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08-08 15:32胡玉才
职业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三型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胡玉才

摘要:讨论了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改革原来统一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三类人才,分类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通过“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有效解决了生源多样化和学生需求差异化的矛盾,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8-0032-04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实施统一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要求所有学生在相同的时间、空间学习,并按照同一进度完成学业,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的余地较少。“三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教育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改革原来统一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三类人才,并分类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

一、“三型”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背景

从2010年开始,高职院校遇到了生源减少、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等新问题,高校生源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处于弱势地位的高职院校要完成招生计划,需降低学生的入学要求,学生综合素质显著降低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下降。我院从2012年开始实施注册入学的招生方式,通过注册入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招生难题,“注册入学”的学生与“普通高招”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同时部分理科专业也有文科学生。这种多层次、多种类招生带来的问题是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且差别较大,致使现行的统一的培养模式和标准与学生实际情况不适应。因此,在高职生源质量、数量下降的新形势下,改革高职原来统一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实施“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研究,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二、实施“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生源的质量偏低,主要表现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均较差。相对于职业院校的课程来说,他们学习起点参差不齐,且有相当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未能达标。因此,进入职业院校后,表现出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不适应职业院校现有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致使学习起点与教学安排之间出现“断层”。通过分析高职生源中的质量差异可以发现,由于个体差异或个体教育背景、生活背景不同,同一级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以上这种现实状况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给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较大的障碍。总之,高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呈现多样性和一定的层次性,促成了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因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全面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三、“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具体内容

“三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教育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明确培养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坚持科学划分,按照多元智力理论,以学习成绩、应试能力的高低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制定、实施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主要针对班级里成绩较差、学习理论知识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且以就业质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主要针对班级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使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

拔尖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主要针对班级里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以偏重理论培养为主要目标,重点针对有专升本、专接本等升学意愿和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的学生。

四、“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途径

我院积极构建三类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利用科研项目、校企合作、学科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三种类型的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设置、理论与实验课的比例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一)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主要针对班级里成绩比较差、学习理论知识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就业质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在培养上一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二是加大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构建实验、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参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三是加大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让学生到实际生产岗位上锻炼。学生在学校完成两年半的理论学习,最后半年在公司实习培训,同时进行毕业设计。为了满足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要求,首先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部分课程置换。进入企业实习后,由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学生的技术指导,这就紧密联系了市场、行业前沿知识,缩短了产学距离,实现了与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为企业提供了实际需要的人才。

(二)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主要针对班级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使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有所区别,一是相对加大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环节的学分;二是以企业项目促进学生树立全局意识、提高设计能力的培养。我院机电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实行“课堂教学+实训基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原创项目和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参与机电项目;在学完两年半的理论课程后,最后半年直接进入实训基地或企业的原创项目。改变以往单一课堂教学的传统培养模式,在实践能力培养上紧密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搭建产学研平台,还让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以竞赛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产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和创新意识。

(三)拔尖型人才

拔尖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主要针对班级里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以偏重理论培养为主要目标,重点针对有专升本、专接本等升学意愿和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的学生。在培养上一是在理论课程内容上适当加大学习的深度和难度;二是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里,以科研项目促进教学。我院机电专业以中央财政支持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为平台,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相结合。教师通过科研项目紧跟本学科前沿领域的发展,并将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结合实验室直接操作实验,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我院机电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和做法

第一个学期主要有高等数学、实用英语、信息技术等综合素质模块的课程,这些课程采取学生不分类培养而在一起上课的方式。在第一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第一学期的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三类人才,并分类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在将学生分成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三类人才的基础上,再采用“分层不分班”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为几个层次,按照各个层次的学生情况区别对待,制定分层标准、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计划,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一是探索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三类人才培养的分类标准、分类依据、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二是探索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三类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等内容及相互关系;三是探索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三类人才“分层教学”的分层标准、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计划、分层教案和分层评价等内容。

(一)主要采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上,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分类和特点,建立若干教学功能模块,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课程内容实施上,将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项目,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学习,在实验室进行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实训项目,并在每个项目完成后进行考核评价,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职业素质。

(二)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们将机电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资料如教学课件、动画、录像等教学资源传至网络,便于学生自学。学院正在建立教学网络平台,方便学生查找资料,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此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计划地开设机构创新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电子设计等方面的选修课;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扩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活动,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其视野、启发其科学思维,创造条件把学生引导到各种科学研究活动中去,学生可以参加大学生科协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要积极组织各类科技竞赛,倡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三)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我们与企业签订了稳定的互惠合作协议,保证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指导和安全。每次实训前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安全保障措施,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和任务,明确学生训练任务、组织纪律要求和成绩考核办法;实训结束后组织校内外指导教师座谈,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促使实训质量不断提高。在实训中加强过程控制,给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题,让他们在实践训练中寻找答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机电专业在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同时,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四)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三个一体化”

依托国家财政支持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机电专业坚持推动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设备维护等核心技能的训练,改革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一种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院和江苏东华纺织有限公司、盐城市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组织实训,通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的方法,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通过在车间授课,把车间当教室,把课堂搬进工厂,工学交替,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学会岗位实践操作,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实行基于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专业课教学包括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核心课程,与专业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相结合。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机电专业大力推行“现场教学、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为主要形式的理论实践综合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最短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社会化考核合格率达到92%以上。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三个一体化”,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的一体化、教室与实验实训场所的一体化。按照岗位工作需要,重构学习内容,开发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三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生源减少、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新形势下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我院通过在机电专业中实施“三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我们还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移凤,宋学锋.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08(17):16-17.

[2]唐丁方.高职院校应对生源危机的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5):30-31.

[3]萧泽新,黄美发,陈宁,等.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作实践[J].光学技术,2008(34):317-318.

[4]戚志枫.高等学校“分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142-143.

[5]唐毅谦,陈琳,王钟箐,等.构建分类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成都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33-34.

[6]周芳.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探究[J].职教通讯,2010(7):67-68.

(责任编辑:王璐)

猜你喜欢
三型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论实践能力对学好机电专业的影响力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如何发挥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在学科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以“三型”人才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