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杰
摘要:在教学中,通过传授知识的过程,去发展小学生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其中自学能力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从长远来看,将来参加工作后,可以通过自学的能力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探索创新。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要从小开始,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就容易提高。自学能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不仅国内很关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一个人的知识丰富,博学多才,大部分都是自学获得的。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兴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小学生们增长知识,又要让他们增长智慧。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是老师讲学生听,讲多少听多少,讲到哪里听到哪里,学生们获得知识过于被动和现成,学生们学的都很死板,严重依赖老师,没有老师就寸步难行。老师要引导小学生们进行探索和自己推论,尽量少给他们讲,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诱导小学生们的思维,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在小學阶段,小学生们的可塑性非常强,是培养小学生们的各种品质和能力的良好时期,我们要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老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大胆放手,给他们一个自学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体验学习过程,这样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培养小学生自学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对数学有学习的兴趣,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在教学中可以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让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感兴趣学习。还可以适当的做一些比喻使抽象的数学原理更加形象和直观,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老师可以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或者猜谜语,通过讲故事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学生们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更乐于动脑思考,自然而然的接受新知识。老师要多和小学生们接触,让他们愿意亲近老师,消除心理障碍。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胆量,即使回答不上来时,老师也要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解决难题。当小学生们注意力不集中时,灵活变换教学方法,比如采用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获取知识。
二、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老师要明确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节课,怎么样去学习这堂课,根据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来设计好这堂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老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们自学的方法,在布置给学生们自学的内容时,要有正确的引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自学数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来研读课本,指导学生什么时候要动手画知识要点,鼓励学生们多问为什么。老师要根据课程进度,及时给学生们自学的提示来起发他们。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课时,让学生们思考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用割补法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具有怎样的关系?你还能想出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类的问题可以启发他们思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三、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老师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小学生们自学。比如在如何判断讲三角形的高不变,把它的底长扩大2倍,三角形面就扩大两倍。引领小学生们探究关于多边形的问题,让他们判断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把梯形的高扩大2倍,那么梯形的面积就扩大2倍,让他们自己通过一些得出答案,增强他们探索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又比如在讲“切西瓜有几种方法?”时,先让他们自己研究,如果不明白,可以让他们模拟切西瓜,一边动手一边思考,拓宽了他们的思考空间,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让他们有更加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主动解决问题。每个班级的小学生们是有个性差异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差别。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个别辅导,降低问题的难度,进行引导和启迪,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可以自己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让他们也了解到独立解决问题的好处,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他们愿意去克服困难,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自学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四、培养自学能力要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
每次讲新课前,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中不要互相议论。鼓励学生埋头看书,积极的独立思考。自己看不懂的记下来,上课时可以提出来再和老师或同学议论。把自己懂得可以讲给老师或同学听,自己不懂的可以问其他同学。等到老师讲完了,他们会发现比预习时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会非常有成就感。教材中会有一些难点部分,学生们通过预习或者自学议论都不能解决的,要引导学生们进行精读,把难点分散,让学生们一段一段的自己读,读一段,帮助引导一段,知道读完了,经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困难就减轻了。
在复习课上,老师要注意巧设提问,在复习中学生们带着任务去复习,更有利于学生们集中注意力,积极独立的思考,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出来,和老师共同解决。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看书温习,相互研究,共同总结,将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和条理化。也不知不觉培养了学生们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五、总结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有高涨地热情去自己动手、动脑和动口。这样在学习数学知识,巩固数学知识,拓展数学知识中,小学生才能不断独立自主地学习到新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项必不可少,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培养,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丽.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2(04)
[2]高政华.小数教法课堂上的“自学辅导法”[J].吉林教育,2009(34)
[3]杨宁.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