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新
摘要 研究发现,男女两性在认知加工方式、情绪识别、情绪记忆、情绪易感性、攻击性、活动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是由生理、神经传递素、荷尔蒙以及社会化同时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要尊重性别差异,保证男孩和女孩平等的教育机会,给予男孩和女孩符合其先天本性的教育,让男孩有男孩该有的样子,女孩有女孩该有的样子。
关键词 分性别教育;因性施教;性别差异;性别教育;性别平等;情绪识别;情绪易感性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7)03-0008-03
男孩和女孩除了有许多共性之外。在很多层面还存在著先天性的差异。男性通常比女性更高、更重、更强健,而女性比男性更敏感、更灵巧、更长寿。人们总是鼓励女孩担任表达性角色。希望女孩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合作、能觉察他人需求:男孩则总是被鼓励担任攻击型角色,人们总是希望男孩果断、独立、富有竞争性和领导力。西方哲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了男女性别差异。卢梭推崇“人人生而平等”,但是在涉及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上,他认为男女两性由于先天生理特质的差异性,他们在社会当中应扮演不同的角色:男人应该拥有的品质和美德是勇气、公正、刚毅。而女人应该拥有的品质和美德是温顺、忍耐、灵敏。
那么,基于心理学的视角,两性之间的差异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又如何基于性别差异,给予男孩和女孩最适合、最恰当的教育?
一、男女天生各不同——心理学视角下的两性差异
1.性别差异的认知模块观
男女的大脑在左右半球结构上存在着性别差异,这种差异导致男女的脑半球功能有了特殊化发展的倾向。男女数学能力、视觉空间能力和言语理解等认知任务的检测,以及正电子放射层扫描、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和两耳分听感知等神经科学的检测技术证实了这种差异的存在。
其一,女孩的言语能力优于男孩。这是一个在经验事实以及神经生理研究角度都得到证实的结论。首先是女孩的言语能力发育早于男孩。在整个童年期和青少年期,女孩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言语流畅性都显著优于男孩。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成年期。一个成年女性每天词汇表达的数量在2万左右,而一个成年男性每天词汇表达的数量只有7000。女孩的言语能力优于男孩。是有大脑的神经生理机制和基础的,即与男性相比,女孩的大脑右半球的语言能力比男性更优。
其二,男孩的视觉空间能力表现优于女孩。主要表现在图片信息加工能力以及心理旋转能力倾向上。男孩在四岁时就已经有了空间能力优势,而且贯串生命全过程。男性在数学任务上和视觉空间任务上的能力优于女性,女性在敏捷度和灵巧性上优于男性。
其三,男孩在算术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比女孩有优势。男孩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相较于女孩而言更加完整、全面。男孩能够在几何、填词等需要逻辑推理的问题上有更好的成绩。一般认为,视觉空间能力和问题解决策略上的性别差异,共同促成了_上述推理能力上的性别差异。
2.情绪方面的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在情绪识别、情绪记忆、情绪易感性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其一。女孩情绪识别能力较强。女性对于情绪更为敏感。并且能够更加快速地识别。女性能更加容易地识别面孔表情。能更加容易地识别出场景图片里面的表情语言。女性对情绪的敏感性更高。而男性在情绪的启动及识别能力方面都较弱。男女两性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识别方面具有性别差异。康帕内拉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ERP)技术发现,女性对所有的情绪刺激均投入更多注意资源。男性只会注意更多的负性刺激。
其二。女孩情绪记忆较敏感。弗兰克·藤田等人采用行为实验发现。女性更容易对情绪相关的事件具有记忆能力,对和情绪事件相关的关系线索也更为敏感。对生活当中很多引起女性情绪相关的事件。比如说第一次约会或者是剧烈的争吵,女性的记忆极为深刻,极为敏感,并且能够根据情境线索对事件进行回忆。行为研究表明,相比非情绪记忆,情绪记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其三,女孩情绪易感性较高。情绪易感性是指个体的认知过程容易受到情绪影响的程度。情绪易感性和情绪识别能力不同。虽然二者都有认知加工的过程存在,但是情绪易感性的重点在于情绪变化如何影响了认知加工。情绪易感性高的个体。不仅情绪识别能力强。而且情绪的变化更容易影响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女性人群更易感于负性情绪事件的影响。负性情绪事件更容易影响到女性的认知加工和认知判断,女性身心健康更易受消极情绪事件的影响。这也是女性的抑郁症患者显著高于男性的原因之一。
3.行为倾向性维度上的性别差异
其一,男孩攻击性较强。从两岁开始,男孩的攻击行为就明显多于女孩。包括身体的攻击和言语的攻击。这和男孩的激素分泌水平密切相关。到了青春期。随着男孩激素分泌水平的增加。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卷入反社会行为和暴力犯罪。女孩更倾向于以隐蔽的方式向他人表达敌意,比如说冷落他人,忽视他人,故意破坏他人关系和社交地位。
其二,男孩活动水平更高。男孩相对于女孩而言,身体活动水平更加活跃。在整个童年期。男孩与女孩相比,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活动水平。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参加打闹、奔跑、追逐等高活动水平的游戏。
其三,女孩更易恐惧、胆怯。男孩更易冒险。男孩与女孩相比。在出生之后就表现得更加倾向冒险。女孩在陌生情境中似乎就显得更为恐惧和胆怯。她们也比男孩更为谨慎。参加的冒险活动也远远少于男孩。
总之,女孩比大多数男孩更善于言语表达,更容易受情绪影响。更温柔安静和谨慎。
二、两性差异有原因——基于不同理论视角的探讨
1.进化论心理学:生存压力发展出两性不同人格特征
进化心理学家提出。男性和女性在人类历史上承受着不同的进化压力。男性和女性可能在很多生理和成长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在进化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他们就会表现出差异。以男子视觉空间任务上的优势为例,因为空间技能对男子在远古时代的狩猎是必不可少的,为了生存而获取食物的压力会使男性锻炼出比女性更为优越的空间机能。
在进化过程中的生存压力还会使男女两性培养和发展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和适应模式。男性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更强壮、更坚强、更具有攻击性、更具有坚定性、更具有竞争性,这样才能够获取伴侣,并且获取食物。而女性则朝向慈爱温和、善于照顾他人方向进化。基因的自然选择总是倾向于让最优秀的基因得以发展,因此男女两性在基因选择过程中也会适应基因传递的自然选择规律。发展出男女两性各自的特点。并因此引发出男女两性的各种差异。
2.生物社会理论:生物倾向及社会标签共同决定性别角色偏好
玛尼和恩哈特的生物社会理论认为,个体发展当中的生物倾向以及其后的社会标签共同决定男性或女性的角色偏好。首先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偏好起作用的是生物性因素,如遗传而来的性染色体、睾丸或卵巢的发育、胎儿的激素分泌。婴儿一旦出生。社会因素就开始发挥作用。玛尼和恩哈特认为。儿童发展的18个月到3岁左右,是男性和女性性别认同的关键期。孩子出生以后,父母会根据孩子的性别特征展开相应的教育,这时候社会标签化就会发挥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物因素从此在儿童的性别发展当中失去了作用。生物因素的影响在青春期的时候会再次显现。青春期的时候,由于身体的发育和激素的大量分泌,生殖系统开始发育。这些事件会进一步加强与强化个体的性别角色认同。成为其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偏好的基础。
3.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会促进性别角色的发展
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学习形成性别认同。最后形成性别角色偏好。父母不是通过直接教导。而是通过鼓励和奖赏的方式让那些适于该性别的行为得到奖励,而不适宜的行为则会受到惩罚和阻止。儿童通过观察学习,习得性别榜样的态度和行为特征。研究表明,儿童会深受父母的“性别课程”的影响,孩子们在父母的“性别课程”下。很快就能习得自己的性别角色。并对相应的玩具或相应的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性。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观察学习会促进性别角色的发展。
4.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积极参与自身的性别发展过程
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性别角色发展过程当中是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承受者。儿童积极地参与自身的性别发展过程。儿童受到社会经验影响的前提是,儿童自身必须对性别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儿童要充分理解成为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的内涵。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基本社会认同,对性别稳定性的理解,对性别恒常性的理解。在基本性别认同阶段。儿童将自己标识为男孩或者是女孩。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认识到性别特征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意味着,孩子的性别发展进入到了性别稳定性阶段。再进一步。儿童认识到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着他的外貌行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就进入到了性别恒常性阶段。科尔伯格认为,对性别的充分理解是个体形成该性别角色的先决条件。
三、因性施教最合理——基于性别差异的教育反思
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是由生理、神经传递素、荷尔蒙以及社会化同时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怎样对男孩和女孩展开合适、适当的教育?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男孩和女孩的培养与教育当中,应当反对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观点。主张性别发展的多元化、双性化乃至跨性别。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基于男女两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差异,男孩成长中就应该习得男孩的样子,女孩就应该习得女孩的样子,包括姿态、礼仪和行为方式。还有学者注意到了男孩在当今培养模式下的劣势并提出了“男孩危机”的观点。
1.尊重性别差异。正确认识自身优劣势
男女两性存在着性别差异。尊重性别差异。就要向学生传递关于男女性别差异的科学知识。每种性别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合适的教育应该引导孩子尊重这种差异。过度强调男女平等,在一切领域都平等的女性主义。其实是对女性的另一种反动,是一种去性别差异的性别平等观。有矫枉过正的嫌疑。最近女性主义者开始关注“返性别差异”的两性平等观。所谓“返性别差异”是指返回性别差异存在的这一客观事实,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追求性别平等。
2.实现性别平等,让每个人去做最擅长的事
性别平等是机会的平等和薪水的平等。无论男孩、女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都有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他最擅长的事情。而社会要给所有的人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另外。要在薪资待遇中实现男性和女性的平等。这才是尊重男女两性性别差异、实现性别平等的途径。
3.针对性别特点。给予儿童符合其先天本性的教育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要针对男孩和女孩的生理、心理特点,给予他们符合其先天本性的教育,让男孩有男孩该有的样子。女孩有女孩该有的样子。只有男孩有了男孩的阳刚、坚定、刚毅、自信等更多的男性特质。女孩子才会更加安全、稳定和幸福。只有女孩有了更多的女性特質。男孩才会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发现女孩子的美,懂得欣赏,懂得珍惜。世界原本就是由阴阳二极构成,阴阳协调才会构成世界的和谐。
(编辑 崔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