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修宇
摘要:语文是我国最基础的教学科目,在学习中贯穿了整个教学阶段,对学生一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技能是学习语文所必要的。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领会文章或者题目的意思,让学生可以全面性地提升自身各方面的成绩和综合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对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高效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将会是老师之间探谈和研究的一个话题,也是老师们面临的一个教学难题。以下是我对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一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对学生的鼓励,让其用语言的表达理解和解析文章,并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的表达予以激发,描述文章内容、各个段落以及文章的字句等,并采用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全体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表达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这样既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激发,进而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进而达到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目的。
(二)对知识点的巩固
现阶段,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一定的特殊含义,语法的使用习惯和字句之间的组成形式等都有较强的规范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借助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对词语和字句等语文常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针对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是立足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借助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总结文章等,进而对文章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指标之一即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词句训练中夯实阅读的基础
小学生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对于语文阅读有着独特的认识,由于他们实际掌握的字词量较少,所以需要老师重点强化对小学生词句的训练,让他们通过适当的积累字词量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同时教学活动开展应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明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适当地促进学生们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根据具体的实践证实,老师可以积极地组织多彩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词语接龙小游戏,可以激发学生们参与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行列,掌握更多有趣的词汇,为了争取胜利独立积累并运用。老师也可以倡导学生们进行摘抄,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实际的学习效率,让整体的教学水平上升至新的层次。
三、科学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老师应该科学使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明确学生们的年级特点,适当地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参与阅读的热情。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动画及视频等为学生们展示形象化的理论知识,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和老师们互动交流,促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们更愿意在活跃的课堂中学习,老师们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们进行人物角色语言动作的模仿,通过对学生们在模仿中的表现情况评比,这样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念。比如在学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学生们可以进行不同角色的对话,找三位学生分别扮演渔夫、渔夫老婆和金鱼,这样就能让他们在进行模仿的时候感知具体的情境,明确不同角色的内心感受,搭配着适宜的音乐及动画背景,学生们的注意力将会更加集中,这样的阅读效果最佳。
四、清除学生阅读中的阅读障碍
小学生的字词是十分有限的,除此之外,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字词的认识和字词的造句,只有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语文功底,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阅读能力。为了增加学生对字词的认识了解和应用,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加强对字词的认识和应用。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今天所讲的课后字词进行抄写并且造句,对今天老师讲过的重点字词进行阅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极差的,自控力是极差的,在没人进行监督和管教的情况下,学生一般都不会去复习知识的,为了增加学生对字词的印象,每周末老师可以进行一次字词的默写,帮助和监督学生在课后进行字词的背诵和朗读。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有效的让学生应用字词的方法,那就是写作,老师可以在每个周末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的写作,让学生通过作文的写作加强对所学自词的运用。只有学生不断地提升了自身的字詞量,和自身对句子理解的能力,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对文章阅读的能力,所以,老师在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点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五、阅读评价标准
课本知识是传统阅读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一些段落和生词的展现不能有效结合原文,而且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小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到知识但是也忘得很快,若是单纯地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中的阅读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拓展极为不利。所以,需要改革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想象力得到激发。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教师应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一些与青蛙和小蝌蚪关的材料进行收集。学生借助材料可以自己编制课文的结局,同时还能在课堂上将其表演出来,应及时表扬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以只以标准答案为准,这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极为不利,只有有机结合课堂和课外才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快速提高。
六结束语
强调小学生们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能够为后续语言表达及写作练习奠定基础,确保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选用教学方式,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中,为学生们营造出更加优质的学习空间,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让他们在优秀作品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和家长还应该实现密切配合,为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环境,通过对他们阅读意识的培养,稳步地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此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写作技巧,使小学语文教学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玉卿.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2(02):1055
[2]宋洪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7,(06):98-102
[3]邱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普童话,2016,(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