉东思想的影响,皮埃尔似乎领悟到了一些幸福的真谛,一个青年贵族开始觉醒。

经过长期的探索,皮埃尔发现只有在失去了外在的自由之后,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他开始认识到上帝无所不再,开始信仰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到的上帝。一个人在不自由之时换来的却是永远的内心自由。幸福,在客观上并不存在,它存在于人的内心,它是一种主观状态。在他和娜塔莎结了婚之后,爱情和家庭就是他的幸福。其实幸福不在高处,它就在家庭里,在我们身边。

二、探索者之“彼岸的幸福”

与皮埃尔不同,安德烈走的是由婚姻走向战场、改革和新的爱情转而失落的道路。他和皮埃尔一样也没在婚宴中体会到幸福,他感慨道:“要是同女人拴在一起,就像带着镣铐的囚犯,完全丧失自由。”于是,他决定奔赴战场,他要在战争中建立功勋,成就功名,荣归故里。

战争失败了,他的愿望没有如愿以偿,反而受了轻伤。他躺在普拉岑高地,看着高邈、永恒的天空。此刻,他心目中的英雄拿破仑在他心中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面对死亡时,他想起了童山上平静的生活和安宁的家庭幸福。此刻他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他觉得生命是如此美好。回到家乡修养期间,他对幸福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他在农庄实行农事改革,但是,改革失败了。在去视察梁赞庄园的途中,他看到了一颗老栎树,由于受它的影响,安德烈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他觉得他没有必要再开创什么,只要不作恶,不忧虑,摆脱欲望,享尽天年就行了。这是他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对幸福的思考。当他再次看到老栎树全身披满绿叶之时,他似乎又获得了重生。于是,他决定去彼得堡,积极参与生活。在彼得堡,他为公务操劳,热衷于斯佩兰斯基改革,草拟人权条文。他认为这是在和平时期出人头地、获取幸福的手段。但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上级对人权条纹的冷漠的情势告诉他,政治改革是行不通的。他的政治抱负或者说仕途幸福在社会大机器的运转下被碾得粉碎。理性的幸福没有向他招手,他也并没有认为这种幸福是不存在的。在战争中受伤后,面对死亡的恐怖,他越发珍惜生命,他懂得了基督教的博爱和宽容,他宽恕了阿纳托利和娜塔莎。在死之将临之时,他终于明白自己一生所追求的幸福永远在彼岸世界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此,摆脱沉重的肉身,升向天国就是去追求彼岸幸福。他在人间没有探索到他所谓的“肯定的幸福”,他带着在世俗探索幸福的失败走向了彼岸世界。

三、小结

我们时常会问自己:幸福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我们也像安德烈和皮埃尔一样也经历了一段艰苦探索和内心挣扎的过程,也一度迷茫和彷徨,至今都未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终将在这一探索的道路上成长、老去,直至死亡。或许生命的意义就如同跨父逐日一般要永不停息的追逐。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2]刘文飞:战争与和平》魅力永恒[N].人民日报,2013,5,19(7).

[3]万海松:《战争与和平》中两位新贵族探索幸福的新路历程[J].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会议记录,1999,12.

作者简介:陈婷(1990—)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幸福彼岸探索
彼岸
幸福不在彼岸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