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中国田径

2015-08-03 20:45陈昂
紫光阁 2015年8期
关键词:津贴国家队项目部

陈昂

赛季过半的中国田径捷报频传—苏炳添以9秒99成为“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刘虹打破女子20公里竞走世界纪录;张国伟摘得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奥斯陆站男子跳高冠军。中国田径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把突破创新的要求用体制固定下来,把突破创新的动力用机制激发出来,把突破创新的精神用队风凝聚起来。”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总结的这席话,被认为是田径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保持项目不断前进的根本出路。

理念创新,顶层设计指导项目发展

三年三大赛—2014年仁川亚运会、2015年北京世锦赛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以备战世界大赛为核心工作,田径中心在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田径自身的项目特点、社会属性和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价值的基础上,站在建设体育强国的高度,思考和构建田径的发展新思路—“大田径”。

“大田径”概念的构建过程,也是田径中心转变观念的过程。杜兆才认为,所谓大田径,是指田径作为体育基础大项和金牌第一大项,在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方面承担着基础性作用。田径发展的好坏已不是一个项目的强弱或兴衰的问题,而是关乎国家体育发展大局的问题。唯有站在这一高度,才能认清田径自身的价值;也唯有站在这一高度,才能意识到田径人身上担负的使命和责任。

组织创新,把结构调整作为变革驱力

田径中心始终认为,备战工作的核心是训练管理,训练管理的关键是团队建设。为此,他们对内部管理体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革新,通过部门与人员的重新优化组合,实行扁平化管理,使中心人员与备战工作实现无缝衔接。一是项群优化管理。把田径中心内部原国家队管理部一分为三,分别成立耐力项目部、投掷项目部和短跨跳项目部,划小核算单位,责任更加明确,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二是内部管理机构优化组合。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在竞赛部成立马拉松办公室,专门管理和指导蓬勃发展的马拉松赛事;成立世锦赛筹备办,专门负责与北京对接筹备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青少部增加奥运保障职能,为国家队提供专门保障。这样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强化了备战工作,产生了“裂变”效应。三是改变国家队大集团化管理办法。根据项目水平和特点,重点项目单独組队,目前共成立12支国家队,配备专职领队进行管理和保障,责任清晰,奖惩分明,队伍管理深入推进,处理问题更及时,提供保障更全面。田径中心把重点队伍牢牢抓在手里。

机制创新,激发内部活力,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苏炳添、刘虹、张国伟三人成绩的大提速,应该说是在训练体制改革和激励机制创新两方面走向市场、走出国门的有效探索。”杜兆才亮出了田径中心的“绩效考核蓝本”。一是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每个重点项目都明确四年间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田径中心领导分头直接参与管理重点项目,拿出专门时间下队;训练部门承担奖牌任务,并与奖励挂钩;领队津贴只发70%,完成任务后补齐,奖励也与成绩挂钩。二是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包括三方面:运动员的动态管理,坚持优胜劣汰原则;运动员、教练员训练津贴的发放实行动态管理,与世界大赛的即时成绩挂钩,打破原来的年度津贴制;实行津贴风险抵押,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均发放训练津贴的70%,完成年度任务后再补发。三是设立成绩达标奖和完成任务奖,激励运动员不断挑战极限,创造佳绩。

猜你喜欢
津贴国家队项目部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公示制度让村干部津贴更“明亮”
北欧两项国家队备战2022年冬奥会路径探索
建设单位矩阵组织结构下的项目部质量管理研究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在项目部落地生根
“国家队”医院考评记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部法律地位的几点思考
包虫病为害一方盼“国家队”相助
“180万津贴招不来人”的无声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