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鑫涛
【摘 要】这次台湾女性影展分为了六个主题,从不同方向对女性电影所能表现出来的社会议题和多元价值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性别平等;多元价值;女性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7-0126-01
这次台湾女性影展分为了六个主题,从不同方向对女性电影所能表现出来的社会议题和多元价值进行了探索。“多元(不)成家”这个板块的影片从多元视角出发,探索“家”的涵义。她们反思现有的家庭模式,让不愿意组建家庭的人也能享有权益并消解所受到的歧视。“新自由主义下的狗屎人生”这一单元对自全球化以来将利益视为终极目标的社会现状进行了反思。这个版块和台湾不久前经历的公民运动相对应,讨论新自由主义下的移民、劳工、环保、科技、网络等议题。拍摄镜头横跨欧亚,并容纳新兴产业、电影工业、劳资与雇佣关系等内容,直捣竞争力、绝对优势、小确幸等意识形态,带领我们反思新自由主义羽翼下的生活百态。
在“酷儿浮世绘”这个单元中,专门为女同志电影开辟了一条道路。“性”和“爱”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两个关键字。“性”是人类最原始的感官体验,却在文明的进程中,逐渐被禁锢起来。“爱”在人类情感价值中的地位神圣而高贵,同志和跨性族群往往因为社会价值的偏差而不敢大声说爱、无法勇敢被爱。这个单元除了有喜剧、记录人性悲欢的纪录片之外,还有记录跨性别者生活与心境和直视失序生活与恐同情结的电影。这些电影跳脱了性别与性倾向的传统框架,探讨爱与被爱的课题,让人们破除刻板印象、摘下负面标签、深入彩虹身影的内心角落。《我行我塑》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讲述了跨性男汤尼在完成自我性别塑造的过程中如何在充满敌意的环境里活了下来,她积极主动地与人们分享自己的生命体验。虽然她获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但是她的情感之路还很长。《酷儿寻爱历险记》这部影片,通过讲述跨性别者与他人约会的故事,讨论了所有人都可以产生共鸣的相关主题——寻找幸福与寻找自我。这些影片极大挑战了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让女同志把藏于黑暗中的感情勇敢地表达了出来,我个人觉得这是本次影展中最为震撼和让人思考的一个主题。
接下来我所看到的影片主题是“让我们一起下流”。这部分的影片如《恐慌年代》、《以脆弱之名》、《双人独舞》等颠覆了“强迫完美”、“一切会更好”的传统理念鼓励人们释放忧郁、羞愧、痛苦、糟糕、脆弱等坏情绪。影片从时代恐慌下的个体宣泄、爱不对人越陷越深的感情深渊、灵魂出走不想顾家的妈咪心情,以及孤儿爱恨之间的毁灭手段谈起,打开了我们的眼界,让每个人诚实面对自己的“坏情感”。这部分影片让我们看到人的情绪是多样而复杂的,愤怒、忧伤、挫败、嫉妒、贪婪等都是灵魂的一部分,与其压抑自己,不如偶尔失控一下。“创伤诊疗室”这个单元讲述了许多人在经历生死威胁、重大灾害、目睹死亡和性侵霸凌等恐怖事件后造成的难以磨灭的创伤后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影片记录了女人经历性别暴力、病痛折磨、历史创伤之后的治愈过程,她们走出阴影,让伤口与记忆不再沉默。《我心关上的角落》重现了强暴现场,并让主角从新的角度体会创伤从而释怀。主角从无尽的痛苦深渊中脱离出来,将旧有的记忆抹掉。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反思是作为观众的我们最大的收获。我们在电影中看见自己,看见自己如何受伤,也看见自己如何与创伤共存,从而带给我们感动和勇气。①
最后一个单元“放浪实验·新影像”以独特的电影美学、创新的影像语言而自成一种风格。从故事叙述到影像刺激,从非一般爱情剧本到颠覆剪辑伦理的记录写实,所有影像意象皆显示了与当代电影理论对话的潜力。影片《小团圆记》的独白多了一份抑郁,女性创作者以日志般的文学旁白,诉说着休学返乡后与土地和母亲重建情感联络的旅程。还有一些剧情短片,如《时间当铺》等有着极为有趣的创意理念。它以“时间可以典当交易”为故事命题,讲述男主角与弟弟生活拮据、不得不典当时间来换取金钱,结局虽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是对于时间观念的铺陈却沉稳有据。就像石昌杰说的那样,当代女性影像创作者,面对数位时代,正以跨媒体、跨类别甚至跨性别的影像语言,在放浪与抑郁之间,宁静地推动着实验影像浪潮。②
透过这次影展,我看到了女性电影从技术到影像、从形式到内容的多重魅力和影响力。从事创作的这些电影人真正让观众在一成不变的电影世界中看到了为之一振的作品。这不仅会对当代电影创作产生影响,而且我相信它还会引发强烈的思想碰撞,这或许就是电影本身应该有的魅力吧!但从总体上说,女性电影的创作和发展还处在一个比较边缘和危险的位置,这一方面给了创作者更大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传统和全新价值观的冲突。只有在不断挣扎和较量的过程中,女性电影才会大放异彩。
注释:
①周蔚伦,台湾大学心理学博士、佛光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摘自《女性在反刍中的自我疗愈》。
②石昌杰,台湾艺术大学教授,摘自《放浪与抑郁——女性实验影像创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