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是从传统唱法的起源和发展近况、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通俗唱法和传统唱法的异同,并对两者的融合提出笔者的拙见。
【关键词】通俗唱法;传统唱法;渗透
中图分类号:J648.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7-0068-01
一、传统唱法的起源与发展
“传统唱法”一说是与新兴的通俗唱法比较而言的,笔者认为,传统唱法大抵可以分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是由意大利文Bel Canto翻译而来,意为“美好的歌唱”。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产生于18世纪的意大利,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科学的歌唱系统。美声唱法的发展与欧洲经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演唱圣诗和朗诵《圣经》,圣咏是最早美声唱法的萌芽。
传统唱法当中的民族唱法,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根据《吴越春秋》当中的记载,黄帝时期的“弹歌”和《淮南子》当中记载的“劳动号子”,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声乐的雏形。中国民歌的另一特点就在于它将南方的秀丽轻巧、清脆甜美和北方的高远辽阔、热烈激昂完美结合,同时还在中国近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加入了美声唱法的元素,因而产生“民美”一说。“民美”唱法以中国著名歌唱表演艺术家朱逢博为代表,并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在真假声的转换上有着很好的技巧和表演性,是中国民族歌坛的一面旗帜。
二、通俗唱法的艺术特征
通俗唱法起源于欧洲,而后在美国发展起来并分有多种类别,其中爵士、布鲁斯、摇滚、说唱等形式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形成了庞大的流行音乐产业以及流行音乐文化。在我国,人们习惯把通俗唱法称为“流行唱法”,由于它曲调简单、旋律耳熟能详、歌词朗朗上口广为流传,其题材大多以爱情为主,也有描绘亲情和友情的。不同风格的流行歌曲抒发了当代人的情感。
三、传统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差异
美声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美声唱法属于混合声区唱法,真声和假声依照不同的音高进行转换。想要把一首歌曲诠释得美妙动听,首先要控制好气息,调整呼吸。笔者认为判断呼吸方法的正误不外乎两点:第一,吸气时是否感觉到气流在腹部流动,也就是说是否吸进去气了;第二,呼气时是否能够持续发声,并且气流稳定。只要能够做到这两点,也就达到了“气沉丹田”、“一气呵成”。
民族唱法的特色是声音高昂、吐字清晰、声音甜美、气息讲究。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民风民俗、不同的文化语言,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声音艺术。
通俗唱法的特点是声音自然,类似于说话,中音区一般用真声演唱,高音区使用假声,很少打开共鸣腔体,所以音量较小,需要借助麦克风和音响传递声音。演唱形式大多以独唱为主,伴有和声和舞蹈,讲究情感细腻与真实,声音自然而甜美。
四、通俗唱法与传统唱法的融合、借鉴和创新
美声唱法被誉为科学的发声方法,所以很多国家的歌唱家在演唱自己国家的艺术歌曲和民族歌曲时,都会大胆地借鉴和引用美声唱法,在把握各自国家各种歌曲风格时又具有各国曲风鲜明的特色,互相取长补短。我国著名声乐家潘乃宪先生在其著作《声乐探索之路》中把通俗唱法、美声唱法还有民族唱法的融合形象地比喻成一种机能的拼图游戏。指出三种唱法在声带调节上毫无二致,有差别的只是声道。拼图游戏就是指声道形状的变换如果掌握这个机理,一个人同时拥有三种唱法是完全可能的。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通俗唱法学习的专论,也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我们可以通过借鉴中国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对声音加以控制。
五、结论
通俗唱法与传统唱法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美声唱法的气息和民族唱法的咬字、通俗唱法的情感,通过融合和借鉴将促进三种唱法更好的发展和形成更为完善的体系。传统唱法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套完整的声乐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与完善的方式方法,通俗唱法与传统唱法相比虽然较为浅显易懂,但要完全掌握其特点与精髓还需要更为深入的揣摩和研究。通俗唱法和传统唱法无论是在演唱风格还是创作风格上都将进行融合和相互渗透。
通俗唱法只有在与传统唱法的相互渗透之下,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养分,才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才能够形成中国声乐文化多元化、多形态的发展态势,才能使中国音乐更加具有艺术性、鉴赏性和群众性,才能使我国声乐艺术更上一层楼,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潘乃宪.声乐探索之路[M].北京:中国音乐出版社,2003.23-54
[2]余俊.浅谈声乐学习法[J].玉溪师专学报,1996,12(3):1-4.
作者简介:
刘钰君(1991-),本科,研究方向:音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