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国玲
摘 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是互为增长,共同发展的联系体。组建职教集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关系分析,探索适合西安市民办高校发展的路径,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系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区域集团化创新模式研究
文/刘国玲
摘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是互为增长,共同发展的联系体。组建职教集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关系分析,探索适合西安市民办高校发展的路径,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系
作者简介:刘国玲,女,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办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156-01
高考改革两种模式的提出,“学术型”和“技术型”高校的分离,对民办高校来说,想要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必须要重新审视、正确定位办学方向,规范办学,凸显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市场需求。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中稳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中级、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有关结构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办学定位不明确,存在滞后市场需求的问题,不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办学模式比较混乱,缺乏办学特色;专业设置不合理,不能凸显民办高校特点,盲目跟从公办高校专业设置;硬件设施较差,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益较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师资队伍薄弱,结构不合理,教育质量低下。
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区域集团化办学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既重视技术技能培养,也重视文化基础教育及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重塑现代运行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主要实现形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理治理结构和科学决策机制。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系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模式探析
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按照创新驱动、需求导向、政府引导的原则,坚持高等职业院校、地区产业、企业和政府之间协同发展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现代职教集团运行体系。
第一,政府主导。研究发现当今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都是政府在大力发挥主导作用。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强大动力。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自上世纪60年代,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发展逐渐成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并且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发展趋势。如,德国成立了“跨企业培训中心”、美国成立了“技术准备计划中的综合教育集团”、澳大利亚成立了“新学徒制培训学院”。第二,行业指导。行业在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中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纽带,同时也是指导高等职教集团发展的有力保证。尤其是高等职教集团在专业课程定制上如果以行业尤其是地方龙头行业为准,那么就可以保证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行业所需人才做到真正的对接。第三,校企合作。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成为企业与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最佳途径。
结合三个方面,逐渐形成分工明确、结构合理、资源共享、充满活力的“统筹发展规划、统筹专业布局、统筹教学资源、统筹人才培养方案、统筹招生、统筹就业,建立集团内教师流动机制,凸显各校办学特色”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作要点
第一,专业建设。建立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行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合作开发课程,优先在集团内应用,职教集团接受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及行业企业特点,结合该院自身办学条件,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培养方案。第二,人才培养。探索校校间联合招考、学分互认、学生互换、分段衔接、弹性学制等机制;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制定人才标准。改革教育教学及考核评价体系,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第三,合作机制。创新校企科技项目合作模式,提升协同攻关能力。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重点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打破学科(专业)之间、校企(科研院所)之间的壁垒,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
三、关于促进西安市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理性看待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办学。其中学费是民办高校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多数民办高校的专业学费比同类公办高校高出50%以上。因此,社会通常把民办高校称为民办非企业营利性单位。忽视了民办高等院校的办学公益性,在我国的高等职教体系中,民办高校是重要的发展主体。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目前,制约我国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据调查显示,各地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财政支持经费严重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
(三)加强市场需求监测。政府及时发布有关地方劳动力市场在人才层次、能力、知识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信息,提供动态预测和分析,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准确的信息导向。实现民办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合理配置。
(四)优化层次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的调整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二是既要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三是满足高质量民办教育的需求。
四、结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蓬勃,需要大批具有高素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发展契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此文系2014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GH14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