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做题粗心,常常出现计算错误,很多老师、家长会在孩子出现这种情形的时候,给孩子戴上一个粗心的帽子,从此粗心就成了孩子甚至家长容纳错误的借口!作为多年的数学教师,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也是广大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一是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二是养成誊写错题的习惯;三是解决问题远比批评惩罚要有效果;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五、家校共育出成果。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83-01
作为多年的数学教师,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我最近几年研究的课题,也是广大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
学生做题粗心,常常出现计算错误,很多老师、家长会在孩子出现这种情形的时候,给孩子戴上一个粗心的帽子,从此粗心就成了孩子甚至家长容纳错误的借口!我家的孩子也是在“粗心”这个尚方宝剑的庇佑下长大的。后来听一位教育专家说:“什么粗心、马虎、大意,全是借口,只要是错了,就是学生能力的问题,水平就没到,所以才出错呢!”听了这种说法,反思了很久,想想确实很有道理,不要再为自己及孩子开脱了。
后来,当我的孩子、我的学生再出现计算错误时,我坚决的告诉他们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不是马虎、粗心的问题,而提高能力问题、水平问题,只要是能力提高了,绝对不会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他们确实感动很惋惜,如果说是这道题自己真的不会做,错了也就错了,还可以原谅自己,如果这么简单机械的计算题出错,实在是可惜、又可恨的低级错误。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做法,供教师及家长们参考。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养成誊写错题的习惯
日常练习与家庭作业难免会出错,只要学生出现计算错误,要求他们一定要写出错题原因。不能把错误答案涂掉,斜线划掉,然后把正确答案写在旁边。一定要把这次做错的原因总结出来,然后认真地总结在试卷旁边,也可以整理成错体本或便签纸贴在错题旁边,看看自己的错误有没有重复性的,同样的错误在一个月内出现了几次,是否自己可以接受的现状,想如何改变,是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尽可能长时间的记住这个“伤疤”。另外,把错误积累起来,等到考前复习的时候复习错题也会很有帮助。
三、解决问题远比批评惩罚要有效果
计算出错,这种现象有普遍性,就说明就有存在的合理性。因为毕竟是孩子,想想我们当年做题不也这样吗?据我观察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从父母的习惯遗传过来的。所以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帮助孩子克服。越是着急的短期措施越不会有效果。引导学生分析原因,重视这个问题,然后和他一起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教师要做的。比起惩罚他们再做10道20道题,对于学生来说更乐于接受我们诚恳的帮助。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五、家校共育成果出
结合家庭作业请家长为孩子出计算题进行专项练习,要尽可能的锻炼他的计算能力。由于计算错误造成的丢分的现象太普遍了,每天练习5—10道计算题,以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是很有必要的,家长一对一的辅导教育,比起我们在校的大课堂教育要优越的多。但是也要求家长们如果解题思路自己不是很专业就不要跟孩子思路起冲突,只要坚持,孩子的计算能力一定会稳步提升,而且会终身受益。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