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岭
叶澜教授说:“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如果课堂这份大餐能够“活色生香”,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找到学习的快乐。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导入存在于新课开始时,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新颖、恰当的导入,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把学生引入到有效、有趣、有味的语文学习之中。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既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生动的描写,该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呢?
在仔细地查询了参考资料之后,我决定以游戏导入。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做“两人三足”的小游戏,然后问道:“同学们,能谈谈做完这个游戏的感受吗?”“要配合。”“要团结协作。”……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继续引导:“你还能举一些需要合作的例子吗?”“拔河。”“广播操比赛。”“合唱。”……同学们你争我抢。“未成曲调先有情”,从而,很自然地直击课题。下课了,学生们仍然沉浸在学习的兴奋中,“再见”的声音里包含了意犹未尽的期待……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若总能做到先声夺人,牢牢抓住导入新课这重要一环,新课伊始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心紧紧吸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定会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磁场。
二、巧用留白促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道望一望天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留下不讲。”这就是说要适当地保留教学内容,创造知识上的“留白”。
在执教《春到梅花山》一文时,我巧留“空白”,让学生的思维飞翔,充分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这样写的:“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下面是我的教学片断:
师:这里的“海洋”是真的海洋吗?
生:不是的,是指来看梅花的人非常多。
师:“欢乐”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知道,梅花山上现在很热闹。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象一下,此刻,梅花山上的人们会在干什么呢?
接着,我出示了下面的填空:
一到休息日,人们来到梅花山,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有的在画花;
生2:有的在拍照;
生3:有的在唱歌;
生4:有的在跳舞……
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那学生收获的决不仅仅是知识,他们会因为不断地思考而养成思考的习惯。
三、情动辞发妙生花
课堂教学离不开情,要努力营造多情的氛围,让学生的情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充分发酵,学生情之所至,自然文思如泉涌。
《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在现代亲情比较缺乏的社会,这无疑是一篇生动的文章。
课文学完了,我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又朗读了刘丙钧的《妈妈的爱》。这时孩子们的心灵受到爱的感染,情绪渐渐激动起来。
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从小到大你沐浴过父母的多少爱?你又是怎样爱自己的父母的呢?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练笔《爸爸(或妈妈),我爱你》”
“老师,我写奶奶行不行?”班长站起来说。
“为什么要写奶奶呢?”
“妈妈一点儿都不爱我,天天叫我干活……”说着,她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是的,老师,她妈妈对她是不好!”“她妈妈还叫她喂猪、做饭!”好多同学们都来帮腔。
孩子竟然会这么说,我略迟疑,继而说道:“同学们,我们刚出生时,那么点儿。”我边说边比划着。“妈妈要喂奶,要洗屎洗尿,容易吗?”
“是的,老师,我妈妈也经常这么说。我出生时才6斤。”
“我妈妈也说过。”
同学们七嘴八舌起来。
“不,老师,我出生刚两个月,妈妈就和爸爸一起出去打工了,她根本就不爱我!”班长更伤心了,开始泣不成声。
学生丹站起来,争辩道:“老师,父母是爱我们的。”她也流下了泪水,“爸爸外出打工,我送他时看到他背过脸去……爸爸一定流泪了。”
“我那次病得很重,看到妈妈流泪了。”一位女生说道。
……
看到班长低下了头,我马上引导:“同学们,让我们使自己对父母的爱尽情地流淌在笔尖吧!”不到10分钟,一篇篇感情真挚的小练笔便跃然纸上……
“课堂不是戏场,但要有戏剧的情景和高潮;课堂不是书店,但要有书店的广博和养料;课堂不是茶馆,但要有茶馆的自由和平等。”但愿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一份“活色生香”的营养大餐!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驼峰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