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015-08-07 02:10:53张一晨
亚太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文/张一晨

摘 要:《新课程标准》设置了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充分考虑数学的特点,努力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文/张一晨

摘要:《新课程标准》设置了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充分考虑数学的特点,努力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张一晨(1994—),女,汉族,浙江台州,大学本科,台州学院,小学教育(综合)方向。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023-01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性情、态度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小学数学更是承担公民素质培养的重要任务。罗杰斯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对各种经验的体验结果。这种体验,一方面取决于自己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直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机体体验;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教师、父母、同学对自己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产生的积极的经验或体验。”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的达成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整体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课程标准》也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培养目标,便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其具体内容如下: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坚持真理、修改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针对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具体目标,现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动机,更是指丰富的内心体验和心灵感受,如爱、快乐等。数学学习的情感伴随着人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知识的深化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学习过程中的内心反映,他直接影响着学生认知的过程与结果,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多方面的魅力,如加、减、乘、除运算符号的简洁美;层层推理的严谨美;数形结合的综合美;富于变化的神奇美,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数学,喜欢学数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情感密切相关。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设计数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与学生的学习情感相契合时,便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思绪会被打开,求知欲被点燃,便会主动学习,产生愉快、兴奋、喜欢的情感。一系列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被激发。反之,便是痛苦与厌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可见,学习热情来源于学习者对数学本身的情感体验,来源于学习者通过学习的收获与内心感受。良好的学习情感一旦形成,它便有强烈的、稳定的、持久的动力,给学生学习数学有力的鼓舞,让学生坚持不懈并且愉快地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指的是引发与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就小学生学习动机处于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的近期目的动机向与社会相关的远大目的动机过渡的阶段。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引出较难理解的知识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直观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材料,这不但可丰富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同时不断进发民族自豪感与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豪情。

(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因此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及其深刻的。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行动上努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并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工作。

师生关系建立的最重要基础就是“爱”。这个“爱”表现在教师把自己“爱的教育”倾注在教学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它要求教师在树立起作为师长威信的同时,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接触与交流。在爱的教育中,教师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教育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激发他们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在这里学生敢于与教师平等交流,谈论自己的想法,师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得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到实现。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习氛围在无形中建立,教师就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进行创造教育的捷径。

综上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这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多尝试多思考,将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中。当然,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这需要教师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在心中,并且有意识地贯穿在数学教学生涯中,使它称为教学的灵魂。只有这样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才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走在时代的前沿!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

参考文献: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

梁秋莲.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4

杨斌.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策略的探讨.教学研究.2005.3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猜你喜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 23:33:16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渗透的重要性
未来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 15:15:38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0:26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6:16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