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8-05 00:24张绍珍
成长·读写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张绍珍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的学科。如何使小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将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教学目标。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一、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冲突性、问题性、趣味性引入,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二、教学中应实现抽象思维能力的开发

(一)要强化小学生抽象的感性认知。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通过多媒体手段来直观演示小数除法的演算过程,指导学生对算数的商和余数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除不尽”现象中感悟一个或多个数字持续重复的过程,从而建立起循环小数概念。

(二)要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转化。小学数学前后内容之间都有一定的相联性,教学中要通过“温故知新”法,把小学生的“已知区域”和“未知区域”进行“直航与互通”,以新旧知识的联系转化来训练数学思维。例如紧密联系“商不变规律”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与大小变化规律”等已学知识,对新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大有促进作用。

(三)要对学生强化练习和分类整理的指导。在对学生加强知识练习的同时,还要注重指导他们将已学知识按照一定标准,开展经常性的区分、梳理和整合。有效促使小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巩固学习,较好适应数学知识的相通与变化,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训练信息的收集、整理、辨析和处理能力,从而不断发展逻辑思辨能力

三、善于引导学生学会逐步的抽象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抽象只有摆脱具体形象,才能使思维用算法化的方式得出新的结果。如一年级学习“9加几”的加法,当学生有一圈十、凑十的实物操作基础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回到算式,抽象出算法,要算9加几的加法,先要想9加几等于10,再把第二个加数进行分解,最后再进行9+1+()的计算。

(二)抽象除了可以使思维概括、简约、深刻以外,还有发现真理的功能。所以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用抽象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可以表现为由原型匹型到抽象型的提升。(三)指导学生养成用直观化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却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

五、转换角度,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

六、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新的教学提纲要求下,学生思维能力被提到很高的位置,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