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南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目前,市场上对于什么是流动性无法做出一个广泛而统一的意见,原因在于流动性正如水一般,各行各业都无法离开其生存,从而使得流动性渗入到各行各业的角角落落,从而导致不同行业有着对着流动性不同的定义即多重视角多重定义。但是流动性的本质无法脱离交易,无法交易的就谈不上流动性,也就是资产的变现程度。由于行业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自然也就将关于流动性问题分为两个层次即宏观流动性与微观流动性。微观流动性是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其所有资产变现程度的快慢,比如现金是最便利的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其次就是银行存款、国债或者质量优良的债券以及股票等等。对于宏观层面上的,其流动性则可以看成货币供应量,即企业居民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一些高流动性资产。央行将宏观流动性分为M0、M1、M2三个层次。其中M0反映基础货币,经济中实际有的货币量。M1则反映人们的消费能力水平的高低。M2不仅反映现实居民消费能力而且还反映潜在购买力到底有多少。流动性之所以重要在于其直接影响着经济以及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也对关于什么是流动性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诠释,第一是“流动性”是描述债券等金融产品其期限后兑换现金所需时间的概念,也就是时间越短其流动性越好;第二是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产出之比,该比例越高,流动性越充足,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刺激作用;第三是居民对其手上的政府和其他经济体的债券,能够以市场价值进行衡量。
货币政策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管理着一国居民企业的需求,处于国民经济调控体系中一个核心地位。货币政策的实施并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需要有一个畅通的传导机制,才能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就目前而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其主要的类型有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用渠道这三个传导渠道。其中利率渠道也就是凯恩斯的思想即,通过货币总量的控制影响利率,进而对投资产生影响,并最终实现GDP目标。资产渠道又分为多个方面,一是汇率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即考虑了开放型经济模型,也就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影响利率,因利率平价缘故,导致汇率发生波动,进而对一国进出口产出波动,从而导致一国经济发生变化。二是托宾提出的托宾Q理论,货币传导主要是依据股票价格,将股票作为居民手中的重要财富体现,进而引入托宾Q,从而影响投资支出。三是财富效应,依然是通过股票影响居民财富总值进而影响消费。最后对于信用渠道又分为贷款、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价格水平的溢出效应、家庭的流动性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步伐的不断推进以资本市场中的某些变量作为中介目标也越来越多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多变性。但无论怎么变,其社会经济总量由消费、投资、支出、进出口这几个影响要素没有变,只是更多的进行该方面的拆分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影响性。
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导致我国实体经济对于资金的需要主要来自银行体系,银行体系更多的体现了基础货币的波动以及M1、M2等。其波动主要通过信贷渠道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但我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比如08年4万亿投资,给予企业大量资金,使得企业获得充裕的现金,从而对投资和消费起了巨大的支持。而当我国央行紧缩货币时,银行也开始对企业信贷进行紧缩,致使企业资金短缺,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总而言之,流动性波动较大时,货币政策的弹性较高对于企业是收益的,但容易积攒在紧缩下的不良贷款。
货币流动性波动对银行间SHIBOR利率的影响,通过很多色实证研究表明,SHIBOR利率作为我国基准利率对我国其他信贷资产的定价起着参照作用,央行实施的货币政策工具并进行相应调整时,SHIBOR利率与其政策工具的变动有正相关作用。SHIBOR利率的下降,对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起着刺激作用,此外作为信贷渠道的定价基准利率,进而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信息的不对称造成流动性波动是一个最重要原因,而完善和改革以上海拆借利率为主的市场基准利率,有市场供需调节资金,完善信息共享和流通机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流动性波动引起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失灵。
目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阶段,数量型与价格型并存,利率的双轨制以及总量调整共同实施,中间的中介变量的选择关系到最终货币政策的实施,因对此做大量的研究,从而使我国能够尽量因双轨制的存在,导致机制套利从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干扰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很多资金无法直接筹措,更多是间接获取资金,商业银行是间接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而作为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央行政策的不透明或者模糊不清,会对商业银行业务产生剧烈波动,从而对商业银行下游的实体经济终端产生不必要的波动,进而对实体经济的经济预期产生影响,干扰货币政策的效果和实施。
[1]王建.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之谜待解[J].中国金融2007(6):27-28.
[2]王健君.货币流动性过剩威胁中国经济[J].瞭望2006(23):33-35.
[3]谢杭生,徐燕,王素珍.对我国货币流动性变化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1996,10.
[4]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 2001,11:35-44.
[5]Xiaoan Q.Excess Liquidity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J].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07,8: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