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雄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254)
现有TFT-LCD显示器采用LED背光,效果良好,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完全替代了原来的CCFL光源.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方面,由于液晶的惯性,响应时间较长(约5ms),引起显示运动图像时产生拖影现象(Motion Blur);现有的解决方法是采用过驱动(Overdrive)、插黑帧技术(Black Insert)、运动估算与补偿技术 (Motion Estimation and Motion Compensation,MEMC)和背光源点灭技术(Blinking B/L)等.这些技术都不能彻底解决拖尾现象,而且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1][2][3]
第二方面,现有的液晶显示器,采用LED背光之后,背光功率有较大下降.但无论是直下式、侧入式背光,或者是动态区域背光、RGB场序背光,开机后整个背光系统都一直亮着,所以背光功率仍然占整机功率很大的比重.
第三方面,3D显示和4K面板等新的显示技术要求液晶单元小于4ms的响应速度,但是由于液晶材料固有的特性,响应速度难于进一步突破.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LED背光扫描控制系统,将LCD面板像素写入时序(TCON)引入背光扫描系统,并控制背光以固定相位滞后于像素写入时序,从而有效解决因液晶响应速度慢而导致的运动图像拖尾现象,并进一步提高LCD显示器的能效.
设显示器的水平分辨率有Q行,LED背光系统由N块独立的水平灯条 (BL1~BLN)组成.帧周期为VT(Vertical Total Time),行周期为 HT(Horizontal Total Time).
(2)每块水平灯条仍然可以采用直下式或侧入式导光方式,如附图1、2所示.
图1 液晶面板与水平背光灯条
图2 侧入式导光示意图
系统原理图如附图5所示.
在背光系统中引入帧同步信号STV和行像素写入允许信号DE,像素写入时序与背光点亮时序如图3(a)、(b)所示.
总体思路是,延迟半帧扫描背光:在第1帧像素逐行写入到半帧时,启动背光,背光自屏幕最上方向下扫描像素;同时,下半帧的像素电压继续写入.这样,当背光照射到某行液晶单元时,该行液晶单元的像素电压已经写入并等待了约半个帧周期(-△t)的时间,已经稳定在与该灰度等级对应的偏转角度.
具体时序控制过程如附图3(a)所示.
图3 像素与背光时序图(a)
(1)检测到帧同步信号STV有效时(此时解码系统开始向面板逐行写入像素电压),启动帧延时计数器t0,计数值为,即延时半帧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机型的需要进行微调).
(3)当第1帧中间一块背光灯条BLN/2照亮屏幕水平中间的第块像素区域时,第2帧同步信号STV有效,计数器t0开始计数(计数值为).此时,解码系统开始写入第2帧的第1行像素信号.
(4)当第一帧的最后一块背光灯条BLN照亮屏幕最下方的第N块像素区域时,第2帧的像素信号已经写到屏幕水平中间的第行.紧接着重复步骤(2)、(3)、(4).
系统程序流程图如附图6所示.
3.1.1 亮度降低问题
在传统常亮背光模式下,开机后背光一直亮着;只要液晶开始偏转,就有光透出,直到下一帧像素写入之前,液晶完全关闭为止,透光时间约等于帧周期VT.而采用本设计的扫描背光,则背光透射时间只有,远小于VT.所以,扫描背光总体亮度要比非扫描背光低得多.必须提高每块LED灯条的亮度,加以补偿.理论上,采用扫描背光的每一单块LED的亮度必须等于原来非扫描背光时整个背光的亮度.
①由于采用扫描背光时,任意时刻只有一块LED灯条亮着,所以背光功率并没有增加.
②如附图3(b)所示,由于在原来非扫描背光系统中,虽然整个背光一直亮着,但是在帧扫描无效时间和液晶响应时间(tr+tf)内,液晶是关闭的,实际并不透光.所以,扫描背光系统中的单块LED的亮度可以适当降低.
图3 像素与背光时序图(b)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在保障同等亮度的条件下,扫描背光比非扫描背光的功率还要更低一些.
3.1.2 亮度均匀性问题
现有的各种背光系统中,都有良好的背光散射机构,背光均匀性良好.这个问题不在本设计的讨论范围.
文献[2]、[3]中所提出的,采用背光扫描后,屏幕会出现闪烁的问题,但没有指出产生闪烁的机理是什么.如附图4所示,文献[4]、[5]、[6]中所提出的背光扫描,是背光系统以一个固定的频率fB自上而下扫描照亮屏幕.只要这个频率fB与像素电压写入的行同步信号DE的频率有微小的差异,在fB与DE之间就会存在一个相位差ΔФ,而且这个相位差ΔФ每一行、每一帧都在变化的,变化范围为(0~2л).这个变化的相位差ΔФ,就说明在同一帧的不同行之间,以及在前后帧之间,背光照亮像素时,液晶的偏转角度是不同的,所以透过的光亮度也不同,因此导致了屏幕上出现条纹滚动或闪烁现象.
而本设计所采用的背光扫描,不会出现闪烁现象,原因如下:(1)控制灯条的计数器由帧同步信号STV启动,由行同步信号DE触发计数.实际是一个数字锁相控制,背光与像素状态之间的相位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不会出现闪烁现象.(2)每个灯条都是在对应的像素液晶单元偏转到稳定状态时才开启的,如附图3(a)(b)所示,前后帧之间只有像素本身的灰度变化,没有背光引起的灰度变化,所以不会出现闪烁现象.
图4 行像素扫描与背光扫描之间的相位差
本设计做了一个实例应用,采用某型号的液晶电视机,运用本设计对其背光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该电视机标称规格:对角线94cm,面板物理分辨率1366×768,帧频60Hz,额定消耗功率45W;侧入式LED背光,采用72颗7020白光LED.
改进后的背光系统,如附图1所示,采用64块水平LED灯组(N=64),每块LED灯组由63颗7020白光LED组成.采用直下式导光设计,如附图2所示.
图5 LED背光延迟扫描控制原理图
背光控制电路如附图5所示,程序流程图如附图6所示.背光地址计数器由8051单片机内部定时/计数器T0、T1组成,帧同步信号STV作为T0的门控信号,行像素写入允许信号DE作为T0、T1的计数脉冲.由P0口的P0.1~P0.5输出6位的背光地址信号.背光地址解码器由4块CD4514(4-16)解码器构成,共输出64线开关信号.开关阵列由8块M54562P达林顿阵列构成,输出64路驱动电流.电源采用该电视机原有的12V稳压电源.
图6 延迟扫描背光程序流程图
经实际运行测试,观测不到运动图像的拖影现象,画面对比度与原机有较大改善,平均功率损耗略有下降,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上述设计、分析与实例验证,在TFT-LCD显示器中,采用LED背光延迟扫描技术,能够消除因液晶本身响应速度慢而引起的运动图像拖影的缺陷,克服了为提高液晶响应速度而减小液晶盒厚度的矛盾,从而使液晶显示更能适应3D显示、4K显示对液晶响应速度更高的要求.消除了采用背光扫描带来的画面闪烁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LCD画面的对比度以及背光系统的能效.
而且完全兼容其它方面的背光改善技术,如动态区域调光、RGB场序背光等技术.因此,在4K、3D和大屏幕掌上设备等新技术中,对液晶响应速度要求更快的情况下,本设计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徐益勤.液晶显示动态清晰度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9.
〔2〕宋文.高动态图像质量和低功耗液晶显示器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4.
〔3〕戚益科.LCD运动模糊的仿真、评估及改进[D].东南大学,2007.
〔4〕Seyno Sluyterman,代永平.动态扫描背光使 LCD 电视呈现活力[J].现代显示,2006(5).
〔5〕刘杰.扫描式等离子体平板背光源的制备及改善LCD图像质量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0.
〔6〕Shih-Chang Hsia and Jung-M ing Kuo,Cost Effectiv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anning-Based LED Backlight for LCD Module, Contributed Paper,IEEE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