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了孩子什么?

2015-08-07 19:06夏荣奎
亚太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建议培养教育

夏荣奎

摘要:六年级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是孩子人生路上十分关键而紧张的一年,这一学期中,孩子们既要完成本年度的学习任务,又要面临即将(有的已经)进入的青春期后思想、心理、性格、行为上的悄然变化。由此孩子的教育问题显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学校、社区、家庭、自身四位一体形成教育网状体系,发挥教师、家长、环境影响的作用,推动学生自身学习、反省、改进、成长。

关键词:建议;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C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020-01

近些年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提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让娃娃赢在起跑线上,由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学校的教育模式也越来越苛求,然而这样偏重心的期望与家长极少的陪伴孩子形成强烈对比,导致家长和学校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能有效对接。据研究表明,在孩子人生教育的影响上,家庭教育占到75%的比例。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作为毕业班的老师,给家长以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教育不是学校专利或专责。学校无疑是孩子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无疑是专业教育者。但家长必须清楚认识: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义务。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有老师管,他就可以松口气,或者孩子只听老师的,就听任孩子任意行为,而消极应对。仅靠学校和老师管理,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同样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二)教育是“慢工细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道理容易懂得,做起来却相当难。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正因为期望过满,对孩子的要求就会过分,一小点错误就会夸大,甚至辱骂,断言孩子无用,伤其自尊,打击其自信。家长们总是抱怨:不论我对孩子管得多严,娃娃只听老师的。其实不然,孩子都希望上进,但需要一个过程,急于求成必然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家长只要能静下心来,根据孩子的需要去引导就会改善这种情况。

(三)教育不只是“看分数”。到今天为止,尽管分数仍是我们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尺,但不是唯一标尺。家长只关心孩子考了多少分,在班上的排名第几,很少问孩子在班上习惯如何,和同学的关系怎样。孩子本身有些业余爱好,甚至某方面天赋,家长怕耽搁学习,坚决不让孩子学,说浪费时间。其实一个优秀的孩子除了学习好,综合素养和灵活的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有自己的特长更受欢迎,而且,只要合理安排,学习和其他活动是能够相互调节、相互促进的。

二、对孩子的教育坚持“四个一”

(一)树立一个目标。六年级孩子马上面临升中学。孩子能上什么中学,适合上什么中学,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让孩子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未来,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来究竟做什么,要让孩子细细思考,有了人生方向,学习有的放矢,才会更努力。

(二)培养一种意识。六年级了要有紧张感,家长要配合老师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虽然现在小升初没多大的压力,但应该告诉孩子,毕业考试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真正考试,这既会为童年画句号,又会开启新的人生阶段。在以后会有更大的学习压力,更多的竞争和困难,要鼓励孩子有理想、有目标,肯吃苦,向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一步步前进。

(三)制订一份计划。到初中,课程门类多,任务繁重,要适应这样的学习,必须教孩子从现在学会定计划,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

(四)形成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培养孩子习惯的方法很多,比如以身作则,坚持让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循序激励,孩子做好了就鼓励,引导继续做得更好。前面教孩子定计划,并一步步按计划行事,实际上是在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好习惯的孩子,在今后复杂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有条不紊,会事半功倍。

三、用心为孩子做好四件事

(一)看“透”自己的孩子。“知儿莫如娘”,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六年级孩子在逐渐进入青春期懵懂期,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变化,读懂孩子的心思,而不是把大人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应该从关心的角度,用理解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沟通,疏导孩子的心理,引导其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学习、情感、心理困扰;学会思考分析,明辨是非;学会正确交朋友,处理好关系。

(二)每天跟孩子说话。家长常说:娃娃有什么总是不愿意和我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孩子不和你交流,你就无法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家长首先要放下身段,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不苛求完美,每天和孩子讲讲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问问孩子:你今天最开心的是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我分享?有需要我帮助的吗?我们甚至可以把孩子当自己的小老师,让孩子帮我们解决一些“小困难”从而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这样就会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

(三)课余时间的管理。一是和孩子一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张贴上墙,并监督孩子按时间计划表学习、运动、玩耍。二是督导孩子做家庭作业。六年级主要是让孩子独立完成后进行检查,发现作业的质量不高一定要让他重新做好,再签字认可。三是保证孩子的安全。除了陪同孩子查阅学习资料,不能让孩子随意上网和玩手机,因为手机、网络游戏如精神鸦片一样危害孩子的成长。家长必须多留心,手机最好佩戴只有接打电话功能的,上网限时等,防患于未然。多余时间静心练字、绘画、看书、听音乐或参加体育运动以保证孩子精神和身体的健康。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学校和和家庭的共同目的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平时,家长应主动和老师联系,随时掌握孩子的动态,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工作。另外毕业班在后半期要办理毕业升学的一些手续,交证件一定要及时,随时保持通讯畅通,并随时关注孩子升学的一些政策。

说到底,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每位家长都走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妨每天问一问自己:孩子需要什么?我给了孩子什么?

(作者单位:巫山县平湖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议培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