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最后用力“鞭体”的提出及做功特征研究

2015-08-04 06:13刘连山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能量转移

刘连山,王 玲(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投掷最后用力“鞭体”的提出及做功特征研究

刘连山,王玲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以投掷最后用力阶段人体运动器官工作形式为主要研究因子.从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等方面,对投掷的最后用力阶段中不同时相瞬间,各鞭体所执行的任务和分工与合作的工作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得出:在最后用力的极短时间内,共有八条鞭体同时参加做功,并对八条鞭体进行了命名和分类的最新提出;鞭体的提出为投掷最后用力阶段的复杂技术进行了解体简单化,对投掷最后用力技术的指导和掌握以及教学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投掷;鞭体;最后用力;肌肉群;支撑鞭打;能量转移

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是因为庖丁已有精湛、娴熟的解牛技术.如果人们对投掷最后用力技术也能达到庖丁的解牛技术,那么,对投掷最后用力技术分解研究也将会显得非常简单.因此,要更快掌握投掷最后用力技术,对最后用力阶段各环节的工作特征以及人体各运动器官参与做功的形式必须有系统的认识,并且知道肌群做功的合理性顺序,对最后用力机体组织的分工与合作方式能有更精确的了解之后,自然能把复杂的最后用力技术解体为简单化.文中重点研究了最后用力时人体各肌群参与做功的特征,对不同时相瞬间运动器官的不同任务进行了“解牛”研究,以及解体后的肌群进行了命名和分类,鞭体最新提出在日后的其他运动项目研究中,希望对运动生理学专业人士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鞭体”的提出与分类

1.1对鞭体和鞭打的叙述

“鞭体”是一个抽象名词,像一条鞭子的机体.是指人体在运动时的身体或身体上的某些运动器官、骨骼、关节及其附着的肌肉和韧带,或者关节与关节之间连成一个单体或一条复合链式的组织,并且能够把能量依次叠加并传递的导体,称之为鞭体,鞭体是由鞭根、鞭根末梢组成.人们在运动生物力学上把这种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过程中,肢体依次加速与制动,并使下一环节或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或能量的动作形式称为鞭打动作,鞭体的做功形式就是鞭体鞭打动作的表现形式[1].当鞭体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时,鞭根越粗鞭体末梢越细,产生在末梢上的速度越大,能量也越大,与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大肌群带动小肌群的合理性做工形式一致.

图1 人体骨骼

1.2鞭体的分类与命名

从人体骨架结构图肌肉的组成和骨骼分布分析(见图1),可根据鞭体轴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轴鞭体和多轴鞭体.单轴鞭体是指只有一条轴的肌体,由于髋关节的特殊性构造,把髋关节体(骨盆)定为单轴鞭体.多轴鞭体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单轴组成的肌体[2].人体在投掷最后用力中共有八条鞭体组成的网络鞭体参与做工,即两条最长鞭体、一条网络鞭体、一条躯干鞭体、一条肩轴鞭体和一条单轴鞭体.从人体上肢依次往下命名为:①右上鞭体:有腕关节w1、肘关节z1、肩关节 j1三关节组成;由右侧臂肱骨、尺骨(桡骨)、手掌(腕骨、掌骨、指骨)以及其附着的肌肉韧带组成.②左上鞭体:有腕关节w2、肘关节z2、肩关节j2三关节组成;由左侧臂肱骨、尺骨(桡骨)、手掌(腕骨、掌骨、指骨)以及其附着的肌肉韧带组成.③肩轴鞭体:由左侧j1肩胛骨、左侧锁骨、胸骨、右侧锁骨、右侧j2肩胛骨以及其附着的肌肉韧带组成.④躯干鞭体:由头A、颈椎B、胸椎C、腰椎D以及其附着的肌肉韧带组成.⑤髋轴鞭体亦称单轴鞭体:主要由髋关节k1-k2(骨盆)组成.虽然髋关节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头组成,但是髋关节囊较厚,并且很紧张,关节窝深且受到髂骨韧带、趾骨韧带、坐骨韧带和股骨头韧带的加固而使髋关节坚固性大,灵活性小,近似完整的一块大骨头即类似杠杆的作用[3],因此称之为单轴鞭体.⑥左下鞭体:有髋关节 k1,膝关节,踝关节三关节组成;由左侧股骨、胫骨(腓骨)、足掌(跗骨、跖骨、指骨)以及其附着的肌肉韧带组成.⑦右下鞭体:有髋关节k2,膝关节x1,踝关节h1三关节组成;由右侧股骨、胫骨(腓骨)、足掌(跗骨、跖骨、指骨)以及其附着的肌肉韧带组成.⑧网络鞭体:网络鞭体呈“x”型,是由左上鞭体、躯干鞭体、右下鞭体和右上鞭体、躯干鞭体、左下鞭体交叉形成网状的鞭体,即②-④-⑦与①-④-⑥相交组成的鞭体.按照鞭轴组成的长短,人体中又可分为次长鞭体l1和最长轴鞭体l2(见图2)[2],即由右上鞭体、右半肩轴鞭体、躯干鞭体和右下鞭体构成了最长轴鞭体,也称为右长鞭体(与右长鞭体对称的鞭体称左长鞭体,笔者以右手作为投掷臂研究,因此把左侧忽略).由右上鞭体、右半肩轴鞭体、躯干鞭体和左下鞭体构成次长鞭体.次长轴鞭体是推动与配合最长轴鞭体做功,在产生力量与爆发能量整个过程中,次长轴鞭体是起关键作用的.在最后用力阶段不同时相状态最长鞭体和次长鞭体的任务与工作方式呈复合工作形式阶段不同其任务有所不同.

图2 鞭体线路图

2 最后用力阶段不同投掷项目各鞭体工作特征的分析

2.1推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各鞭体参与工作的形式

2.1.1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起止点

在人体即将完成滑步时右下鞭体的鞭根末梢 a1触地前(以右手为投掷鞭体为例,下同),左下鞭体即将触地的瞬间,右长鞭体仍然保持着原来的侧满弓形不变状态,肩轴鞭体与髋轴鞭体还保持着“十”字交叉扭转状态.这时候人体是仅仅依靠滑步获得的速度和力量来促使身体的位移.虽然在左脚着地前髋轴鞭体右端在右下鞭体向上的鞭打推动下,向投掷正前方向会有一定的转动,但那时候左下鞭体还没有着地形成强有力的网络鞭体的双支撑,因此,推铅球真正的最后用力是从左下鞭体末梢a2着地瞬间到铅球离开右上鞭体末梢b1止的这一段时间.

2.1.2左下鞭体与左上鞭体协调配合的工作特征

投掷最后用力是由最后用力的准备加速部分和最后用力的加速部分组成.当左下鞭体末梢a2触地后,膝关节经过极短的时间缓冲后即刻向上鞭打顶撑的瞬间就出现了最后用力的加速阶段.左下鞭体着地瞬间,由于左下边跟末梢a2的快速支撑后的反作用力传递会使右下鞭体向上鞭打,髋轴鞭体要保持原来的惯性力量,还会继续向投掷方向移动.又由于髋轴鞭体的左端k2被突然的制动原因,并根据骨盆的生理结构即左右两髋的距离有25~30 cm这一特点作为轴[3],就会使髋轴鞭体的右端k1向前产生更大的速度和力量,这时候的能量传递方式不是链式鞭打的传递,而是以髋轴鞭体左端k2围绕股骨头为原点,至右端为半径转动的杠杆式进行传递.这时左侧鞭体是不能出现有退让形式的工作.为了便于理解或将来的计算,把髋轴鞭体左端获得的能量快速传递到右端鞭体上的力设定为F1.根据在鞭打动作时,关节的活动顺序必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大关节首先产生活动,然后由大到小表现出活动的顺序性[5].

在鞭打动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大关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大关节的潜力[6].正因为这时候已形成了左下鞭体和右下鞭体的双鞭体支撑,右下鞭体根部的鞭体末梢a1大力的蹬伸产生的反作用力再次从鞭体末梢发力向上鞭打,通过膝关节为鞭节传递到髋轴鞭体右端k1的力设定为F2.因此就有,左下鞭体产生的力量(F1)与右下鞭体产生的力量(F2)经过交聚产生浓缩的爆发力设定为F3.F3产生的能量汇聚到躯干鞭体的轴——脊柱骨上,再通过脊椎骨传递到肩轴鞭体上,即当F3靠近或快靠近肩轴鞭体时候,左上鞭体开始屈肘向左外侧下摆动,这时候的肩轴鞭体与髋轴鞭体交替扭紧,右长鞭体l1已形成了满弓姿势,交替紧张与满弓姿势已形成了一触即发状态.

2.1.3网络鞭体能量爆发的形式

当左上鞭体摆至左侧下至冠状面时立即制动,由于制动迫使左侧肩轴鞭体的突停,能量从左侧肩胛骨传到左锁骨,再到胸骨继而传到右侧锁骨,最后到右肩胛骨的横向鞭打,经过一系列的链式传递后暂停在肩轴鞭体右端J1聚集更浓缩的力设定为F4.倘若左侧肩轴鞭体这时的制动无力,网络鞭体就会在此关键时刻进行以躯干鞭体轴为转动轴,使网络鞭体以力偶“互追”的退让性做工形式消耗能量,最终事倍功半.所以这时候的右下鞭体的蹬伸(转蹬)要与左下鞭体的顶撑进行同时用力,即左下鞭体末梢a2与右下鞭体末梢a1会同时向上进行鞭打传递,肩轴鞭体与髋轴鞭体从快速的平行过度到最后一次的相交扭转“十”状态,但是这时候的相交扭转是左侧肩轴鞭体J1经过了180°转动后,变成了肩轴鞭体右端J2正对着投掷方向的扭转,而髋轴鞭体偏左侧方进行固定形成了强有力的左侧支撑制动,速度、力量比肩轴鞭体要较早制动,所以肩轴鞭体汇集了F1、F2、F3、F4四个力量合成设为F5.F5最后通过极大力量和速度后,使产生的巨大能量从右上鞭体末梢b1处把铅球爆发出去.即推铅球出手瞬间,网络鞭体呈“火”字形爆发能量.

鞭体用力的协调性越好,就越感觉不到身体某个部位发出的力量特别大,原因是网络鞭体在极短时间内把各条鞭体的力量同时爆发的原因,更科学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好像没有用上力铅球反而推得还更远,而往往觉得使出的力量特别大时,铅球却推得不远的疑问之最好答案,其实就是用力技术合理与否以及掌握技术程度的体现.

2.1.4躯干鞭体末梢是决定器械飞行方位的导航体

还有一个经常会被人们忽视的方向鞭体——躯干鞭体,因为躯干鞭体的鞭根末梢是头部A和颈椎B,头部和颈椎共同构成了方向性的鞭体.就在最后用力的合力即F1、F2、F3、F4把F5推向右上鞭体末梢的同时,躯干鞭体末梢A和B会突然制动,产生的力量方向是与右侧鞭体的力量方向一致,当躯干鞭体末梢向左偏时,铅球会向右侧偏离,形成了较大力量的分解;当躯干鞭体末梢向下(埋头)偏时,铅球会向地面方向推出,推铅球变成了向下按铅球的不合理技术;当躯干鞭体末梢向后仰时,铅球的方向不会偏离投掷方向,但是容易使人体后仰(倒体),迫使身体做退让性工作,不利于发挥投掷者应有的力量,从鞭体的运动方向分析,如果躯干鞭体与右侧鞭体在最后用力时发生方向性分开,器械运动方向就会与人体正前方向发生排斥,这就是为什么投掷时不可忽视头部动作的道理[6].

2.2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各鞭体参与工作的形式

2.2.1左上鞭体的工作形式

掷标枪最后用力的左上鞭体的摆动轨迹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右侧鞭体能量的爆发.当最后一步右下鞭体末梢a1落地时,左上鞭体仍然摆动在投掷方向的正前方位置,右上鞭体末梢b1及标枪重心仍然离躯干鞭体重心投影点较远,即右侧鞭体矢状面与投掷方向的矢状面还是保持着交叉步那种超等长用力姿态的相交或等长的平行用力姿态.根据做功原理,为了加长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最短限度肩轴鞭体同投掷方向矢状面也必须保持在平行面内.那时候主动摆动的左上鞭体摆到投掷正前方向上时立即进行快速的突停制动,把左上鞭体所储存的能量通过肩轴鞭体传递到右侧鞭体上.就在左下鞭体末梢a2触地瞬间,左侧鞭体的左上鞭体即刻由前上方向前左下方摆动,摆动时左上鞭体尽可能完成伸直或稍微屈肘的下摆用力动作.

有研究资料显示,此时的肘关节屈曲在135°~180°之间较合理,根据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对成绩有较大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显示,可得出左上鞭体末梢正前上方摆至前左侧下方要成大圆弧形的摆动,当左上鞭体摆至与肩轴鞭体、髋轴鞭体成一正面时立即突停制动,控制左上鞭体不让其继续后摆的大幅度摆动[7].左上鞭体能在合理范围内的大幅度摆动有利于提高发力效果,会使器械飞得更远.合理控制好左上鞭体摆动轨迹是最好改善和有效预防我国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路线、方向和时机,纠正“划小圆弧”,“走捷径”的技术问题[8].

2.2.2网络鞭体末梢的双侧支撑工作形式

当两脚着地时已形成了左右两侧下鞭体的双支撑阶段,左下鞭体这时候的主要任务是协调配合左上鞭体已获得的能量,即左下鞭体的鞭根末梢触地的同时积极向上做鞭打的顶撑,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左侧鞭体的突停制动产生的力量并不单纯是踝关节a2的蹬伸力量,而是有左上鞭体产生的能量向下快速传递的复合力量.两个力量急剧凝结后又迅速爆发时,右下鞭体根部末梢a1做快速有力的蹬转(或转蹬),产生向上的鞭打力量汇聚到髋轴鞭体的右端k1,那时候左下鞭体与右下鞭体呈“人”字形传递路径再次经过躯干鞭体向肩轴鞭体爆发传递,髋轴鞭体与肩轴鞭体从接近平行到平行,再从平行到相交成“十”状态的有顺序协调配合后,最后以左侧鞭体为转动轴,那时左上鞭体停留在体侧,肩轴鞭体从左侧向右侧做鞭打的力传递后,集中在网络鞭体上,由网络鞭体做功完成传递到右上鞭体的复合用力,把标枪从右上鞭体末梢b1上储存的巨大能量上爆发出去.在整个最后用力阶段的力量传递,能量的叠加时间都是非常短的,据研究资料显示,我国运动员最后用力平均时间是0.35±0.05 s,其中满弓形成的时间是0.08±0.01 s,鞭打用力的平均时间是0.07±0.02 s[9].

由于爆发能量的时间极短,右侧鞭体鞭打的速度又快,需要注意即时动作的真实性,即当髋轴鞭体与肩轴鞭体再次过度到相交替时,网络鞭体的工作形式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就是说有少许人误认为这时网络鞭体的左侧鞭体在做退让工作,由于把左侧鞭体与右侧鞭体作比较,错误地把左侧鞭体当成为躯干鞭体轴(垂直轴)做转动的运动方式,尤其是在观看投掷最后用力技术的录像或光碟时,摄影角度的原因会使这种“退让性”工作显得更加突出.这也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看田径投掷项目比赛的直播或光碟录像时候,感觉到运动员在最后出手瞬间,身体的左侧总是呈退让性的假象动作姿势,这与摄像拍摄的位置有关系.

2.3掷铁饼最后用力过程中各鞭体参与做工的形式

2.3.1各鞭体的加速时间和距离相对较长是由长轴鞭体所决定

掷铁饼的最后用力阶段各鞭体做功的形式同推铅球、掷标枪类似,但由于鞭体轴伸展稍大的原因,会使加速的时间和距离较长些.最后用力的技术阶段同样分为最后用力的初始加速阶段和最后用力加速阶段.因此,在初始加速阶段尽量增加加速距离,适当加长铁饼从最低点位置至铁饼离手之间这一段用力工作距离,由于工作距离增加,用力的时间也相对会增加,那么如何从尽可能长的距离(S)上竭力缩短用力时间(T),那就非常有必要锻炼和发展各鞭体的鞭打力量.最后用力阶段是鞭体做功产生巨大能量作用到铁饼上最重要时段,保持铁饼在合理的飞行轨迹条件下,用力时间越短,铁饼获得的能量就越大,出手速度越大,对铁饼的飞行远度越有利.但需要注意的是,增加铁饼用力的工作距离也并不是越长越好,应根据个人的身材和专业素质合理控制,做到因人而异.

2.3.2髋轴鞭体与肩轴鞭体出现第二次相交扭转是铁饼出手前的标志

当旋转到最后一圈右下鞭体末梢a1落地时瞬间,左侧鞭体末梢a2触地支撑制动,即髋轴鞭体的左侧k2被突停住时,能量即从髋轴鞭体的左端以杠杆转动形式快速传递到右端,又由于髋轴鞭体的右端F1受到右下鞭体用力的蹬伸(或转蹬)鞭打,能量受到右下鞭体末梢a1的反作用力作用下,即刻会快速向上鞭打传递,使到髋轴鞭体右端能量剧增(F1+k2),因为右侧髋轴鞭体被侧拉成了侧弓且被推向了前面,形成了有力的“满弓”状态后左上鞭体的运动轨迹是从右上摆向前正中投掷方向后,左上鞭体微屈肘继续摆至腋下高度位置时就立即制动;右上鞭体则从鞭体末梢铁饼质点上至肩轴鞭体右端是呈直线,没有屈肘迹象,在左下鞭体末梢a2的顶撑与右下鞭体末梢a1的蹬伸(或转蹬)以及髋轴鞭体的主动用力带动右上鞭体即将要向投掷方向做鞭打前,肩轴鞭体与髋轴鞭体经过复原后再次扭转交成“十”状态,即原先是肩轴鞭体的左端在前变成了肩轴鞭体的右端在前的“十”状态,最后通过网络鞭体以“犬”字形把铁饼从右上鞭体末梢b1上爆发鞭打出去.

2.3.3左侧鞭体为固定转动轴是决定网络鞭体最终做功质量高低的形式

固定转动轴是指铁饼出手瞬间身体围绕之转动的轴.在投掷铁饼的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左侧遍体为支撑转动轴,左侧鞭体制动的快,也是旋转动作技术质量高的体现.其实,左上鞭体在最后出饼这极短的时间内,左上鞭体相对于右上鞭体有可能出现两种做功形式,一种是呈“关门式”的做功形式,关门式做工时,左侧鞭体轴为固定转动轴,肩轴鞭体+右上鞭体轴为转动半径.左上鞭体向后摆动时力的方向也向后.右上鞭体在网络鞭体的鞭打下产生两个方向的力,一个力向前的右侧鞭体,一个力向后的左侧鞭体.固定转动轴的定位是最终决定网络鞭体是进行动力性做工或是退让性做功的形式.

关门式的用力形式是左侧完成了突然制动动作,对铁饼飞行的远度有利.另一种是内耗(退让)做功形式,其形成的原因是以躯干鞭体轴代替左侧鞭体轴为转动轴,使得右上鞭体向前用力时,左上鞭体就向后撤的退让性工作,恰是左侧鞭体转动轴半径的1/2距离,造成右上鞭体向前鞭打的加速距离较短和力量较弱的结果,由于出手速度减小而影响铁饼飞行的远度.而“内耗”用力形式是没有制动动作的退让做功,至于出现哪种做功形式就取决于左侧鞭体是否有合理的定位支撑.肩轴鞭体振动鞭打传递的合力,是使右上鞭体从躯干后向前呈“牵拉”的用力形式,使右上鞭体末梢把铁饼牵拉向投掷方向的鞭打出手,用力仍然是以左侧最长鞭体为转动轴即为圆心,以肩轴为半径的关门式用力方式.参与做功的各鞭体组成的网络鞭体在最后用力瞬间,其能量传递与释放是呈“犬”字形爆发,铁饼是从网络鞭体右上末梢b1处被爆发飞出的.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投掷最后用力阶段,用鞭体描述用力时的工作特征为当前研究领域中是最新提法.最后用力阶段共同参与做功的鞭体有八条,其中最长轴鞭体两条即左侧鞭体与右侧鞭体,呈“八”字型分布;次长轴鞭体有两条即左上末梢至右下末梢,呈“X”字型分布;网络鞭体、躯干鞭体、髋轴鞭体(单轴鞭体)和肩轴鞭体各有一条.

(2)投掷最后用力鞭体的提出是遵循人体解剖学特征科学.鞭体的最新提出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投掷最后用力阶段,人体各肌群组成的鞭体数量与运动形式,更新了原来只有两条鞭体的说法,能更快地掌握投掷最后用力技术.明确不同鞭体参与工作时各自的主要任务,鞭体之间存在着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协调配合的工作特征以及鞭体做功是遵循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大肌群带动小肌群的发力顺序的运动生理学理论,符合科学.

(3)鞭体末梢的最大做功时,单轴鞭体要小于多轴鞭体.即根据落地时鞭体末梢不但有缓冲的顶伸力量产生,而且具有向上鞭打力量的做功形式,在实际的投掷中,左下鞭体在力量与速度大小都不变的情况下,控制左下鞭体的屈膝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要比直腿落地支撑的鞭打能力的质量更高,效果更好,可以避免左下鞭体轴中膝关节的损伤.

(4)在不同的投掷项目中,最后用力阶段网络鞭体爆发能量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推铅球呈“犬”字型爆发,掷标枪的能量呈“灭”字型爆发,掷铁饼的能量呈“大”字型爆发.

3.2建议

(1)对于不同投掷风格的运动员可以采取不同的最后发力方式.认为投掷最后用力是主动用力,则以髋轴鞭体为力源,以左下鞭体为固定转动支撑点,力量传递方式是髋轴鞭体首先发力,经过躯干鞭体往上传递到肩轴鞭体,最后到右上鞭体,实现了下肢鞭体与地面形成力与反作用力的网络鞭体效应.认为最后用力形式是被动用力,也是以左下鞭体为支撑,右下鞭体末梢蹬伸用力,再通过单轴鞭体和躯干鞭体传递到肩轴鞭体,最后到右上鞭体末梢b1把器械爆发离手,研究得出,主动发力产生的力量与速度相对要比被动用力形式要大.

(2)为了便于学习交流,需要人体科学教师进行多维实验.建议更多的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专家,对投掷最后用力阶段各时相测出数据,并把各阶段鞭体的用力参数测定记录,不同鞭体所做的功率能用数学模型表达或计算出来,为更多的术科教学或训练队专业人员所用.

(3)建议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或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训练时,应尊重投掷者的不同用力风格.从新鞭体的角度分析,两种用力形式都遵循了科学,不存在着发力错误之言,应根据学生或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存在不同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发展各鞭体的爆发力量,以期取得更好成绩.

参考文献:

[1]赵焕彬,李建设.运动生物力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百度.百度图片[EB/OL].[2015-05-07].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1m=-1&c1=2&fr= a1a1&word=%C8%CB%CC%E5%B9%C7%F7%C0%BD%E1%B9%B9%CD%BC.

[3]张金成,谢正阳.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运动性髋损伤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4):723-727.

[4]孙有平,隋新梅,钱风雷,等.基于sEMG的男子旋转推铅球运动员单支撑阶段肌肉用力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1):44-50.

[5]张东兵.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摆姿对投掷成绩影响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2):105-113.

[6]智勇.国内外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运动学特征的对比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5):103-107.

[7]王新坤,崔朋涛.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掷铁饼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速度变化的运动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2):92-94.

[8]董海军,张桃臣.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的运动学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95-99.

(责任编辑:欧恺)

中图分类号:G8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7-5348(2O15)12-OO35-O6

[收稿日期]2015-10-14

[作者简介]刘连山(1970-),男,广东南雄人,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Research on the Features of“Body WhiPs”in Acting in the Final Exertion of Throwing

LIU Lian-shan,WANG L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1 Education,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Abstract:AdoPting human anatomy,exercise Physio1ogy and sPorts mechanics,this artic1e main1y studies on the tasks Performed by each“body whiP”and its working forms in the fina1 exertion of throwing.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actua11y eight“body whiPs”in acting in the shortest time of the fina1 exertion,more than the two chains(body and throwing arm)as the Past said.In addition,this artic1e names and c1assifies these as eight“body whiPs”.The 1atest ProPosa1 of“body whiPs”P1ays an imPortant ro1e in the simP1ification of comP1icated ski11s in the fina1 exertion of throwing,guidance and mastering of such ski11s and im-Provement of throwing resu1ts.

Key words:throwing;body whiP;fina1 exertion;musc1e grouP;suPPort the whiP;energy transfer

猜你喜欢
能量转移
基于实时多步优化的批发市场大规模电力用户存储调度模型
蓄电池组能量转移型均衡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
蓄电池组能量均衡控制及SOC估算方法研究
电荷泵锁相环系统级功耗估计
Bi—Er—Tm共掺硅基玻璃的超宽带发射特性
基于纳米金与纳米银簇间表面等离子增强能量转移效应特异性检测microRNA
Eu3+、Gd3+共掺杂Sr2SiO4荧光粉的液相沉淀合成及能量转移发光性能*
碳纳米微粒共振瑞利散射能量转移测定铬(Ⅵ)
基于CUK双向变换器的串联电池均压法
能量转移型锂电池组均衡电路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