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杰伟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不错,孩子也是教师一生的事业。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成事业来扶持、栽培。但是现在大部分中学生都是“00后”,和平安宁的环境,幸福优越的生活,使他们对近现代中国的深重苦难,生灵涂炭的悲惨境遇没有深刻体会,所以我觉得利用历史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宝贵的文化典籍,及优秀的精神文明遗产,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课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在课堂上有活力,主动地进行学习。
(一)设计好开课导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或者新颖别致,或者诙谐幽默,或者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
(二)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学者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事物和人物,让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其中,既能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培养合作精神,又能唤起学生的兴趣。
二、如何让学生学好历史课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大浪淘沙,最后沉下来的是沙子。”学海无涯,学生终身受益的也就是学习方法了。作为历史老师在授课中要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1.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主要选择历史概念少、叙述性强的课文作为阅读训练教材。把课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列成问题写在黑板上,由学生阅读找出答案,由学生列出提纲,再对照板书查漏补缺。
2.教会他们一些记忆的方法
教学生记忆的方法,以便把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一些。如归类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趣味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等。通过这些方法让他们达到轻松自如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让学生时刻充满自信的学习
1.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误差、失误
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学生动起来,才能使课堂真实地活起来。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问题时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开动思维,然后给他们做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2.教师的严谨、博学也是影响学生的关键因素
我们不仅要备好“一桶水”,而且这桶水要不断更新,教师自身丰富的知识内涵对学生就是无形的学习楷模。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丰富的情感,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些都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爱上学习,并为之不懈努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中。勤劳俭朴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暴的自强不息精神等道德内容在历史教科书中都可找到鲜活的事例。屈原“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舍身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博胸怀,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用之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如林则徐“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决心;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以及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誓言等,在这些誓言事例中获取爱国主义热情。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奋斗史、探索史。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各阶层的爱国志士,自觉地承担起挽救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独立的重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独立、自立的新中国。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而这一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白寿彝先生说:“现在我们的历史教师面临最大的任务是通过历史教学进行爱国教育,这是关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一个重要措施。”可见中学历史教育肩负着双重责任——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知识教育。而历史内容本身就具备这些特点,所以利用历史教学经常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深知自己的使命,为此不断地求知探索,从而达到爱学、好学的目的。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