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河海与“两个半”镇江人

2015-08-05 03:51王荣王抒滟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5年7期
关键词:河海河海大学张謇

王荣++王抒滟

“河润万物,孕育文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百年河海,巍巍上庠;河风海韵,气象泱泱。”

在河海大学百年风雨兼程的跋涉中,张謇先生有开拓创建之功,居功至伟;而黄炎培、李仪祉、茅以升、钱正英、严恺、徐芝纶等名师大家,张闻天、陆佑楣等治国栋梁如一颗颗璀璨星斗,辉映天地。然而,从地缘人缘关系上说,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有“两个半”镇江人,与早期的河海大学,有着不一般的情缘。

流金岁月,百年河海

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内忧外患交相煎迫,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贫民穷,江河失修,水旱灾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在全国富庶地区黄淮海平原,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改道,严重破坏了水系,几乎无年无地不遭水患。清末民初,社会各界治水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导淮为中心的水利建设问题被提到当局的议事日程上。同时,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家民族的危亡,许多怀抱救国救民理想的志士仁人力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富国强民,纷纷兴学校、办教育、开民智,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的实用教育也开始兴起。

在这一时代潮流中,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奉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宗旨,力主培养人才、治水导淮。在他出任北洋政府实业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期间的1914年,即为创建一所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学校而多方呼吁,亲自联络人员、筹措经费,商定校址、聘请教师,审定办学方案。

当时,办学经费问题是首要难题,张謇数次呈文申请财政拨款,均无答复,于是他提出一个解决燃眉之急的折中办法,即由国家承担开办之初应急资金2万元,每年的经常费用3万元则先由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四省均摊,四省选送的学生可免交学费,并可优先接收学校毕业生;待中央财政好转后再给学校拨款。呈文获准后,张謇又亲自出面与四省当局商定具体办法。但实际上中央财政一直未见好转,各省也往往不能如约拨款,致使学校经费经常窘迫拮据。为节省开办费用、尽快招生开学,张謇决定临时借用校舍,并利用自己曾任江苏省咨议局议长的影响,借下了江苏省咨议局(即位于现南京湖南路的南京警备司令部)的房屋,解决了校舍问题。

张謇先后聘请著名教育家、时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的黄炎培和前都督府秘书沈恩孚为学校筹备正、副主任(开学后仍任评议),聘请留美归来的许肇南为校长,并聘任了李仪祉、杨孝述、沈祖伟、顾维精、刘梦锡、伏金门等一批教职员,其中多为留学欧美大学的工科毕业生,不少是蜚声我国教育界、科技界、水利界的前辈和名流。

1915年3月15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张謇专程从北京赶到南京参加典礼。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致力于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是辛亥革命后南京地区第一所招生开课的高校,也是我国当今唯一以水利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河海大学近百年办学历史的肇始。学校隶属全国水利局,并由全国水利局转咨教育部立案照准。

1924年7月,东南大学工科并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校更名为河海工科大学。后学校建制多次调整,1928年为中央大学水利系,1949年为南京大学水利系。1952年,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恢复校名“河海大学”。

“两个半”镇江人与早期的河海大学

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作校歌歌词的镇江人柳诒徵

柳诒徵(1880—1956年)镇江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学的奠基人,现代儒学宗师。1914年2月,应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授。1925年北上,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和东北大学。1929年重返南京,任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更为名南京大学)。曾任南京图书馆馆长、考试院委员、江苏省参议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和重庆中央大学,兼任国史馆纂修。新中国成立后,执教于复旦大学,并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开办之初,就邀请柳诒徵为学校作“校歌”歌词,对学员进行爱学校、爱水利专业的教育。歌词曰:

钟灵毓秀石头城,人才蒸蔚起。

河疏湖蓄水利兴,工学昌明时。

横流浩劫永断绝,拯救数兆黎。

大哉河海奋前程,毋负邦人期。

普下利物沐群生,智者惟乐水。

乘辇山行乘橇泥,祖述神禹绩。

天下有溺犹己溺,此志毋稍弛。

大哉河海奋前程,毋负邦人期。

出任河海工科大学首任校长的镇江人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年),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留学回国后,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担任教授、副主任兼总务主任。以后历任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等。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二届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

1924年7月,东南大学工科并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组建成河海工科大学,茅以升出任首任校长(1924年7月至1925年8月)。

先是学员后为教授的半个镇江人许心武

许心武(1894—1987年),字介臣,出生在扬州。著名水利专家、教育家。民国四年(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特科班,师从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1917年毕业后就职于天津顺直水利委员会,曾参与筹建卢沟桥水文站。1924年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后任河海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室教授。曾任河南大学校长、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央大学水利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华东水利部、华东设计院等单位工作。

许心武的母亲唐儒箴,是镇江人。许心武9岁丧父后,随母亲寄居在镇江,算是“半个镇江人”。

猜你喜欢
河海河海大学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论张謇的日本观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抓住本质特征 促进深入理解
从特殊到一般 以不变应万变
大哉河海,不负邦人期
大哉河海,不负邦人期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