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四大红利

2015-08-11 09:32孙雨生
现代农业装备 2015年5期
关键词:红利十三五机械化

○文/孙雨生

Horizons<观点

“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四大红利

○文/孙雨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日前胜利闭幕,对下一个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十二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巨大进展,成就辉煌。“十三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将迎来哪些红利?

“十三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机遇期,改革创新将带来四个方面红利:

一、政策创革的红利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或将迎来修订契机。从时间上看,我国处于体制转型期,社会形势日新月异,法律也呈现出适时变动的特点,一部法律从颁布到修订一般间隔10年左右,最长不超过20年。如:农业法是1993年颁布实施的,在2002年进行了修订,从颁布到修订间隔9年;产品质量法是1993年颁布,在2000年进行了修订,间隔7年;农业技术推广法也是1993年颁布的,2012年进行了修订,间隔19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于2004年颁布实施,至今已经12个年头,如果到“十三五”末,将有17年的时间。从形势上看,目前情况与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时相比,无论从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是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条文应当进行修订,而且12年来各地围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了许多探索,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应当用法律条文形式固化下来。因此,“十三五”期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或将迎来修订完善的“窗口期”。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可以预见,这部法律的及时适时修订将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投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巨大红利。一批创新性扶持政策或将出台。“十二五”期间,农机购置补贴、报废更新补贴、深松整地作业补助等财政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大幅增长,报废更新补贴、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大型甘蔗收获机、采棉机等大型农机金融租赁开始试点,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将规模化粮食生产所需机具库棚建设用地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部分省出台了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等财政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机库棚、干燥设施、维修车间建设用地难,机耕道建设、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资金缺乏,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围绕解决这些问题,从国家到地方都有可能推出一批创新性扶持政策,这也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红利。

二、科技变革的红利

年初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年中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把农机装备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并提出,“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为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将有效促进农机研发、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管理科技水平全方位提升。在研发生产上,促进农机研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新平台设计制造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农机新产品,以供给创新带动市场需求扩大;在销售维修上,把产品和服务展示、洽谈、订购、支付等业务从实体店搬到网上,通过线下体验、线上查询购买、线上线下互动的高效便捷服务,为销售商、维修商降低场地建设租用成本,为用户节约时间金钱;在服务管理上,以三夏、三秋跨区作业指挥调度和土地深松作业监测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实现农业机械实时准确定位,农机购置补贴、挂牌发证、作业市场供需等各种管理服务信息双向交流,机械安全、能耗、作业质量等运行状况实时监控,提升农机服务管理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科技变革带来的红利将为补齐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中信息化水平较低这块短板作出贡献。

三、模式改革的红利

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带来的“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新需求。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2010年的36.7∶28.7∶34.6转变为2014年的29.5∶29.9∶40.6。其中,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年均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年均增长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2014年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77%。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约有8000多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我们在济宁、临沂等大蒜主产区调研蒜农对大蒜种植机械的需求时发现,前几年蒜农还要求机械确保大蒜直立栽种,随着大蒜种植雇工成本的提高,今年蒜农的要求变为“只要能种下去,不明显减产就行”,对机械要求的降低反映出农村劳动力供需关系日益紧张的现实,“以机代人”的社会需求将日趋旺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日趋强劲。土地流转、托管带来的经营规模扩大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了新机遇。近几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和托管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007年全国耕地流转面积6 372万亩,仅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2%。目前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达4.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2.3%。同时,在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土地托管因为不改变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解除了农民对流转有可能“失地”的顾虑,正日益受到群众欢迎,成为一种新的土地规模经营有效形式。托管分为全托管和半托管,半托管是对部分生产环节提供个性化、“菜单式”服务,全托管是对耕、种、管、收、加、贮、销等所有环节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山东省目前土地托管面积已达1 000多万亩。全国50亩以上的规模耕种农户341万户,家庭农场超87万家;农民合作社140万家,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38.1%;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15万个。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大马力、高效能农业机械有了用武之地,深松免耕播种、种肥水一体、统防统治高效植保等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普及应用成为可能。

四、人才革新的红利

目前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主要制约,一是资金,二是人才,尤其是缺乏对土地和农机有感情、懂农艺和农机知识、会经营管理的人才。“十三五”期间,人才紧缺的问题将得到一定缓解。人才队伍革新的红利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5.83%,其中职业院校每年输送近1 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其中也包括了农业类的人才。另据统计,近年来,农机行业每年鉴定核发职业资格证书约10万人次,全行业累计培训鉴定农机技能人才140万人次,累计培养高级农机修理工和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等重点人才2 000多人。这些形成了“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人才资源池”。二是返乡创业潮兴起。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巨大市场空间开始释放,农村兴起返乡创业浪潮。返乡人员中一部分人是农民工。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全国返乡创业农民工已有200万人左右。截至今年6月末,监测的农村劳动力中,自主创业同比增3.1%。另一部分人是大学生。由于受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就业竞争激烈,以及受家乡就业优惠政策、生活成本较低、对家人的情感依恋等因素影响,来自农村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加入返乡创业队伍。根据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对201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回流就业意愿的一项调查,41.8%的大学生倾向回乡就业,26.7%的大学生不排斥回乡就业。这些返乡农民工有在城市打拼的经历,有一定的资金和经验积累;大学生受过专业、系统教育,眼界宽,接受新机具、新技术、新理念等新生事物能力强。这些返乡的优质人力资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将从事农业机械化相关工作,创建农机维修等农村小微企业,领办土地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农机新观察)

猜你喜欢
红利十三五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健康红利
让民营医院共享政策红利
科技体改:“创新红利”的法宝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