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巧琴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即时通讯已成为互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会通讯软件是当今社会社交的重要手段。通过组建微信群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因时间、地点、学生心理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带来的不便,也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家长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微信;教学;功能应用
微信作为新兴的网络通讯工具已经成为日常沟通必不可少的新型沟通方式,它也给网络化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微信以互联网为媒介,支持发送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短信,具有更新快、回复快、零资费、跨平台、移动即时通信等特点,丰富和简化了手持设备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富有弹性,可以实时、也可以异步沟通,让你跟熟人保持联络的同时也不断结交新朋友。在网络化教育环境下,将微信这个新的网络交流平台运用到教学当中,让其成为与同学、教师以及其他微信好友分享学习成果的桥梁,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是对日常课堂教学的一种强而有效的补充。
一、微信平台下的教学应用
(一)语言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模式
微信支持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社交功能,其更新快、回复快、零资费、跨平台、移动即时通信等特点让教师和学生在使用中能得心应手。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一个较难的知识点或是鲜活的社会话题——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或时事热点,让本班同学进行讨论,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互动性好,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微信在此过程中参与指导、监督、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强化了学习内容,使学生易于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话题,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这种利用微信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的方式实质上是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学习模式
互动学习被普遍认为是教学的薄弱环节。微信是一个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经常通过微信发布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或是其他的优秀范文,让学生找出实用句型,学生通过经常浏览优秀范文能在无形中习得语法规则;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平台让学生找出并修改作文中的语法错误,这样可以减少自己在作文和口语中犯同类错误的机会,增强写作、口语以及习得语法的信心,也建立了活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情景。学生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能活跃其思维,巩固语法习得。同时微信平台提供的相对自由环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实现自我写作、共同进步的目标,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学习模式。
(三)以教师为引导的师生情感补给教学模式
当前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师生情感交流缺失的现象,这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非常不利;情感教育在任何阶段都应受到重视,每门课程都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情感的责任。微信为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教师利用微信平台,可以及时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并适时给予帮助,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缺失,增进了师生感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很好的尊重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有效地解决学生情感交流缺失的烦恼。自主学习问题解决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四)以家长为辅助的了解沟通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人们只关注师生的关系,而忽略了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教师的在校表现都没有过多的了解,这使得三者之间缺少有效的认识。微信为三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三者通过微信平台相互展示各自的思想状况、情感表达,形成一种相互了解沟通的良性循环,这对教学工作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微信在教学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微信利用为辅
将微信交流平台引入课堂教学,给网络化教育带来了新优势,巧用微信使其成为学生自主、交互学习平台,是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学新形式的体现。但微信无法全面替代传统课堂教学,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为防止偏离主题、学习流于形式等,教师应适时约束、监督并规范学生的微信行为。
(二)必须注重对微信行为的实施评价,构建学习共同体
微信教学平台拓展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能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但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微信行为进行实施评价(如要对微信行为者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有共同愿望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分享、信任、归属的学习品质,有利于学生适应网络化教育所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转变,这也是微信交流平台应用于教学行为持久有效的保障。
三、结束语
即时通讯的迅猛发展给网络化教育带来了新的广阔的教学前景,将微信这个现代化的交流平台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促进了弹性教学,有利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氛围的形成,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充分体现了其独特性和优越性。同时微信这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平台优势的发挥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成为他们的必修课。
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时刻注重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等业务素质的提升,时刻给自己“充电”,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技术,适应网络化教育所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以充分发挥网络等信息化工具的优势,促进教学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