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英语课堂内外应用的可行性

2015-08-04 03:10付志扬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资源库教学现状微课

付志扬

摘要:微课是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实践和理论上分析其在课堂内外应用的可行性,最后指出微课资源库建立的必要性和应包括的内容。

关键词:教学现状;微课;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159-02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所有大专学生最终都应该达到大学英语三级的水平[1]。从四川省的二级和三级过级率来看,仅20%—30%的过级率表明英语教学远未达到教学目标。广大英语教师感觉被边缘化,大面积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出现畏难情绪,有些领导也怀疑英语的必要性,社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满意,都让英语教师倍感艰难,前途渺茫。高考英语的变革让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育者倍感压力。但酝酿多年的高考英语改革方案显示,英语的地位并未减弱,2014年6月教育部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发展世界一流职业教育的目标给英语教师莫大的鼓舞。探索让学生满意,也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如今高职学生的差距很大的现实促使学校采用分层教学。高职的招生很火爆,高职要求相对较低,使得学生多元化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的英语教学,各个学校一方面在搞分层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有很多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发展职业英语,以及采取项目教学法等。但都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效果不理想。学生的情况是有些玩手机,有些睡觉。对教学班级的划分也给管理带来一些困难,老师抱怨也不少。

二、微课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学生对英语兴趣不高,除了基础知识薄弱外,也在于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能力发展的需求,是否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能否感到学习内容是以后职业的必需。2013年王守仁等教授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指出在今后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中,要注意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英语教育的适当搭配结合的问题[2]。实际上是强调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应用性。也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这与当前中等和高等英语教改和社会对英语教育的期望是一致的。英语教学改革源于人们对英语教育现状的不满意,更是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对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的工具性功能——跨文化交流与信息交流得到极大的重视和期待。

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兴趣,发挥语言的吸引力。这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如今,大学和中小学都在进行微课的研究。这是精品课程和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百度上,“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将其定义为:“微课是指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或者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开展的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简短有效的教学活动。”顾名思义,微课是短小的内容少的授课, 通常被放在网络上供人们公开使用,特别供学生自主学习。微课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视频化,是精品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汪昀老师总结了视频公开课的发展历程:从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将其课程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免费向全世界开放开始至今,课程公开化浪潮经历了开放课件计划(Open Course Ware,OCW)、视频公开课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三个阶段,目前国内MOOC视频仍以课堂实录片段为主,而国外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相对丰富,除真人讲解演示外,卡通动画、电子黑板等形式让MOOC更加生动有趣,知识要点的呈现更加简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其心理特点。而微课更加短小精悍。一般要求10分钟左右。心理学、传播学等研究显示:“10分钟左右的时长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

聋哑英语历来是中国环境里学习英语的诟病。听说能力差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现状,这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微课作为视频,有声音,有图像,在呈现语言符号的同时,也呈现了声音和符号所代表的内容。这与书本相比,优劣是显而易见的。它降低了理解内容的难度,直接把语言和内容联系起来,尽量避免母语的干扰,更接近母语习得的学习机制。同时把声音和内容联系起来,避免学习中有符号没有声音的书本学习,让学生尽可能接触声音,而且是地道真实的原声,从而提高听说能力。视频提供的真实的语境也是书本无法企及的,对学生兴趣的吸引也是书本不能做到的。

总之,微课在大数据时代,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声音和图像与符号的同步呈现,还把教学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使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为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平台和机会。

三、微课在课堂内使用的可行性

笔者在实践中在课堂内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把美剧“绑架危机”的内容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缩短,每一集有45分钟,按照主题缩为10分钟左右的视频来教学。通过期末对学生的调查,学生非常认同这样的教学。刚离开高中就接受微课视频的教学方式,说明微课应用于课堂内是优于传统以书本为内容的课堂。下面选取时间大约10分钟的不同风格的视频内容来分析课堂的容量。其中,内容的选取考虑了语言的语速以便于学习。

一个来自于美剧 “devious maids”, 用antconc统计的字数是1 113个,所用词汇437个。出现两次的词在第90个,出现1次的在第169个。视频时长9:52分。第二个来自于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人来了”,同样软件统计出字数是1 044个,所用词汇451个。视频时长9:15分。出现两次的词在第74个,出现1次的在第138个。第三个来自TED演讲 “超越极限的生活”,用antconc统计的字数是1 237个,所用词汇472个。出现两次的词在第96个,出现1次的在第157个。视频时长9:36分。每个视频都是10分钟左右,词汇都在1千字多一点,语速大约每分钟110词左右,这与高职高专英语要求的语速一致。一千词的文章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中也比一般文章长。词汇记忆一般在词出现六七遍后可以掌握,在这些视频中的词出现的频率不高,基本在150词左右就只出现一次,而要求掌握的新词一般也出现在一次的范围里。所以,教学中要对重要的词汇进行讲解,以及练习,以达到增加复现率而掌握新词的目的。三个视频总共有3 394字符,1 043单词。学生在不多的视频中,可以达到高职高专所要求的词汇量。

周骞在“基于语料库的当代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词汇研究”中指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和当今几个主流教材的不足:研究范围不明,内容缺乏深入性,方法缺少科学性等问题。主要从词汇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3]。说明仅仅用教材是不完善的。根据词汇专家I.S.P Nation的研究,常用两千词汇就可以涵盖口语的90%以上,基本满足口语的应用。高职高专要求的3 500的词汇量从外语使用的角度来看足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也较难。盛湘君老师对学生的跟踪研究也显示,做3年外贸生意的学生使用词汇1 700多,外商使用近4 000词。

总之,从实践和内容来分析,从学生的认同和知识本身体系来说,从词汇的研究和社会的需求来看,把微课的内容应用于课堂上也是可行的。

四、微课资源库的建设

目前,很多大学都使用多媒体教室,但教室里多媒体课堂并未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网络的优势。要充分利用时代科技发展来发展教育,这就要考虑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教学提供的可能。大数据时代,学生可以轻松获取知识,教师就需要为他们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就目前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来看,除了教育部颁布的基本要求外,各校正根据自身情况开发校本资源,发展专门用途英语,强调英语作为交流和获取信息以促进职业发展的功能性。要求资源分门别类,学生可以轻松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一些教材方面的语料库对语言学习和教学研究有一些帮助,如新理念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的建设。它收集了17本教材,总计61万词。也考虑了课件和自主学习等方面[4]。但从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角度来考虑传统英语教学的聋哑英语的问题,还应该通过同时呈现声音和视频的微课资源库来解决。教材的集合也难以反映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及其变化。

精品课程和开放课程是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微课是精品的浓缩,短小精致,有吸引力。所以,我们教学要服务于社会,教学内容与职业零距离对接,就需要对社会的要求进行调查。不同学校处于不同的地域,面临不同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服务于不同的对象,也就各有所长。历史、地理、师资等使得各学校专业设置各有千秋,教学的内容重点也就不一样,这也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源库,与他人分享交流。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他们,不同地域和背景以及时代的学生都会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需要也要调查了解。

所以,公共英语资源库应该包括作为语言共有的内容,如语言构成的基本元素:词汇和语法,正确的跨文化交流的世界观,以及各专业相关的语言能力。它还应该是随时代和科技发展而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彭圆,季明雨.新理念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建设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王守仁.大学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周骞.基于语料库的当代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词汇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资源库教学现状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