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新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全面攻坚,说到底是人的利益的调整,许多改革都会担风险、得罪人,如何更好地敢于担当,更好地推进改革?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
一个是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时要切实进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的问题。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我们是一个大国,地域差异大,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每个地方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需要通过改革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各个地方的承受能力也不一定相同。改革要取得实效,一定要实事求是,“接好地气”,分类指导,普遍中兼顾特殊,统筹中注意协同,把握节奏,蹄疾步稳,有序稳妥推进,切忌“一刀切”。
另一个是建立完善“容错机制”问题。改革要担当困难、问题,更要担当风险和失误,我们作为兵头将尾,如何为大家创造一个好的改革氛围和政治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宽容失败”,有利于化解消除当前改革创新工作中的思想顾虑、制度障碍、机制缺陷和利益藩篱等突出问题。宽容失败,要在把握方向、原则、底线的基础上,依照法律和政策的有关规定,建立完善“容错机制”。有了“容错机制”这样的制度安排,允许失误,宽容失败,我们相信,大家就不会时刻提防“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样一来,畏难情绪、裹足不前的现象将会大为减少。在改革的探索中,领导干部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颇差错,但只要他们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只要是守住底线的,只要是尽最大努力避免失误的,就应该适当给予他们“试错”的机会。如果有一个防身护体的“容错机制”,他们会更有勇气、锐气、底气。当然,我们也要准确辨别改革真伪、故意过失,辅以完善的纠错机制,该宽容的宽容,该问责的问责。无原则的宽容和免责,也是对公共利益和老百姓的不负责任。
(作者为贵州省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