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 张超 黄广苏 韩大贺 郭毅 孟晓燕 阚辰
EVLWI和ITBVI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
王旭东 张超 黄广苏 韩大贺 郭毅 孟晓燕 阚辰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blood vessel external pulmonary index,EVLWI)与胸腔内血容量指数(chest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技术对EVLWI和ITBVI进行测定,并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管理,对2组患者液体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早期容量复苏达标时间分别为(4.1±2.1)h和(5.8±3.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6h及24h达标率分别为76.7%和93.3%,对照组分别为46.7%和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II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SOF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WI和ITBVI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在迅速达到早期复苏目标的基础上降低肺水肿的发生率,有利于机体循环的稳定及病死率的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血管外肺水指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老年脓毒性休克;容量管理
老年脓毒性休克是重症医学常见疾病,病情通常较危重,患者病死率较高。临床上多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该治疗需以中心静脉压作为压力指标,反映患者的心脏前负荷[1]。但因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水肿,中心静脉压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准确性不佳。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技术在临床上得到推广,该技术可对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及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进行监测,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组研究中,对60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给予分组容量管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简单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2.3±5.6)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8±5.3)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处理 常规监测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组患者在锁骨下留置深静脉导管,主腔测量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于股动脉留置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measurement technology,PICCO)导管,经肺热稀释法对患者EVLWI与ITBVI进行测定,每6小时1次,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复苏早期或患者出现循环动力学变化时,需及时进行测量。对照组患者仅在锁骨下留置深静脉导管,主腔连续监测CVP。
1.2.2 容量管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对CVP进行连续监测,迅速补液,以达到复苏目标,同时对患者EVLWI与ITBVI进行严密监测,控制液体输入速度,保证EVLWI低于10mL/ kg,ITBVI低于1000mL/m2,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忽略CVP,并对液体输入进行限制,将EVLWI与ITBV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早期对CVP进行动态监测,快速补液以达到复苏目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需将CVP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达标率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比较2组患者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均通过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实现,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早期容量复苏达标时间分别为(4.1±2.1)h和(5.8±3.2)h;观察组患者的6h及24h达标率分别为76.7%和93.3%;对照组分别为46.7%和63.3%;2组的APACHE II评分分别为(28.4±7.6)分、(20.2±6.2)分;2组的SOFA评分分别为(9.7±2.5)分、(6.5±1.2)分。观察组患者早期容量复苏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6h及24h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PACHE II评分及SOF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容量管理效果对比(±s)
表1 2组患者容量管理效果对比(±s)
组别例数早期容量复苏6h达标率24h达标率APACHESOFA评达标时间(h)[n(%)][n(%)]II评分(分)分(分)对照组305.8±3.214(46.7)19(63.3)20.2±6.26.5±1.2观察组304.1±2.123(76.7)28(93.3)28.4±7.69.7±2.5 χ2/t值2.43275.71097.95424.57926.3204 P值0.0150.01690.00480.00000.0000
脓毒性休克又被称为感染性休克,指脓毒症引起的休克,多因患者容量试验呈持续低血压状态及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多见于坏疽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肾盂肾炎等院内感染[2]。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机体组织老化,病死率较高。相关研究表明,如在发病6小时内完成复苏目标,患者病死率可下降15%左右[3]。临床上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主要包括集束化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该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性较大,因此,学界针对老年脓毒性休克的容量管理策略存在一定的争议。
临床实践证实,早期足量的液体复苏可增加患者出现肺水肿的风险,肺水肿的发生对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氧的输送,使组织缺氧更加严重,不利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4]。做好早期足量液体复苏,并维持适当的组织灌注、前负荷需可靠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对患者的容量管理进行指导[5]。PiCCO技术可提供EVLWI与ITBVI指标,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管理给予更优质的指导。该技术可在CVP的基础上结合EVLWI与ITBVI指标,对患者肺水肿及前负荷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有利于早期补液速度及量的控制,既不会增加肺水量,又可迅速达到复苏终点,同时可避免机械通气治疗,有效降低了患者死亡率[6]。大量研究表明,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足量液体复苏是降低休克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需尽早是患者达到复苏目标,以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7]。本组研究中,采用PiCCO技术的观察组患者在6小时内达到复苏目标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达标时间显著较短(P<0.05),患者APACHE II评分及SOFA评分显著较高(P<0.05),提示液体复苏必须遵循早期、足量、快速的原则,尽快达到复苏目标,以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8]。
综上所述,EVLWI和ITBVI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对患者心脏前负荷及肺水情况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同时可对补液速度及量进行控制,在迅速达到早期复苏目标的基础上降低了肺水肿的发生率,有利于机体循环的稳定及病死率的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1] 王宇佳,呼邦传,孙仁华.脓毒症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4):486-488.
[2] 付圆.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155-157.
[3] 陈勇.脓毒性休克的最新临床诊治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4(14): 250-251.
[4] 姚波,刘大为,王小亭,等.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41):3206-3210.
[5] 张青,陈秀凯,丁欣,等.感染性休克患者肾血流评分与肾血管阻力指数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7):2102-2105.
[6] 张汝敏,王世富,马爽,等.PiCCO技术优化脓毒性休克患者EGDT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6):739-742.
[7] 朱红阳,徐晓,倪红英,等.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肺损伤指标及组织灌注和氧代谢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5):376-381.
[8] 梁欢,王军,苗常青,等.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88-9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96
江苏 221006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王旭东张超 黄广苏 韩大贺 郭毅 孟晓燕 阚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