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蓉,周 龙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羽毛球水平不断地的提高,并涌现出一批批高水平人才,如杨阳,赵剑华,董炯,陈金,林丹,鲍春来等为中国男子单打赢得了无数的荣誉[8]。从2004年至2012年,林丹在羽联超级系列赛和各项国际大赛中多次获得了冠军,长时间占据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因此被称为“超级丹”。当今我国最出色的男子单打选手非林丹莫属,他的技术特点,左手握拍,以拉吊突击为主打法,进攻意识强,速度快,进攻落点好,步法灵活,扣杀具有威胁[2]。林丹在球场上能准确预判对手下一回合的击球落点,使自己始终处于优势。当对手出现了失误,他总能抓住机会给对手致命一击,因而扣杀成为他的主要得分手段。
选取2010年至2012年间多次获得羽毛球比赛冠军的世界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进行研究,林丹、李宗伟、陶菲克·希达亚特以及皮特盖德。主要以林丹比赛个人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与李宗伟,陶菲克和盖德进行比赛的技术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关于羽毛球个人比赛技术数据的网站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相关个人比赛技术数据资料,为本文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并做分类整理和综合。
1.2.2 录像观察分析法
通过反复观看研究对象的比赛录像,并记录研究对象在比赛中个人技术的数据。
李宗伟,右手持拍选手。最大的技术特点在于异常稳健的防守和犀利的反击,不管是面对对手何种形式的进攻,总能依靠自己出色的防守技术将局面牢牢稳定住,然后再凭借自己犀利的反击将对手“置于死地”。
林丹,左手持拍选手,以拉吊突击为主打法。头顶滑板吊对角球和鱼跃救球是其招牌式的动作,让对手难以招架[6]。单论进攻的全面能力,当今羽坛无一人可于林丹匹敌。
盖德,右手持拍选手,他的打法结合了欧亚球员所长,能攻善守,网前球技术细腻为他制造了更多的进攻机会,从而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陶菲克,右手持拍选手。网前小球处理能力强,变化多,搓球能力尤其突出,他的打法属于控球进攻。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比赛的控制能力很强。
2.2.1 2010-2012年林丹与李宗伟双方交手记录
表1数据可以看出在2010-2012年林丹与李宗伟双方交战记录中,林丹11战8胜3负占有较大的优势。11场比赛中第一局总得分林丹为223分,李宗伟201分,林丹多22分;第二局,林丹187分,李宗伟171分,林丹多16分;第三局,林丹139分,李宗伟120分,林丹多19分。由此数据可知林丹的净胜分高李宗伟57分,林丹的拉吊突击打法特点注重进攻,李宗伟的搓吊突击打法特点注重防守,因此训练的成效也就不同[7]。
表1 2010-2012年林丹与李宗伟双方交手记录
2.2.2 2011年全英赛男单决赛林丹与李宗伟所运用技术的对比
表2显示,林丹在全英决赛中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在杀球,网前小球和高远球上得分均低于李宗伟,而在其他球上,林丹高于李宗伟。
表2 2011年全英赛男单决赛林丹与李宗伟的技术统计
双方都是以多拍回合和挑后场高远球战术限制对手技术的发挥[5]。在主动进攻方面,两人共同点都采取头顶杀球和正手杀球。不同点是林丹主要采取头顶杀直线球和正手杀直线球,其次是扣杀和劈杀[1-10]。李宗伟主要采取头顶杀斜线球和正手杀斜线球,其次是点杀。相比较而言,李宗伟的杀球有效得分高于林,林丹虽然杀球数高,但是失误也高,导致林丹的杀球有效得分低于李宗伟5分。在网前小球方面,两人都以正手搓球、正手放网前球和正、反手挑球为主,其次是正手扑球。两人处于主动时会以正手搓球,正手放网前球和正手扑球的进攻方式,被动时会以正、反手挑球为主。
不同之处在于林丹多次运用反手搓球,正手推球,正手放网前球和反手挑球限制对手的移动,李宗伟则是正手搓球为主。由于林丹的失误多,他的网前得分输李宗伟4分。在高远球方面,林丹主动失误高于李宗伟,高远球得分3比5输2分。林丹唯一一项数据高出对手的是其他球的得分。整场比赛中,林丹所运用的主要技术为头顶杀直线球、正手推球和正手挑球,但失误率较高,从而限制了技术的发挥[4]。
2.3.1 2010-2012年林丹与陶菲克双方交手记录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2010-2012年林丹与陶菲克双方交手中,林丹5战全胜有绝对的优势。5场比赛中第一局总得分林丹105分,陶菲克63分,林丹多42分;第二局,林丹94分,陶菲克83分,林丹多11分;第三局,林丹21分,陶菲克15分,林丹多6分。数据统计显示林丹的净胜分高陶菲克59分,虽然每局的净胜分呈递减趋势,但两人的比分差距较明显。5场比赛只有1场是2比1获胜,其余的都是2比0轻松取胜。比赛的心理状态起伏大会限制技术水平的发挥,从而影响比赛成绩,在与陶菲克的比赛中,林丹的心理状态起伏小为获得比赛的胜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
表3 2010-2012年林丹与陶菲克双方交手记录
2.3.2 2012年全英公开赛林丹与陶菲克所运用技术的对比
从表4数据中可以发现林丹在全英赛中获胜的原因是杀球、高远球和其他球等得分高于陶菲克,陶菲克只有网前得分与林丹持平。
表4 2012年全英公开赛林丹与陶菲克的技术统计
林丹以挑后场和劈吊为主的打法,陶菲克则是以吊球和平抽球为主的打法。双方都是以羽毛球制胜核心因素中的“快”来争抢最高点的击球点,加大对手回球的难度[9]。在主动进攻上,林丹采取劈吊和正手杀球,陶菲克采取正手平抽、正手挑球和反手吊球,林丹扣杀比陶菲克多6分,陶的正手杀球机会少,仅得3分。两人的杀球得分几乎是在中后场,中前场没给对手进攻的机会。在网前小球上,两人运用的是反手搓球和反手勾对角球,不同点是林丹采用网前搓球和后场劈吊的结合战术,而陶菲克采用网前搓或放后场快速下压的结合战术。首局中双方处于相持阶段,转机出现在第二局,陶菲克的失误率突然增高,体能有所下降。林丹所运用的战术较合理,以减小体能消耗为主,陶菲克消耗的体能太多,导致失误也多,不过网前的得分打成两人平手[10]。表明“21分制”的出现虽然缩短了水平接近运动员间的比赛时间,但对运动员要快速进入最佳比赛状态、及时调整比赛节奏及对手的技战术特征等均提出更高的要求[3]。在高远球上,陶菲克由于战术运用的不合理消耗了大量的体能,高远球的失误比林多,最终以3比6输林丹3分。在其他球上,林比陶多出5分。整场比赛中,林丹所运用的是劈吊、正手搓球和正手杀球,都是带有进攻性的技术。
2.4.1 2010-2011年林丹与盖德双方交手记录
从表5中可看出,在2010-2011年林丹与盖德双方交手中,林丹5战4胜1负占有绝对的优势。5场比赛中第一局总得分林丹100分,盖德94分,林丹多6分;第二局林丹101分,盖德75分,林丹多26分;第三局林丹42分,盖德30分,林丹多12分。依据数据统计,林丹的净胜分高盖德44分,两人之间的分差呈递增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出现与他们的年龄有关。盖德的年龄比林丹大7岁,巅峰期已过的他各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不如林丹,在与林丹相持阶段中,盖德产生疲劳感早于林丹,因此林丹的体能在比赛中占有优势。其次,两人的打法特点完全不同,林丹以拉吊突击为主的打法注重中后场的杀球进攻,盖德则注重中前场的平抽和后场的劈吊进攻。
表5 2010-2011年林丹与盖德双方交手记录
2.4.2 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半决赛林丹与盖德所运用技术的对比
表6显示,林丹获得胜利的原因是杀球和其他球高于盖德,而网前小球和高远球均低于盖德。
表6 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半决赛林丹与盖德的技术统计
依据录像和技术统计数据发现,双方都是采取多拍回合和后场扣杀的战术,林丹以网前搓球和挑后场为主、后场以高远球和杀球为主。盖德网前以勾对角球和挑后场为主、后场以劈吊为主。双方主要以搓球的方式压制对手,令对手出现回球质量不高。在杀球得分上,林丹以21比11远远高出对手10分,数据显示只要场上出现机会时,林丹会积极主动的把握住进攻的时机。在网前得分上,林丹输盖德1分,林的网前小球技术以搓球和放网为主的技术略显单一,使其比较被动,相反盖德的网前小球技术多变,创造了许多网前进攻的机会。在高远球得分上,虽然双方多拍以高远球为主,但得分不多,两人高远球总得分只有3分,林与盖德比分为1比2,都是对手的主动失误获得的。在其他得分上,林丹高出盖德11分,林丹的优势明显。整场比赛中,林丹所运用的主要技术为正手杀直线球和头顶滑板吊对角球。
1)与李宗伟全英决赛中,林丹所运用的技术为头顶杀直线球、正手推球和正手挑球,但失误较多,没给李宗伟造成威胁,反而使自己处于被动位置。2)在与陶菲克全英公开赛中,劈吊、正手搓球和正手杀球为林丹的进攻手段,加上合理的网前搓球和后场劈吊结合战术的配合,林丹始终处于主动位置。3)在与盖德世锦赛半决赛中,林丹以正手杀直线球和头顶滑板吊斜线球为主要的得分手段,加上网前以搓球和挑后场为主、后场以高远球和杀球为主的打法特点,为林丹创造了进攻得分的机会。4)林丹在比赛中获胜主要原因取决于杀球。杀球是林丹的主要得分手段,一场比赛杀球得分高于对手就能制胜。同时体能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因素,在与李宗伟,陶菲克和盖德等人的比赛中,林丹的体能优势明显,尤其是在决胜局中体现出来。
1)加强正、反手挑球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处于被动的情况下,更要保证挑球的质量。其次,注意网前反手位的区域,尤其是在对手正手劈吊斜线球时,要牢牢把握战机。2)中场平抽球对抗时,配合一些假动作且球路变化多,令对手难以适应。其次,网前勾对角要找准球的落点,从而减少失误。3)后场高远球相持时,控制住球的飞行路线,尽量使球落在后发球区附近,便于限制对手的进攻。网前小球使用频率要少,应采取后场高远球为主和网前搓、放网球为辅的结合战术,避免网前的被动。4)通过对网前得分的数据分析,林丹的网前技术比李宗伟,陶菲克和盖德稍逊一筹,因此,优秀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多注重网前小球的练习,追求球的落点刁钻和球路的变化,以便更好地提高网前小球技术。5)在平常的训练或教学中,注意培养运动员或学生的个人技术,打出自身的特色,成为比赛的制胜点至关重要。
[1]罗阳春.劈球技术在羽毛球男子单打中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3).
[2]程勇民.“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J].体育学刊,2005(2).
[3]戴金彪,管颖,卢志泉等.“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
[4]蒋家珍,钟秉枢,周志辉,等.应用“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研究林丹与李宗伟的胜负转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9).
[5]刘彦博,郑志刚.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技战术运用对比[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8).
[6]陈 哲,方 立,孙秀娟.对羽毛球运动员林丹主要得分手段与得分能力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3).
[7]刘秀峰.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林丹VS李宗伟技术对比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5).
[8]郑 超.羽毛球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9]谢亚龙.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10]肖 杰,赛 子.羽毛球实战技巧技战术图[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