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地
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李地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统计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采用循证护理为理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临床护理路径;循证护理;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髓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髓关节疾病的最后方法,术后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锻炼,增加术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利于机体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上根据某一病种所需要的相关治疗护理的工作内容而制定的路径时间表,护理人员依据路径时间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具有高质量、高效率及低成本的特点[1]。循证护理是指医护人员以实证为依据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方法。为研究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9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2组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8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5)。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52.41±9.89)岁;原发疾病:骨性关节炎15例,股骨头坏死12例,股骨颈骨折10例,粗隆间骨折6例,先天性髓关节脱位2例。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4.23±9.58)岁;原发疾病:其中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坏死13例,骨性关节炎11例,粗隆间骨折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将具体时间作为横轴,将护理常规工作、专科评估、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及病情变化记录等内容为纵轴,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开展护理工作,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逐一进行工作,护理人员记录并评估当天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对于已执行和未执行的均做好标记,分析、处理并记录特殊事件或者未执行任务的原因。定期组织人员讨论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反馈意见集中分析研究,并进行再次循证和记录。针对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术后统计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3 评价标准 髓关节功能评价使用Merle D’Aubigue评分方法[2]。(1)优:得分≥17分;(2)良:得分13~16分;(3)可:得分9~12分;(4)差:得分≤8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 观察组优14例,良28例,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优9例,良22例,优良率为68.89%。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比较[n(%)]
2.2 2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比较(±s)
表2 2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比较(±s)
注:与观察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评分观察组4512.26±2.7333679.57±3216.8998.95±1.46对照组45 19.89±4.79a51115.68±4468.89a90.13±5.78a
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手术治疗无效,且患者疼痛严重且功能丧失的关节疾病,如骨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近年来,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的提高,加上假体的改进,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临床治疗效果越来越好,但手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并发症,主要分为内科并发症和与植入相关的并发症,内科并发症常见于老年患者,包括心率失常及肺栓塞等,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安全。及早发现,采取有效治疗和处理措施,患者可获得较好预后。给予适量抗凝和溶栓药物,也可采用外科治疗将静脉血栓取出[3]。与植入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假体松动和脱位以及感染等,假体松动的原因主要是假体固定界面所能承受的载荷超过了界面结合强度,或由手术技术缺陷所导致的,为预防假体松动,术前需要充分分析患者的状况,选择适合的假体,尽可能由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实施手术[4];假体脱位原因主要包括安装位置不当、外伤及关节组织病变等,若发生脱位,首先应尽可能选择保守治疗,行牵引或者外固定,若脱位严重应考虑再次手术[5]。以上这些并发症治疗比较棘手,因此术中严格按照流程谨慎操作,术后注意精心护理,并给予详尽的护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为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术后尽可能避免出现多种并发症,积极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管理评价是极其必要的,建立一套趋于固定和统一的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临床护理路径开展的标准化,持续改进路径流程,建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标准,能够使临床护理路径的管理得到系统且完整的评价,使临床护理路径的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化。而循证护理是在新医学模式下的护理工作模式,目前其是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以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参考依据,批判性评价这些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及广泛应用性等作用,最后选出最佳的证据运用于临床实践中[6]。通过实施循证护理,能够使临床护理工作更科学严谨,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知识,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陈佳英[7]研究显示实施以循证护理为理论指导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人工髓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实施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68.89%),观察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肯定了其临床效果,与文献[8]报道情况相符。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采用循证护理为理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丁淑贞,亓月琴,孙莉,等.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疾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12B):32-34.
[2] 张红霞.延续护理对全髓关节置换术后髓关节功能恢复作用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20-121.
[3] 王丽芳.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5-26.
[4] 郭秀花,呼玉红,王爱红,等.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47例全髓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09-111.
[5] 李玉兰,刘桂业,陈小锦,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实习护士带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16):163-164.
[6] 朱育青.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3,19(14):130.
[7] 陈佳英.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髓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34-35.
[8] 陈芳,程思琴,林彩霞,等.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7):81-8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63
吉林 13201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