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如 龚增 张亮 赵文晖 付洪英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的电子、电气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磁污染环境日趋严重,不仅影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质量、保障产品安全,全面提高企业标准化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对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磁兼容;标准化;产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5-0147-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产品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为我们带来了便利、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负面影响,譬如在使用中排放的大量的电磁污染、电磁骚扰,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甚至会造成一些安全事故,为了保障人身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开展电磁兼容管理势在必行。
电磁兼容的专业的定义是指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这个定义涉及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设备对外造成的电磁骚扰不能超标,这是保护无线电接收用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导航系统,无线电接收,通讯系统,包括以后的SOS系统等等都是无线电方面,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另外一方面就是设备对外还要具备抵抗干扰的能力,指的是你的设备在工厂里面生产时、实验室里检测时可以正常工作,拿到外面环境里也要能正常工作。这便牵涉到产品的可靠性,这个方面是广大的消费者更关注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早期的电视机,通过羊角天线收集信号,汽车开过屏幕上会有雪花出现,那就是汽车对它产生了干扰,还有无线电收音机靠近调光台灯边上时产生“沙沙”声都是生活中电磁干扰的体现。为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解决无线电电磁兼容干扰问题,当务之急应该重视电磁兼容标准化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只有国内电磁兼容的标准跟国际标准很好的兼容,与国际要求保持一致,参照国际上的指标才能提高产品质量。
1 国际电磁兼容标准化发展动态
德国在电磁兼容测试技术及颁布实施方面是启动比较早的,曾于1975年在世界上首家开展电磁兼容强制管理。随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也纷纷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对电磁兼容的管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各国政府更加重视电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1996年1月开始,欧盟根据89/336/EEC指令强制执行EMC的标准,世界各国不论是保护本国的对外贸易出口,还是改善本国的电磁环境都开始重视对电子产品开展电磁兼容测试与研究。近年来,韩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也分别对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进行管理,已确保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符合标准,保障产品安全。
2 中国电磁兼容标准化发展历程
我国电磁兼容测试技术起步比较晚,1966年JB-854-66《船用电气设备工业无线电干扰端子电压测量方法及允许值》是由船舶工业制订的行业测量标准,走出了中国电磁兼容事业的第一步,但之后却因为国内动荡的形式而停顿。
1982年,军工部门于参照美军标准MIL-STD-461B和MIL-STD-462B制定了中国三军通用标准GJB151和GJB152。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现金的测试设备,为了与国际技术接轨,国家对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但由于人们认识与实际条件的限制,在标准的推行上依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有了根本的改变。为了全面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国内主要按照IEC和CISPR标准修订和编制了大批新的国家标准。1994年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全国无线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TC77归口单位进行合作,规划了以IEC61000系列为主的电磁兼容性标准体系和具体项目,当时我国在生产许可证的管理中陆续对电视广播接收器、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进行电磁干扰的检测和管理,大多数的企业产品符合并通过了电磁干扰的测试。
1996年1月1日欧盟开始强制执行89/336/EEC的指令,电磁兼容标准的法律效力已被社会认可。一些国外的厂商因为我国没有开展电磁兼容检测而将出口产品中没有进行电磁检测的产品元部件拆除,严重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中国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由对外贸易经济协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六种进口产品实施电磁兼容强制检测的通知》,从此产品在销售前必须获得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发的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认可证书,并加贴安全认证标志。2002年起,国内一些重要的科研单位、高校以及大型生产厂家也先后建立了电磁兼容实验室并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测量设备。
如今IEC/TC77每两年举办一次年会,主要对技术标准和重大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表决,并对相关技术标准的工作任务的分配和进展进行汇报。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IEC/TC77的技术文件归口、相关技术文件的投票表决、标准的引进等工作。秘书处已多次参加IEC/TC77年会,对我国的电磁兼容标准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在SAC/TC246/SC1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频现象分技术委员会年会上将IEC/TC77年会上的最新标准动态传达给国内EMC专家,加强了国内外电磁兼容专家间的联系和交流,提升了我国电磁兼容检测能力,更为国内电磁兼容标准化与国际接轨搭建技术平台。
3 我国电磁兼容标准化发展应与国际接轨
加入WTO后,我们应尽快制订和修订我国相关的电磁兼容技术标准使得我国市场准入的技术标准跟上国际标准变化的步伐,帮助企业提高标准化技术水平,提高我国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我国产品的EMC质量和技术水平。
国家的标准化法提出:“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故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已经成为我国编制各级电磁兼容指导思想。
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B分会充分发挥标委会的作用,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组织国内专家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制定出相应的我国标准,标准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标准相当,标委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了最新国际标准讲座,把最新的国际先进的试验技术引入国内,迅速提高国内的电磁兼容水平。组织国内专家对国际标准草案进行投票表决,标委会制定的相应的国家标准已广泛被CCC电磁兼容认证所采用,为国内广大的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企业所采用,也为国内的检测机构所采用。
标委会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会议,通过会议广泛收集国际最新标准和测试技术资料,密切与实验室合作,积极地将国内同行的意见反映到国际标准投票意见中去。
标委会组织国内专家迅速把国际标准转换为国家标准,迅速把最新的国际先进的试验技术引入国内,迅速提高国内的电磁兼容水平。组织国内专家对国际标准草案进行投票表决,更多地将中国的声音反映到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委会制定的相应的国家标准已广泛被CCC电磁兼容认证所采用,为国内广大的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企业所采用,也为国内的检测机构所采用。目前,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频现象分技术委员会制定出抗干扰系列标准已成为我国CCC产品认证中有关EMC要求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企业通过CCC认证的依据。因此,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 我国电磁兼容标准化发展应与时俱进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设备将共同工作,电磁兼容的问题将随着不断创造出的新产品,不断更新的技术变的更加严酷。近年来,人们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也促使了标准的改进更加严格。当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当旧的标准已经无法管理产品的品质时,都应该改进标准或制定新的标准。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标准的制定与改进应该与时俱进。
3.2 执行先进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给我国带来的实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条例对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检测,在产品研发的初期对其进行电磁兼容预检,从而可以较早的发现产品涉及中的问题,及时的检验出产品电磁设计的合理性,判断出电磁干扰(EMI)抑制措施的有效性,从而更快更准的为研发人员找到防止干扰的部分,从长远来看电磁兼容设计应当与产品电性能设计同步进行、综合考虑。
企业通过执行国内外电磁兼容相关标准,不仅打破了国外标准对我国企业形成的贸易壁垒,方便国内产品出口国外;也防止了国外那些不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产品投入中国市场,规避风险;更保障了社会上流通的产品电磁兼容性能够符合国家和国际的标准,减少相关设备之间的影响、干扰而导致设备或系统不能正常运作,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酿成大祸。通过执行先进的电磁兼容相关标准的,有利于改善设备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电磁环境,促进了电子、电工产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 结束语——增强电磁兼容认证意识,保障产品安全
中国的电磁兼容认证与研究起步比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产品电磁兼容性能的总体水平还仍亟待提高。电磁兼容的特点决定了产品的电磁兼容技术复杂和质量控制、产品安全的协调一致的高难度,一个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到最终产出,都应严格控制,自觉和严谨的执行先进的标准,认真对待电磁兼容的技术特点,才能提升产品质量,最终保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