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江农民画的艺术价值
——以蔡建昌为例

2015-08-11 02:51:14陈晓萍
关键词:建昌农民画晋江

陈晓萍

论晋江农民画的艺术价值
——以蔡建昌为例

陈晓萍

摘要: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家绘画画乡”的晋江,有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基础。海洋文化、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构成了晋江农民画的艺术特色;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它民间艺术的表达手法,大胆灵动的空间组织,以及多样的材质和语言,特别是用漆画来创作,构成了晋江农民画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晋江农民画;历史;地域特色;艺术价值

1988年晋江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或许有人会讶异于这样一个商品气息浓厚的地方,竟然存在着这么一支农民画队伍。的确,晋江以小商品经济发达而著称,综合经济实力十多年来位居福建省之首,全国百强县(市)前列。但同样精彩的是其民俗民间文化,晋江的高甲戏、歌仔戏、布袋木偶戏等戏曲以及以剪纸、木版画、泥塑、砖刻、石雕、造船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技艺在福建,乃至全国的民间艺术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丰富多姿的民俗文化孕育和发展出晋江独树一帜的农民画艺术,也诞生了一代代农民画家。

蔡建昌,是晋江农民画的佼佼者,其创作农民画的历史贯穿了晋江农民画发展的始终,所采取的手法、选取的题材以及内容,都凸显出强烈的地域特色,由此,对蔡建昌农民画创作的考察,可以管窥晋江农民画所取得的艺术价值与成就。

一、从蔡建昌看晋江农民画的历史

(一)萌芽期

与全国多数农民画一样,晋江农民画萌芽于工农兵运动这场“全民政治狂欢运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部门吸收美术爱好者组织了艺术兴趣小组,开展写生活动和美术创作。除了专业画家如王维宝,其他许多成员都来自农村。学员们创作的《放映员》《农村俱乐部》《绿长城》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晋江农民画由此开始萌芽,并有了一定的影响。

(二)发展期

上世纪70年代初,晋江县文化部门组织了一批工农兵(以农民为主)业余美术创作学习班,召集各乡镇有一定美术基础的成员到文化馆进行农民画学习和创作。以每年两期,一期两个月的形式进行,每一期有一二十名学员。聘请了洪伟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和刘正典等人作为辅导员,在辅导方式上,注重面向生活,到生产第一线、工地、水利建设等地方直接写生,强调在创作中学习专业知识。虽然学习的时间很短,但这些学员年轻,对绘画充满热情,加上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与学员们同吃同住,一起采风,互相探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日后,这些同学都在农民画创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如第一期学员许志棍、吴树林、林善忠、蔡长泰、李鼎旭、蔡庆芽、郭志波、蔡纯岩、黄荣勇等,以及日后陆续加入的刘以通、陈建国、吴达伟、蔡建昌、徐维耕、许跃进等人。在这种氛围之下,晋江农民画很快崭露头角。

蔡建昌也是早期(1976年加入)学员之一,他很快在农民画创作上崭露头角。作为土生土长的闽南人,他出身农民,当过木匠,后来还开过广告公司,但这些都不妨碍他在农民画创作道路上执着而行。1979年,《海上比武》入选庆祝建国30周年福建省美术作品展。1983年全国农民画展上,晋江有7幅入选,3幅获得二等奖,而其中蔡建昌就占了3幅(《舞龙图》《闽南花市》等)。1988年,晋江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蔡建昌可谓功不可没。此次画展也让他一举成名,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积极参加各种画展和赛事。

(三)沉寂期

继80年代的鼎盛后,80年代末、90年代晋江农民画跨入衰退期。

图1 《探亲》  (蔡建昌作)

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晋江人投入经济大潮的洪流中,许多农民画家也离开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农民画创作转而介入市场经济;另外,此时高考制度恢复以及美术院校的复兴使相关人才进入高校学习,农民画创作后继乏人。然而,这个时期蔡建昌一直坚持创作并频频获奖,并开始介入版画创作。出身木工的他驾轻就熟,很快掌握了木板年画的技巧,第一幅作品《探亲图》(图1)即获得福建省农民书画大奖赛的一等奖。

(四)复兴期

上世纪90年代末,晋江文化馆开始在安海职业中专学校开办农民画培训班,后陆续有其他职校加入,为晋江农民画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很快取得成效,许多学生创作的作品获得国家、省、市各级赛事的奖杯。但由于学生的流动性大,因此,培养的人才大多昙花一现。为此,2000年之后,晋江文化馆又开设了漆画班和工笔画培训班,以本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为主,培养本土人才。

晋江农民画发展至今,坚持创作的老画家很少。蔡建昌不仅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而且在培养人才上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先后受聘于安海职校、侨声中学、季延中学和实验小学等校传授农民画技艺,还在晋江一中等地成立了个人艺术馆,弘扬民间艺术。个人的成长固然重要,但一个艺种的成长,离不开群体的努力。对此,蔡建昌以及他的老师洪伟辟、刘正典等人,为晋江农民画的成长付出颇多。

二、从蔡建昌看晋江农民画的价值

如同“安塞农民画”“永丰农民画”等一样,每个农民画的前缀,必然有一个地域性的标签,因为这个标签是这个艺种存在的价值之所在。晋江农民画也是如此。脱离了地域的血缘,它是不存在的。由此,探讨它的艺术价值,不得不从地域特征入手。

(一)地域文化特征

1.海洋文化

晋江农民画的缘起,如前所述,来自“工农兵运动”和“大跃进”等背景,与全国多数的农民画有一致之处,如表现了生产劳动,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但在内容上,却有着自己的地域特色。早期的作品《捕鲨》(吴树林 陈建国作)(图2),表现了渔民捕到大鲨鱼的情境,表达人定胜天的豪情。后描绘渔家女编织渔网的劳动场景如《织网》(杨丹雅作),描绘鱼虾满塘《鱼塘》(王碧霞作),以及描绘闽南惠安女婀娜舞姿形象的《春表演》(刘汉青作)等。造船、捕鱼、服饰、建筑,甚至信仰(妈祖文化)等等海洋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晋江农民画上得到体现,也构成了其艺术价值的一部分。

图2 《捕鲨》  (吴树林、陈建国作)

蔡建昌对大海生活的描述,从最早《海上比武》(1979年)开始,他陆续创作了《闽南渔女》(1986)、《深沪印象》(1987)、《百鱼图》(1996年)(图3)、《八仙过海》《闽海渔歌》、《金山银海》(2000)等作品,惠安女形象以及捕鱼的生活劳作等在他的创作中不断闪现。根植于本土的艺术创作,带着作者的体验与激情,由此触动人们的心弦,得到肯定与赞誉。

图3 《百鱼图》  (蔡建昌作)

2.民俗生活

民俗题材是晋江农民画的母题。闽南文化以草根为盛,丰厚的民俗文化构成其最大特色,也为农民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新年开始的 “跳火群”“攻炮城”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再到端午的嗦啰嗹、元宵节的灯会、踩街、舞龙灯等等,这些晋江地区特殊的民俗活动在晋江农民画中都会得到体现。

此外,闽南的民间文学、戏曲、舞蹈等方面的内容在晋江农民画上也多有体现。蔡建昌的作品《火鼎公火鼎婆》(图4)表现的是闽南人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火鼎踩路”,主角一男一女扮相滑稽,言语动作诙谐生动,气氛热烈,寓意人们扫除一路污浊、驱除疾疫,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心愿。《天乌乌》生动再现了闽南童谣 “海龙王娶妻”:“天乌乌 卜落雨 海龙王卜娶某龟吹箫鳖拍鼓水鸡扛轿目吐吐田婴榉旗叫辛苦火萤提灯来照路螳螂垏嫁穿绿裤依舞依啊隆咚锵”的情景。而《喜猴闹春》(图5)则聚合了拍胸图舞、舞狮、提线木偶、高甲戏、火鼎公火鼎婆、南音等闽南文化元素。

图4 《火鼎公火鼎婆》 (蔡建昌作)

图5 《喜猴闹春》  (蔡建昌作)

3.建筑文化

闽南属著名的“红砖区”,除了“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的红砖古厝外,还有海边独有的花岗岩铸就的石头房。前者色彩鲜艳而不失典雅,蔡建昌以此为题材进行了一些创作,如《闽南花市》一画以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师的东石寨为背景,画面上闽南独特的古老建筑红砖白石翘脊厝,还有鳞次栉比的五角架石楼,生动再现了闽南的风土人情;后者以密密仄仄的排列以及多层的灰色调形成有意味的构成。蔡建昌以家乡的石头房为对象,如《深沪印象》(1987年),采取焦点透视,将之处理成黑白灰关系,在形式感方面有了当代的构成意味。

(二)独特的表现手法

农民画是民间绘画的一种,其历史并不长,加上发源于特殊历史时期,因此,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相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并不是自足意义上的艺种,它在后来不断吸取其它艺种的技法后逐渐完善自己。晋江农民画也是如此,早期是“年画”或“宣传画”式的农民画,之后是“架上民间美术”,即通过不断吸收闽南剪纸、木版画、泥塑、砖刻、石雕、陶瓷等有实用功能的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转化成具备独立审美价值的架上绘画形式。加之晋江农民画的作者多是民间手艺人,如郭志波曾是“纸扎”艺人,蔡庆芽画过古眠床,许跃进画过宫庙壁画,蔡建昌做过木匠会雕花,他们自然而然将之前的造型经验融入农民画创作中,并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画种,以及其他农民画的表现手法,达到最终融合统一。

1.融合多样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

如果说早期的农民画还带着大跃进的激情与理想主义,那么,进入80年代后,农民画家则根据自身的造型体验以及不断学习,融会贯通各种民间美术表现手法,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反映生活情趣。如:杨桂林擅长将剪纸艺术与平面绘画有机融合;许建宁用高丽宣作画,以粗黑生拙的轮廓线模拟出山东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特有的浑厚粗犷的艺术效果;颜明明则用连续的点代替轮廓线,模拟了民间刺绣特有的肌理效果。

蔡建昌的《探亲》借鉴北方剪纸《回娘家》新妇骑驴回娘家探亲的造型,结合闽南独有装扮(如头上梳着闽南妇女特有的苏宗髻、身着歪锯衫)和习俗(手挎漆篮),融入版画特有的质朴、生拙的味道,构图饱满,花纹图案装饰遍饰全身;《四季平安》无论是造型,还是文化内涵,以及色彩上都以民间木板年画为原型;《百鱼图》将民间蜡染、原始彩陶纹饰以及象形文字有机融合,还原了人类对生殖和繁衍的期盼,也是晋江海洋文化的体现。

总之,晋江农民画作品不仅从本土的民间美术中吸取营养,还吸收了其他地区剪纸、皮影、刺绣、砖雕、木板年画等的造型与用色手法,融入本土的民俗元素,构成独具特色的农民画样式。

2.自由灵动的空间意象

在中国艺术系统中,多视点。灵活的自由的空间处理是一大特色。作为农民画,则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不同时空场景的同时再现,不分远近,甚至近小远大的反焦点透视法,以及“鱼比人大,水不容泛”的反比例塑造手法。“农民画的立身之本就是反专业的,它的特色就是对专业绘画语言的颠覆。”[1]

晋江农民画中,这种自由灵动的空间意象手法比比皆是,构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蔡建昌在这方面的运用十分娴熟。他在《元宵谜会》(图6)中大胆地以高空俯瞰的视点构图,画面中间的闽南古厝只看到屋顶,重点表达出燕尾脊,密密仄仄的人群被各类品种的花灯和斜线分割,营造出人山人海争看花灯,热闹、祥和的气氛。如果以常态的视点,“闽南人在红砖古厝看花灯”,人—建筑—花灯,三者的空间关系极为复杂,这种场景的表现容易顾此失彼,因此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达·芬奇在构思 《最后的晚餐》时不得不抛弃惯常的聚餐模式。采取高空俯视的手法,能将三者妥善地安排和表达出来。这种手法在《喜猴迎春》等画中都得到体现。

图6 《元宵谜会》  蔡建昌

农民画的作者多没受过正规的科班训练,这也在实际上使他们获得了更多自由的表达方式,源自观念真实的作画方法反而受到当代艺术家的追捧和学习。

3.不同材质工具的应用

晋江农民画尝试很多表达方式,从水墨画、高丽宣重彩、版画,到水彩、丙烯或水粉设色等,晋江人找到了另一种更华丽的语言。

漆艺在福建已有很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用漆经验。漆画最擅长的黑色、红色、金色,单纯而大气,沉着而热情,恰好是闽南人最喜爱的颜色,在闽南民俗生活中,黑、红、金是不可少的颜色。由此,选择漆画来表现农民画显得顺理成章。

漆画丰富的肌理、多样的材质也赋予晋江农民画更多的魅力。从画面的效果来看,农民画以装饰画为主。单纯、热烈,但平涂的色彩常常缺乏深度与层次感。当与民俗共荣共生的当代农民画也在不可避免地遭遇着消退的命运之时,漆画的引入对于晋江农民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或许在技法上还有待完善,但不少作品已经比较成熟了。如《如意》(黄连传作),使用贴蛋壳的漆画技法制作出蜡染布的艺术效果,王卿志的《石敢当》用堆漆、贴金箔的手法营造出斑驳、怀旧的氛围。

蔡建昌的漆画《探亲》来自其创作的版画作品,漆画的深沉典雅代替了版画的拙味,但画面有了更耐人寻味的层次和视觉效果。作为一个老艺术家,抛弃既定的成就尝试新的技法,比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勇气。这也是晋江人“爱拼敢赢”精神的闪烁。

三、结语

“在我的人生乐章里,故乡是最容易引发激情的一个旋律”,这是蔡建昌的一句名言。对于农民画来说,立足故乡,立足民间,忠实于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从生活中提炼出有意味的艺术形象,是其立身之本,这些,晋江农民画并不缺乏。晋江农民画想要在新的时代寻求更高的发展,除了保存自己的地域特色,还应该在技法、图示、语言上勇于尝试、勇于探索。我想在这点上,蔡建昌已经给我们诸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郑土有.金山农民画的审美启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 (6).

(编辑:张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5)11-0120-04

作者简介:陈晓萍(1977-),女,硕士,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为美术创作与民间美术。

收稿日期:2015-09-16

基金项目: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多元文化共生视野下晋江农民画研究”(JA13247S)。

猜你喜欢
建昌农民画晋江
春天里(农民画)
“V”字形‘早金酥’梨在辽宁建昌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走向世界(2022年18期)2022-05-17 23:03:14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晚霞如歌正飞扬
——福建晋江老年大学之歌
“晋江经验”之探啧:梳理及评析
论李氏朝鲜王朝末期文人李建昌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海峡姐妹(2018年8期)2018-09-08 07:58:44
晋江奇迹,其他老区也要做到、也能做到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