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琴
回应能力是现代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游戏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即是教师在幼儿游戏现场对来自幼儿的信息和生成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做出适时、适宜、适度地回应。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普遍重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行为的有效回应,是自主性游戏,因其自主、开放性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时随时都可能产生问题,教师常常会忽视了对幼儿间某些问题的回应。有时即使回应了,其方法也比较简单,往往局限于对幼儿言行的鼓励认同,或者直接帮助解决幼儿所提出的问题,使得幼儿降低了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进而失去了一些好的教育契机,未能使游戏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整体性发展。本学期,我们多次深入幼儿游戏现场,发现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回应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诸如回应意识、回应目的和方式等都存在不足与偏颇:
一、回应意识不强,有价值的行为易被忽视
有效的回应源于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细致观察和解读,只有当教师有了促进幼儿发展的回应意识,才能在游戏活动中去仔细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捕捉到有价值的问题,继而进行有效回应,促进游戏情节的深入发展。但根据近几个月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愿意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创设游戏环境忙前忙后,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而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显得无所事事,走马观花,对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创新的言行漠然置之或视而不见,只有当幼儿发生争吵哭闹或者奔跑叫喊等行为时、当幼儿在一些技能上求助时才会引起教师注意和重视。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回应意识很淡薄,一些有价值的游戏行为被忽视,同时忽略了游戏本身特有的价值。
二、回应目的偏差,教师预设目标导向过重
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回应是为了推进幼儿思维的碰撞、深入和拓展,使幼儿得到情感的满足和游戏的发展。但调查中我们却发现教师们的回应目的就是要引领幼儿朝着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游戏目标发展。他们局限于将游戏看成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强调每一种游戏都必须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学到什么。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很多游戏都是围绕教师预设的目标,孩子在教师的主导下“被”游戏着,教师们急于求成,总想尽快让幼儿把自己内心设想的一个游戏场景展现出来。因而也就出现了在游戏中教师“教”幼儿玩游戏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也许上述例子中的教师行为根本谈不上是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回应,但工作中,我们确实发现了很多类似的教师主导的“回应”行为,在以后的游戏指导中,大家一定要更新理念与行为,在尊重幼儿、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作有目的的回应!
三、回应方式单一,缺少价值判断过程
从几张来自于游戏现场的观摩记录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园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回应方式还比较单一,或简单告知,或直接示范与帮助等,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问题或行为缺少价值判断与分析,从而降低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
四、回应效果不明显,忽视游戏本身的价值
我们再仔细地看看上述表格中“回應后幼儿状态”一栏中的语句,这些都是课题组教师在游戏现场观摩中的现状描述记录,不带任何修饰或评判的倾向,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回应没有让幼儿产生对游戏的更大兴趣,也没有激励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主选择成品、半成品按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游戏,孩子们只是被动接受着教师的回应信息,一步步地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目标“被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游戏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主自发的一种行为;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过程。相信这些,所有的幼儿园教师在理论上都是支持的,但是回顾我们在一个个游戏现场中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回应现状,不得不说我们不仅在理念上更在行为上真的已经忽视并远离了游戏本身的价值。
面对教师回应幼儿游戏行为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调整策略:1.加强理论学习,明确游戏指导思想,更新理念,逐步改变游戏中教师主导的现象。2.加强游戏现场的相互观摩与指导,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能力与回应能力。3.结合现场实例,定期组织教师围绕“对幼儿游戏行为的有效回应”展开讨论,以达到拓展思路、相互学习与借鉴的目的。
【作者单位: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