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梅 (甘肃省永登县河桥镇中心小学 730332)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使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华人世界传唱最广泛的歌曲,由音乐家王洛宾作词作曲: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把笑脸比作红太阳,把眼睛比作月亮,表达了对于姑娘的喜欢和爱情。
又如歌曲《天路》由屈塬、石顺义作词,李凯稠作曲: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天路指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公路和铁路。因为其高、修建之艰难,所以比作天路。用“一条条巨龙”来比喻青藏高原上的铁路和公路,形象贴切,富于想象力和表现力。
把物当作人来写就是拟人。拟人手法能改变叙述对象的属性,达到抒发感情、表示褒贬、增加话语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目的。
如《长江之歌》是上世纪80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由胡宏伟作词,王世光作曲: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这里把长江当作人来写,赋予长江以人的感情,表达了热爱长江、热爱祖国之情。
排比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几乎所有的歌曲都要用到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如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由杨艳苔作词,斯琴朝克图作曲:
总想看看你的笑脸,
总想听听你的声音,
总想住住你的毡房,
总想举举你的酒樽。
……
看到你笑脸如此纯真,
听到你声音如此动人,
住在你毡房如此温暖,
尝到你奶酒如此甘醇。
前面是四个“总想”句,后面是四个“看到、听到、住在、尝到”句,前后呼应,句式整齐,感情强烈。
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
如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由雷振邦作词,塔吉克作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为什么这样红
哎 红得好像
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
花儿为什么这样鲜
为什么这样鲜
哎 鲜得使人
鲜得使人不忍离去
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
这里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先问后答,歌颂了革命战士纯洁的战友之情、忠贞热烈的爱情,以及保卫祖国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同时,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用鲜花“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运用了比喻,把鲜花比作“燃烧的火”,用“青春的血液”来比喻战士为了保卫祖国而流血牺牲,无私奉献。
这里还使用了反复的手法:“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花儿为什么这样鲜,为什么这样鲜?”
同一段歌词之内,同时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极富表现力,这也是使用修辞手法的好处所在。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它能够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够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
如上世纪反映抗美援朝的老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曲《英雄赞歌》,由公木作词,刘炽作曲: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这里用拟人修辞手法)
青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这里用对偶修辞手法)
……
敌人腐烂变泥土
勇士辉煌化金星
(对比修辞手法,表现了对于敌人的极度蔑视和对于人民英雄的强烈歌颂和赞扬。同时也是非常工整的对偶句。)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偶句形式整齐,结构匀称,看来醒目,读来顺口,听来悦耳,便于记忆。
如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曲的歌曲《黄河颂》: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巨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后两句是非常工整的对偶句,描写了黄河水势浩大、波浪滔天、流向曲折的特点。“金涛”表现了黄河因为泥沙含量大而使水呈现黄色,并且是“浊流”而不是清流。诗人观察之细致,功力可见一斑。
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就是反复。反复能够突出思想,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几乎每一首歌的歌词,都要用到反复的修辞手法。
如上世纪80年代经典歌曲《站台》,由黄蒲生作词,刘克作曲:
长长的站台,漫长的等待
长长的列车,载着我短暂的爱
哦——孤独的站台
哦——寂寞的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在等待
这里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生活既充满希望和期待,又充满彷徨和困惑。情感浓郁强烈,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