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乾海
阳春3月的一天,窗外五六级的风在阵阵呼啸着。较大的东南风将晾晒在钢丝绳上的衣服刮得扭起了秧歌,呈现出“春风得意”的姿态。
“不好,衣服被风刮掉了一件”。在阳台上巡视的老伴像发现“敌情”似的叫了起来。
衣服刮掉在底楼人家院子里新搭建的厨房屋顶上。她搬起一张凳子,急步朝楼下走去。我见已近六旬的老伴要亲自上房去捡拾衣服,生怕她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赶紧暂时告别鼠标紧随而去。
我借助凳子,先爬上墙,尔后凳上房顶,快速捡起衣服,随后走下房顶,来到围墙上,返身就像小青年比赛蹦跳一般,飞身从约1.5米高的围墙上跳下。
当时跳下也没觉得有什么意外,可等一夜过来,腰部就感觉像被汽车碾过一般,非常不舒服。我联想起昨天的蹦跳,算定是将腰闪了,当老伴一听我说腰闪了,就催我趴下让她按摩一下。她像是按摩“医师”似的认真地捏揉,仔细地敲打,又是扳腿,又是压腰的,一阵手忙脚乱之后,额头上已渗出豆粒般的汗珠。
老伴的关怀虽然似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可是她这一阵看似倾注满腔柔情的“按摩”,非但没有解除我的伤痛。到次日,我原本尚可直起的腰,此时已不能直起。不再逞强,抓紧时间看医生。待医生帮我治好了腰,方知轻微的闪腰,热敷或贴张膏药再注意休息便能解决问题。老伴盲目地敲打压揉,反而加重了我的病情。好心干出“坏事”。在医生面前我与老伴眼神交流会意:今后这方面都得引起注意。可没曾想,事隔不久,老伴酿成的“悲剧”却又在我的身上重演起来。
7月,我的岳父从家中出发,去看望一位老友,由于他年老体弱,又走了一段较远的路,晚上返家时感觉腿部不太舒服。等一夜醒来,他觉得大腿肚有点酸痛。按照传统习惯我带他去浴室发发汗,以活血祛病。在浴室里,我用较烫的水帮他浴腿,接着又帮他敲打捏揉。岳父洗了个“痛快”澡,跟我回家了。
可等到了第二天,出状况了。岳父的右大腿肿成大藕节形状。我与老伴赶紧打车送岳父去医院就诊,当医师询问患病的过程后,对我们说:“老人家的腿本来没什么,初始腿的酸痛只不过是走了点远路疲劳的反应,休息一段时间自然就会恢复的。可你带他去洗澡发汗,用较热的水沐浴,有点炎症的血管突然遇热就会膨胀,再加之你不按穴位力道的用力拍打,迅速扩张的静脉就会发生破裂,血管一旦破裂,大腿非肿不可”。此次,就像不久前的老伴对我错误的关爱,害得岳父住了近一个月的医院。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本来看上去是关心、爱护、帮助别人的举动,由于方法错误,变得多此一举。这样的多此一举,往往不能够使人充分与深刻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危害性,助人者以为此举是出于热忱和关心,被助者又更乐于接受,二者有机的结合,使得多余的此举有了温馨的生活空间,由此而使得无病致病,小病成大病的“悲剧”不断地重演。當我们想帮助别人时,一定要了解正确的方法,帮对人。而被帮助人也要理智思考,别人帮忙的方法是否正确。乐于助人如此,同样见义勇为也须如此。有时候低估坏人的能力,不仅救不了别人,反而害了自己。这么看来,帮助别人同样需要一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