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自己的痒

2015-08-05 01:56程吉
成长·读写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灵感表达

程吉

【摘 要】有句话说得好“挠自己的痒”,说的就是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就应该动手去实现。世界上的人并不是分为有创意和没有创意两种,创造力也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应该让人们意识到他们天生就具有创造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创意插上现实的翅膀,将自己所想所思变成实际。

【关键词】表达;设计语言;灵感

很多人都已经发现近几年来平面设计变得越来越简洁,人们开始崇尚用精简的语言表达直观的思想,然而在近五年来,设计又开始反弹为表达自我意识。许多时候我们都能发现,一些看似反常的举动往往可以吸引眼球,这就是设计的妙处,我们称之为“创意”。例如我们走在路上,可能路边正常竖起的广告牌并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设计者颠倒几张图片的排列顺序,看似杂乱无章的广告牌却能吸引住路人的眼光。现在网上很流行一种用电子设备创作东西的理念,按一定的流程用软件做出图纸再用3D打印机打印成实物,这种现象被一本叫做《经济学人》的杂志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种理念之所以风靡正是因为它在这种思想僵化被电子束缚的时代,开发了人们的设计潜力。创意说简单也不简单,说复杂也并不复杂,有的人用大量的篇幅才能勉强表达心中所想,然而有些创意却可以用寥寥几笔概括全部。“别以为清晰就是沟通”,一个东西很清晰并不代表它可以顺利交流,更重要的也并不代表它表达了正确的讯息。“创意”何以称为创意,正是那一闪而过的灵感。

有句话说得好“挠自己的痒”,说的就是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就应该动手去实现。试想如果当时被苹果砸到头的牛顿只是顺其自然的拿起苹果吃掉,怎么会产生对后来的数学、物理学乃至自然科学界都影响颇深的万有引力定律;或是瓦特在看到水蒸气顶开壶盖的时候只是调小火候,那又怎么会发明出影响整个20世纪初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器——蒸汽机。爱因斯坦曾说“在探索的道路上,智慧帮不上什么忙,只有当你灵光一现时,叫它直觉,或任何名称,答案就会自动跑到你身边来,你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说灵感谁都有,创意也并不停留在部分人的脑海里,我们更应该做的并不是纠结于灵感的枯竭,而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灵感来临时,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它。很多时候我们绞尽脑汁,并不能做出让自己满意的设计,就像有人问这一首歌是谁写的,你越想绞尽脑汁答案却理你更远,然而并不是只有自己想着一个方法,很多时候把眼光放宽广一些,利用身边有利的条件,百度一下、问问身边的人,一样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所以说心动不如行动,只有把脑海中的创意逐渐实现,才能挠好自己的痒。

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然而很多人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灵感枯竭的原因有很多,人们可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一些原因,以至于影响自己最后的方向。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经历过一些或大或小的否定,可能孩子满心欢喜地做了某些自认为不错的作品,而大意的父母老师却全盘否定,以至于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童年的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许从前的被否定就会让一个人缺乏自我意识并且越来越深,以至于无法“挠自己的痒”。对于这样一种因为后天原因造成的灵感封闭,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曾在提出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认为自身创造力不足的人也可以通过引导,逐渐培养激发出创造力,乃至达到成功。“自我效能”这个理念也是通过将内心的抵触变成一种自然,就像曾经恐惧蛇的人,让他们慢慢接触温和的蛇,通过抚摸观察使他们对蛇产生熟悉感,从而给自己带来信心与惊喜。

美术教学的课程标准中也同样指出,设计的核心就是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要发展这一方面的能力,就要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的学习环境,让人们学会创造表达设计的语言。人们的形象经验一般产生于积累,当形象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的就是对已有的形象进行抽取,重组表达出来,所以即便暂时并不能进行创造和发明,但是足够的视觉获取和积累也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一切都是开发灵感的需要,人们都可以在一定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快速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前提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位设计师曾经设计了一种磁核共震机,这种机器被广泛运用到了各大医院,也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但是有一天他去当地一所儿童医院进行售后访问,他发现孩子们普遍拒绝接受机器的检查,百分之八十的小孩都被这台机器吓哭了,他大为受挫十分沮丧,对设计失去了信心,更是失去了设计的创造力。很长一顿时间之后,他接受了一系列设计培养,最终重拾信心重新设计了一整套医疗扫描的全部体验。他将进行检查的病房设计成了一个探险风格的童话世界,装饰的风格充满童趣,又请来了解孩子的专业人员对医务员们重新培训,让孩子拥有一个特殊而奇妙的探险体验,而不是生硬的检查。这套方案推出以后,检查时注射麻药的小孩从百分之八十缩减到了百分之十,定量结果十分明显,设计师最终也找回来设计的灵感。好的设计并不仅仅转变了这位设计师的心态,更给环境带来了更多突破性的进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设计是包含情感的艺术,我们培养创造力、解放灵感就是为了用创意表达情感。设计包含情感,好的设计奔涌而出的感情往往让人产生许多美好的向往,我们寻找创意就是为了表达情感引起共鸣,然而有的作品却因为表达情感不得当,让人哭笑不得。曾经有一本杂志的设计,对页的左边讲的是缅怀一次大地震逝世的人,配图是悲伤痛哭的家属,而对页的右边却是一则可口可乐让人精神焕发的广告。设计并不是盲目的加减法,而应该和感情相结合,我们寻找创意正是为了体现设计的人性。

世界上的人并不是分为有创意和没有创意两种,创造力也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应该让人们意识到他们天生就具有创造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创意插上现实的翅膀,将自己所想所思变成实际。创意每个人都会有,但是只有同时具有创造力和信心,才能做到“挠自己的痒”。

参考文献:

[1]《认知过程的社会学习理论》阿尔伯特·班杜拉

猜你喜欢
灵感表达
游走在音乐创作间的顿悟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