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平 付明明
摘要:本报告从试卷结构、试题特点和问题建议三个层面综合评析黑龙江省2014年各市(地)中考试题。总体来看,黑龙江省2014年各市(地)中考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省当前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实际状况,在落实新课程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关键词:黑龙江省;2014年;中考试题;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064-02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接受完整初中教育的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学业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要求的主要参考,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2014年黑龙江省各市(地)中考试题主要包括哈尔滨试题、齐齐哈尔试题、牡丹江试题、大庆试题、绥化试题和龙东地区试题。基于对各套试卷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和俄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地理和生物学科试题的综合比较研究,本报告从试卷结构、试题特点和问题建议三个层面评析如下。
一、试卷结构
黑龙江省2014年各市(地)中考学科试题的命制均能以教育部《课程标准》及各地学科《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各地所使用学科版本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为范围,突出学科特点,体现了“注重基础、能力立意、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和思想性、科学性与技术性的有机统一,有助于正确发挥中考的导向功能,积极引导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变革。
从试题题型来看,各学科基本上与往年的中考题型一脉相承,求稳的特征比较明显。如物理学科总体选用了单选、多选、填空、作图、实验、简答、计算(综合与应用)等题型。其中作图、实验题型的学科特征非常明显,6套试卷均有实验题,而且有4套试卷都设置了做图题,没有设置做图题的2套试卷,也在其他题型中对力学做图和电学做图有所体现。6套物理试卷只有哈尔滨市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2个题型,其他地市基本上都采用5或6个题型。5套试题内同类题型的赋分基本处于等距状态,差距不大。从题型赋分来看,单选、填空、实验和计算题型,构成了整卷的核心题型,比较好地反映了诊断学生物理知识、实践能力水平的命题初衷,整套试题在题型建构上,完全可以起到促进教学、稳定教学的效果。
从试题知识内容布局来看,各市(地)试题都能关注主干知识考核,知识覆盖率较好。如化学学科,注重考核课程标准中各大主题的主干内容,知识点考核覆盖率都在90%以上。地理学科各市(地)试题都涉及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内容比例一般为:地球地图部分占10%左右、世界地理部分占30%—40%左右、中国地理部分占40%—50%左右。有些地市还有约占5%的乡土地理。以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为主,10%的地球地图内容,比例分布比较合理。
从试题难易度来看,各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适当控制题量,杜绝偏、难、怪题,程度把握较好,但有些学科的难易度存在着地区差异。
二、试题特点
1强化基础知识,突出能力立意
黑龙江省2014年各市(地)中考试题立足于日常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考查了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覆盖了课程内容标准的绝大部分内容,充分体现出试题的基础性。
各学科试题都比较注重突出学科核心知识,注重考查学生在生产生活实际情境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化学学科绥化试卷第15题突出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设置关于PM2.5、硬水和维生素等问题,强调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牡丹江试卷第10题、龙东试卷第18题、哈尔滨试卷第12题、大庆试卷第7题等,试题在设计上均避免了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而是以学生熟悉的背景为载体,以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依托,将基础知识和技能放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去考查,加强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强调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和引领。
2密切联系生活,彰显实践价值
各市(地)中考试题都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知识,从知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彰显了学科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性。如历史学科齐齐哈尔试卷第32题的中日关系,绥化试卷第33题考查学生对新长征的看法等,让学生轻松入题,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英语学科牡丹江试卷单项选择第7题关于亚冠联赛、第9题关于郭敬明、第22题关于霍尊、第24题关于马航新闻的话题,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避免孤立地考查知识点或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语境贴近生活,融合了很多热点和时尚话题。生物学科龙东地区试卷第25题“酒驾严重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司机动作不协调、不准确的原因是酒精麻醉了神经系统的哪部分?”联系学生生活中常见现象,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来解释这些现象和做法。数学学科牡丹江试卷第24题对在校学生视力进行调查,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概率、计算等基础知识,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活化知识、建构知识能力,将学生的成长、学业的发展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结。
3关注学习方式转变,注重学习过程再现
各市(地)中考试题都注重对学生探究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考查和引领,促使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体会研究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生物学科牡丹江试卷第34题将单一文字叙述的呈现方式改为实验报告单形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整体性再现和考查。化学学科牡丹江试卷第16题,龙东试卷第17题,大庆试卷第15题和哈尔滨试卷第14题,都体现出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命题导向。
4立足三维目标,综合考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各市(地)中考试题在着重考查重要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适时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最新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时代性和前瞻性。如英语学科哈尔滨试卷第76—80题以组织结构图的方式介绍了成龙以永不放弃的态度努力工作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事迹及奋斗精神。生物学科哈尔滨试题中“四川芦山县地震”“单独两孩政策”“H7N9”等热门词汇出现在了试卷上,将传染病的预防、生物遗传规律等生物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通过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思品学科牡丹江试卷第6题从2014年春晚的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出发,让学生懂得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要永远铭记父母的养育恩情,应该敬重、爱戴、帮助、体谅父母,渗透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石。
三、问题建议
从总体来看,黑龙江省2014年各市(地)中考试题基本达成了既定的考试目的和要求,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当然,今年的试题命制也并非尽善尽美,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一是有些试题缺少情景创设或某些情景创设牵强,有些试题考查识记内容的比重过多,填充式设问过多,尽管也注重“综合性”,但却过分强调知识的综合,而忽视了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二是有些试题问题设置及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还需注意,存在着知识点重复、表述不明等现象。
三是有些试题参考答案严谨性不足,答案要点不够细致全面,建议今后标准答案制订得再细致和全面些,以便让各水平和层次的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把握和执行。
四是同为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且使用同一个课程标准,但不同市(地)试题的内容、考试时间却各不相同。如地理学科各市(地)试题的卷面分数都是100分,但考试时间却有60分钟、90分钟和120分钟等几种情况。生物学科各市(地)试题的题型基本相同,但在客观题的分值和题量上却有较大差异,齐齐哈尔和绥化试题题量为40题,每题1分,而大庆试题题量为30题,其他市(地)为25题,每题2分。各市(地)为什么存在差异?依据是什么?究竟应该考什么?考多长时间?这些问题建议有权威部门进行科学地规范和指导。
黑龙江省2014年各市(地)中考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省当前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实际状况,在落实新课程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在个别试题命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应引起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的注意。建议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部署下,在各级教研部门的有效引领下,应加大对中考命题工作的研究力度,处理好中考“指挥棒”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关系,积极寻求在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的持续形成和不断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实施策略和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我省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