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腾峰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头颅CT和脑电地形图检查对比研究
艾腾峰
目的 探讨头颅CT和脑电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应用价值对比。方法 选择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和BEAM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BEAM检查发现21例患者出现BEAM的异常改变,其中轻度异常14例(23.33%),中度异常7例(11.67%),总阳性检查率35.00%。CT扫描检查发现颅内组织形态阳性改变8例,阳性检出率为13.33%。BEAM检查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χ2=6.26,P<0.05)。37例(61.67%;37/60)患者同时存在BEAM检查异常及CT检查异常,上述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0171。结论 头颅CT检查和BEAM检查对于诊断精神分裂症均有应用价值,但是二者检查的阳性率一致性极差。
精神分裂症;CT;BEAM
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常会呈现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的状况,是造成患者出现精神残疾的重性精神病[1]。临床中常采用头颅CT或者BEAM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其中CT检查对脑部的器质性病变的显示效果良好;BEAM可通过对脑电的观察,实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变定位、疾病诊断、分型及指导用药[2]。但是,目前临床中对于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的差异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采用CT扫描及BEAM检查进行诊断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于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住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均符合ICD-10诊断标准[3],病程至少持续2年。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60例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3~54岁,平均年龄(28.61±3.14)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6.23±2.01)年;职业分布情况为:农民21例,工人19例,学生10例,个体户3例,教师3例,干部2例,无职业者2例;均无严重颅脑外伤、中毒、昏迷病史,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检查前5~7天均停用抗精神病药物。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头颅CT和BEAM检查。CT检查的具体操作为:采用Spirit双排螺旋CT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进行平扫。扫描过程中,以听框线为基线,之后逐渐扫描直至头顶。详细的扫描参数的设定按照仪器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设定扫描电压为120kV,扫描电流为160mA,扫描过程中的层厚层间距均为8mm,层数为12~14层。平扫之后再按相同的操作方法进行脑窗的扫描。BEAM检查的具体操作为:采用ND-16A型的三维立体的数字化BEAM仪(徐州盈科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取坐位,嘱患者全身处于放松的状态,按相关要求进行头皮电极的安放。具体参数设定为:高频滤波为30Hz,定标为50μV,时间常数为0.3s,平均采样时间为29s。两种检查方法的疾病诊断有两位主治医师以上的诊断医师共同诊断,确保诊断的可靠性。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格式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BEAM检查结果 BEAM检查结果显示,21例(35.00%)患者出现BEAM的异常改变,其中轻度异常14例(23.33%),中度异常7例(11.67%)。BEAM功率谱值改变的情况为:21例BEAM异常的患者均出现基本节律的改变,其中显示为α1节律(低至高幅为8~10Hz)17例,α2节律(低至高幅为11Hz)4例;节调差19例,患者的BEAM波型都表现为欠整的状态;其中频率在14~24Hz显现为快波低幅的β波15例,14~24Hz的β波6例;频率为3~7Hz的慢波低至高幅的θ波9例,频率为5~7Hz慢波低至高幅的θ波10例,频率为5~7Hz慢波低至中幅的θ波2例。患者主要出现θ频段慢波功率增强。BEAM的部位异常分布情况为:BEAM功率谱出现异常增强的部位出现在患者的额、颞、中央以及顶部的位置。主要以θ、δ波为主。左侧θ、δ波的脑功率谱值超过右侧50% 3例,右侧θ、δ波的脑功率谱值超过左侧50% 1例,两侧无显著性差异。
2.2 CT扫描检查结果 患者CT扫描结果显示阳性8例(13.33%)。其中脑沟出现增宽并伴有前纵裂池增宽2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现增宽2例,伴有第三脑室以及侧脑室扩大1例,单纯脑沟增多增宽3例。CT扫描显示的主要异常部位位于额、颞、中央以及顶部。伴有左右两侧额叶脑组织密度降低3例。
2.3 两种检查方法检出效果 BEAM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35.00%,CT对的阳性检出率为13.33%,BEAM的阳性检出率显高于CT(χ2=7.68,P=0.01<0.05)。两种检查方法相同的37例,占61.67%,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统计学分析显示Kappa值=0.0171,表明两种就检查方法存在的一致性是由检查的机遇造成的。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的检出效果分析[n(%)]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会出现感知觉、情感、思维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并出现认知状况的逐渐衰退和精神残疾[4]。目前,国内外研究均显示可采用CT和BEAM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患者脑部的异常表现进行明确[5]。
但是,临床中对于两种检查方法的选择尚存在一定盲目性。相关研究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CT片显示上大脑广泛区域的异常,主要表现为脑沟、脑裂的增宽,第三脑室以及侧脑室的扩大等[6-7]。CT对脑部的器质性病变的显示效果良好,可对脑沟、脑裂以及大脑广泛区域内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很好地展现大脑的病变情况。本研究中也发现CT检查发现精神分裂症阳性的患者占13.33%,对异常部位和具体的病变类型显示也较为完善。BEAM是一种建立在脑电图、脑地形图、脑电监护一体化的多功能检测方法,有相关研究发现BEAM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作用,可显示出患者脑部的慢电位活动,表现为各个区域的功率值的不同。主要分布的脑页在额叶、中央、颞叶和顶区,会出现θ领域的和δ领域的功率值出现明显增大。临床研究均显示BEAM可通过对脑电的观察,进而明确实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定位、诊断、分型、指导用药[8-9]。本BEAM功率谱出现异常增强的部位在患者的额、颞、中央以及顶部的位置。主要以θ、δ波为主。研究也发现采用BEAM诊断的阳性率明显升高至35.00%。
综上所述,头颅CT和BEAM诊断精神分裂症均有应用价值,但是二者检查的阳性率一致性极差,期待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对两种诊断手法的可靠性进行更好的研究。
[1] 韦波,陈强,冯启明,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0):1245-1247.
[2] 赵建峰.CT与脑电地形图诊断精神分裂症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6):573-574.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4] 温亮云.精神分裂症治疗概述[J].当代医学,2009,15(9):74.
[5] 陈玖,杨来启,吴兴曲,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的ERP脑地形图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1):21-24.
[6] 钱志萍,徐政红,梁锋,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社会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研究[J].江西医药,2011,46(2):169-170.
[7] 陈琦珩,高镇松.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CT与脑电图检查结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9):51-52.
[8] 赵建峰.CT与脑电地形图诊断精神分裂症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6):573-574.
[9] 王琪.精神分裂症病人头部CT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7):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1.012
江西 334000 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艾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