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2015-08-05 16:07胡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研究性探究

胡玲

【摘 要】研究性学习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要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是教师要挖掘教材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保证;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三是要开展分组学习,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四是创设研究性学习氛围,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

【关键词】高中英语;研究性

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从而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这与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根据英语学科的功能与特点,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也是必要的。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突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围绕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他人交际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更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它体现了现代育人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一、挖掘教材资源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有许多课文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如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School life(校园生活);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减肥问题);Lost civilizations(失落的文明)等,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孩子成长、身体健康、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学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就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3《Lost civilizations》为例,谈一谈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世界遗产的保护)形式: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运作流程:Step1提出课题——学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世界遗产的现状,教师提出主课题“世界遗产的保护”。Step2选择子课题——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①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文化遗产的保护)②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heritage(自然遗产的保护)③The protection of im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Step3调查研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世界遗产的现状、破坏的原因等方面去进行社会调查,运用网上查阅,采访等手段,采集相关的资料,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Step4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展现。最后,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收集到大量关于世界遗产被破坏的图片,这些图片引起了学生对人类遗产现状的关注,提高了他们的保护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寻找保护人类文明遗产的办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兴趣在家教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旦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对孩子尤其重要,歌德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孩子学习产生兴趣,是父母教育孩子德根本点。

法国的教育思想家拉伯雷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将教学组织成为轻松、愉快及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其中学生情感的升华直接影响到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只有当师生情感达到共鸣时,整堂课才会在愉快中进行。因此,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师生情感的碰撞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只有在充分利用课堂设计,科学展开教学过程中,善于有针对性地创设相关情境,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课堂气氛!

三、开展分组学习

分组学习是20 世纪7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在教学评价上它强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按个人记分改成按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

英语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个体的思维差异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研究性学习又是可以不局限在课堂上的学习,因此可以打破“就近”讨论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按照探讨的不同课题来自由组合。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就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可以给予一些合理的调整建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人参与,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展现自己和提升自我,小组成员的互补性也非常重要。分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笔者一般把学生按照他们的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成四人一组,每组任命一个英语综合素质最好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的任务就是督促和带动同组的其他三位同学的英语学习。然后每相邻的两个组的组长(比如第一组和第二组)相互检查和监督相关任务的执行情况。每次活动时,四位同学轮流担任不同角色,角色可以互换,这样让每个学生尝试不同的经验和成就感。与此同时,老师定期每周对组长进行相关任务的检查和交换意见,以及收集教和学的反馈信息,在老师和学生中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的桥梁。此外,还要求每个小组都要有日常英语学习的相关的详细的记载和记录。

四、创设研究性学习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科任老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中学生“亲师性”较强,但他们的逆反心理也强。如果他们佩服、喜欢科任老师,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讨厌某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意学这位老师授的课。因此,在这过程中,尤其要善待后进生,要特别注意给们们创设成功的机会,把合适差生回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解决。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趣味性浓厚、环环相扣、值得探究的英语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探究目标,甚至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去查找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多表扬,少批评,并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情绪的变化,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环境。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受条件限制,自己难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是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地进行,反之,学生遇到的困难解决不了,就会是研究难以继续,久而久之则影响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未知,帮助学生分析数据,适时地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研究性探究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