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佳佳
摘要:受传统语法教学的影响,在初中生印象中,英语语法就是规则的背诵和练习,学习过程处于被动状态,毫无生气,学习效果不佳。TPR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具有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语言学习过程的人文性、语法教学的趣味性等特点。结合教学案例,分析TPR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为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枯燥无味的困境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TPR教学法;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076-03
引语
懂语法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学习语法不是目的,而是更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1]。英语语法相对抽象难懂,初中生分析抽象事物的能力还未完全成熟,因此初中英语语法普遍薄弱。新课改以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已有明显的改善。但事实上,传统语法教学法依然是主流。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过分注重语法规则的讲解与操练,忽视了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境及语言技能的培养,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处于被动接受语言知识地位的学习者,在此种授课方式下,将会错误地认为语法只是关于结构的僵硬规则,学起来便觉索然无味,倍感吃力;即使费尽力气记住,到实际场合中仍是不能正确使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TPR教学法运用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体验语法知识利用的真实情境,感受语法学习的乐趣。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ames Ash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学外语要像幼儿学母语那样,轻松自在。他提倡通过肢体反应动作进行语言教学,是基于言语和活动相互统一基础上的语言教学法。TPR教学法自引入国内,就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如比较早的解景媛[3]、胡秋铁[4]、魏宏[5]均认为TPR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外语教学法。此后全面分析TPR教学法怎样在幼儿、儿童及初中年级运用的文章陆续出现。如《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初中英语中的运用》[6]、《浅析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7]、《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中的应用》[8]。文章均认为TPR教学法适合中国英语初学者,能有效促进英语学习。但笔者发现,在谈论TPR教学法与英语教学的文章中,就该理论阐述初中英语语法方面的文章极为少见。鉴于此,笔者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将TPR教学法结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进行探讨。
一、TPR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1生物系统
Asher视第二语言与母语的学习过程是一样的,属于自然习得。第二语言学习者应该首先通过听力练习以内化目的语的认知图像,之后便要通过身体动作来反映听的效果,言语等其他输出性技能应在最后训练[9]。Asher的这些假设是基于人类大脑的生理结构决定语言学习的最佳顺序而提出的。
2脑侧化
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神经生理学家Roger Sperry研究发现,人的左右脑既分工又合作。左脑和右脑分别负责动作形象思维和言语逻辑思维。通常情况下,左脑和第二言语的习得密切相关。而Asher认为TPR教学法主要依赖于右脑,因为右脑可以通过听指令、做适当动作来表达自己,用比划、摸、唱、画等肢体语言来实现交流的目的[10]。通过动作,左脑和右脑可以更有效地互通信息的有无。对于首次接触的新事物、新概念,大脑可以通过身体运动顺利地传递和接收信息。儿童的语言习得主要是靠身体动作发展而来的。一旦孩子接收到语言信号,首先是右脑受到刺激,让其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反应,当右脑接收到的信息并促成身体的动作反应足够多时,左脑便做好准备开始进行语言输出了。
3焦虑释放
Asher根据人文主义心理学中的情感因素提出,成功习得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免除焦虑的干扰。消除焦虑的关键就是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自然过程规律,在轻松快乐的体验中学习语言。儿童通过身体反应而非操练语言形式来理解抽象的语言意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可以减少学习者焦虑的产生,增强学习效果。
4记忆追踪
“记忆追踪理论”表示记忆的练习越频繁,强度越激烈,记忆的整合度就会越高,回忆出来的可能性就越大[4]。在TPR教学法中,身体动作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身体动作的频繁出现是TPR教学课堂的特点,相对于静坐于座位上的学习者而言,活跃于课堂的身体反应无疑是一种高强度的刺激。所以,这些与身体动作相关的学习内容,学生回忆起来也会更容易。
二、TPR语法教学法的特点
1语言文本的可理解性
TPR语法教学首先注重的是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教师通过指令性语言向学生发出大量的关于语法结构的听力内容,通过充分的可理解性语法输入,学生自然地过渡到语法输出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TPR语法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发展学习者进行全身动作反应的理解能力。在听力理解发展的基础上,教师有计划地用目的语法发出指令,并边做示范动作,接着学生跟着老师行动,最终独立完成动作。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有意义的互动过程。没有教师的指令和示范,活动便无法顺利进行。小孩子有爱玩的天性,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认可,在教学活动中乐于善于根据教师的指令行动,积极参与互动。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听”接收了大量的语法句型的输入,通过身体动作整体体验了语法句型的意义与功能,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语言学习的人文性
一般情况下,学生不被迫发言,预先做好“说”的准备对语法进行输出,是TPR语法教学课堂的一个原则,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毫无压力”的二语学习环境。强迫学生发言,极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恐慌、反感甚至逃避的心理,这无形当中便对学习者的心理造成了伤害。TPR语法教学提倡的是学生首先输入大量的可理解性语法知识,通过身体动作对语法结构加以整体感知、体验、接受、理解,慢慢地将其在认知结构中内化,以此生成一个说话的待发点,教师一旦发出刺激信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开始用所学的语法说了[11]。
4语法教学的趣味性
TPR语法教学强调遵循学生言语发展的自然规律,从“听”到“动作”再到“说”的过程。它充分利用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和个性特点,将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学生借助动作形象思维和想象不仅能快速理解语言结构,还有利于知识的长时记忆。同时,TPR语法教学将注意力从语言的形式中解脱出来,用身体动作使学生亲自感受并理解语法意义,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气氛,缓解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案例分析
以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Topic 2 A few students are running around the playground Section A为例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能准确掌握英语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2)教学设计:
第一步:用PPT展示一张学生在操场上运动的图片。老师向学生问一些简单的问题:Do you like running/playing basketball/playing soccer....? Where can you go for running or playing basketball or playing soccer? Where are they?
通过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问What are they doing?从而引出现在进行时态,根据图片,老师做一定的讲解,做出He is watching TV, She is making cards, they are running等回答。
这一过程,老师说,学生听,带领学生初步感知现在进行时的语法结构,以视觉促听觉,加深了语法输入的可理解性。
第二步:Listen & Act.老师用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发出指令,并先做出示范动作,接着要求学生跟着指令行动。老师说you are running,学生马上做出跑步的动作,老师说you are doing some cleaning,学生则做出扫地或抹桌子等动作,课文中还有好多比如dancing,reading,watching TV,doing homework等都可以用指令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全身反应。
这一步骤最主要的是通过“听”现在进行时句子,来训练学生对语法的整体感知能力。而学生在听的同时加以全身动作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体验现在进行时态的动态过程,将抽象的、静态的语法知识转变成具体的、形象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现在进行时的意义。TPR教学法认为最初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所以只是归纳地教授语法[12]。学生在理解整个句子意义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无误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第三步:Listen,Act & Say.仍然是老师发出指令,学生做动作,但是学生做动作的同时要用现在进行时态的一个完整句子说出他在做的动作。如:老师发出指令“you are dancing”,学生马上要做出舞蹈的动作并说出“I am dancing”这个句子。
这一步骤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还刺激学生模仿老师的指令句型,促使学生开始语言输出,使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语法结构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同时启动,因此,左脑的逻辑分析思维和右脑形象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第四步:单词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表示动作V-ing的单词,老师每向学生展示一张卡片,学生就要以抢答的形式把单词用现在进行时说出整个句子。如:老师出示单词卡片“swimming”,学生就抢答说出“I am swimming”。
学生通过这一步骤,进一步加强对动词ing形式的辨认,这便将现在进行时的语法形式进行了更直观、突显的记忆。而以抢答的活动在小组中竞赛,能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第五步:Act & Say.这一次是老师做动作,学生用现在进行时说句子。老师说what am I doing?学生就得回答 you are V-ing....
学生再一次将现在进行时的形式、意义及语用功能相结合,检验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地用现在进行时态进行输出。
第六步:图片展示,要求学生用现在进行时描述图片上的人的活动。通过用图片进行语法练习,这是对现在进行时用法的整合与巩固。
TPR语法教学法以学生的全身动作为中心,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使语法学习由抽象变具体,由静态变动态,由枯燥变快乐;整个学习过程注重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强调人人参与、人人体验,自然地掌握语法知识。
四、TPR语法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TPR教学法适用于初中低年级及其以下年级的英语学习者,其动作大都是容易操作的活动[11]。若TPR教学法运用于高年级英语教学,则需要灵活地融合于其他教学方法中使用,通常作为听力输入和身体反应等教学活动。因为对于高年级,一来教学内容多而复杂;二来学生追求的不再是教师的认可,而是同伴的认同感。因此,关于身体反应的课堂活动不再吸引学生,也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2TPR教学法的实施是围绕角色扮演、小组竞赛、游戏、绘画等各种活动而展开的。小孩子好动,但自制力薄弱,很容易就沉浸在游戏之中出不来了。现代课堂教学既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也不能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学习为中心。教师在引导学生活动的同时,应将学生注意力引向学习内容,不能使学生陷于游戏。因此教师在TPR教学课堂中的课堂掌控能力很重要。课堂管理没有做好,教学效果也会受影响[8]。
3在课堂中,教师是指令发出者和动作的示范者,学生是教师指令的聆听者和执行者[13],教师发出的每一个指令及示范性动作都需要紧跟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准确、到位;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随时充当教具,使教学更加直观和真实。
4传统语法教学法与TPR语法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不相同,前者要求正确掌握语法规则,强调准确、规范地使用语言,语法错误不能出现。而TPR语法教学,尤其在教学初始阶段,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动作反应的正确性,并尝试用所学语法结构表达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若发现学生犯了些许语法错误,不需急于纠正,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做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活动,勇于体验。
结语
TPR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质是将学生变成了语法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体验者与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通过全身动作感知和领悟语法点,帮助学生在大脑中生成认知图式,构架语法知识结构,语言输出的准备一旦完成,“说”便一触即发。TPR课堂气氛轻快活跃,学生易学乐学。英语语法是不少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只有把语法这一基础语言关过了,才能在今后听、说、读、写中自如地运用英语,在实际运用中准确地理解别人和被他人理解,将自己的思想传递出去。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
[3]解景媛.试论在中国推广应用TPR教学法的可能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7,(4):82—83.
[4]胡秋铁.TPR——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外语教学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0,(1):33—34.
[5]魏宏.TPR教学法——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新型有效手段[J].教书育人,2001,(7):16—17.
[6]王春芬.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初中英语中的运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0—72.
[7]单迎春.浅析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7):168.
[8]王黎.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85—186.
[9]Jack C. Richards &Theodore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3.
[10]余珍有.Asher的第二语言习得观和TPR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育,1999,(2):22.
[11]安文风.全身反应法述评[J].大众文艺,2010,(3):182—183.
[12]梁三云.全身反应教学法介评[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2):60—62.
[13]余忠燕.全身反应教学法应用性评价[J].时代教育,2013,(20):37.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