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清凉山山地公园改造规划设计

2015-08-01 07:07朱晓玥黄启堂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

赵 君,林 征,杨 茜,朱晓玥,黄启堂

(1.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福州市清凉山山地公园改造规划设计

赵君1,林征2,杨茜1,朱晓玥1,黄启堂1

(1.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以清凉山城市山地公园改造规划设计为例,在对清凉山区位特征、自然特征、生态环境和建设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规划设计理念、规划设计策略、规划设计结构、规划设计原则出发,分别对公园的景观功能、道路交通、景观竖向、林相改造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设计策略,实现清凉山城市山地公园规的规划设计目标。

关键词:城市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清凉山

随着福州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福州城市的局部空间也在发生着改变,城市建筑、硬质景观面积不断扩大,而绿地面积却没有同比增加,在福州这个多山地区,受到地形条件限制,没有大面积的开阔平地可供营造城市公园,因势利导,可利用山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部分,丰富城市绿地空间形式,使其成为有效的城市生态群落和休闲场地,应属城市山地公园[1]。

山地公园是指场地以山体为主、地形地貌起伏较大、呈脉状分布、坡度陡、以山地景观和山地地域文化为主的公园绿地[2-8]。福州市清凉山山地公园建设是马尾新城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区的城市生态公园。在城市中加强绿地的设置具有很好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实现“福州旅游城市、最宜居城市”也成为清凉山山地公园建设的主要目标。项目建设对完善马尾区自然生态环保、促进科学、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1 现状分析

1.1区位及项目概况

福州位于中国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门户,也是海西现代金融服务业的中心。清凉山位于福州东部新城三江口处,是水面交通、动车、高速公路进入福州城区的重要门户区,在三江口东部新城、马尾新城和长乐新城及三江山水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清凉山在《福州市总体规划》中,是“福州主城——现代山水城市——东部新城——滨海新城”城市发展轴线上的重要一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况》清凉山是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中 “大象山—清凉山—城门山”绿楔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性为山地型全市性综合公园,功能以山地运动、健康休闲、登高揽胜为主。《生态福州总体规划》清凉山——乌龙江是重要的生态节点之一清凉山公园山体总面积约310 hm2;规划面积约95 hm2。

1.2清凉山现状景观分析

清凉山公园原名“华夏世纪园”,历史已久,山上配套设施不健全,较为破败。公园现状南北两侧是生态保育林,分别为马尾松林与相思林,公园现状有一条主干道,两条次干道,原主入口是公园主干道直接连接到福峡路,连接处只有一个小型广场,缺乏较好的集散功能。公园现状仅有三个集散广场,分别是入口与福峡路交接处有一个小型集散空间,清凉顶有较开阔的观景平台,原东入口的采石场。

1.3清凉山山体植被现状

清凉山现状植被类型主要为中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相思林60.95 hm2;马尾林19.08 hm2;混交林133.37 hm2),中亚热带灌木林、草丛 (灌木林约20.85 hm2;自然草地23.75 hm2;芦苇8.6 hm2),经济果林(桔、龙眼约46.43 hm2)。且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林相单调、缺乏季相变化,未能满足人们对森林资源景观的观赏要求。

2 规划设计理念与布局

2.1规划设计理念

以“城江一揽,山花溢彩”为主题,“城”为榕城,“江”为马尾三江口,“城江一揽”就是登高望景,感受城市人文与大自然生态气息;“山花”为清凉山上山体花海,“山花溢彩”指清凉山上丰富的山体季相变化。本着城市人文、自然生态、人工景观之间相协调的设计思想理念,注重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互交融,在人工景观与生态景观之间寻求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让城市的喧嚣在大自然中得到归隐、升华(如图1、2)。

2.2规划设计策略

2.2.1植被提升与改造

林相改造与花满榕城的城市主题相呼应,形成四季变化的,成规模的、成格局的、丰富多样植物景观。特别是杜鹃花海,力求打造福州市区第一山地花海公园。

2.2.2强化重要节点的空间结构

山顶现状几处荒废的场所,揭示了世人对空间选址的共识,我们延续着前人的脚步,再放眼三江口的未来,提炼清凉山的重要节点,创造未来山、水、城的最佳景观体验处。

2.2.3“巅峰绿道”形成

绿道依山而建,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巅峰绿道”,改造公园内现有车行道,实现车行道与游步道的分离,多级路网并存,满足各种需求。

图1清凉山城市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图2 清凉山城市山地公园鸟瞰图

2.3景观规划设计结构

清凉山山地公园景观结构围绕 “一心、一轴、两廊、五片区、多楔”进行布局。“一心”指清凉山山顶核心景观区,通过现代景观手法融合清凉山原有文化形成的主要观赏景观。

“一轴”指贯穿公园东西的景观道路,轴线两侧揽括了所有的景观区。“两廊”指作为公园自然水环境背景环抱于公园的两条水轴,闽江与乌龙江。“五片区”指清凉山公园入口景观区、马尾松保育林区、相思林保育林区、清凉寺景观区、花海景观区五个主要区域。“多楔”指清凉山公园周围多个公园绿楔。

2.4规划设计原则

2.4.1实用性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通过结合城市居住区、商业圈的分布以及市民们的活动情况,了解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和生活习惯,一切从人的生存、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科学的进行公园的功能分区和游览路线的设计,布置适宜的服务、游憩设施,创造满足人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生态环境。

2.4.2生态性原则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就地取材,顺应自然,以自然美为基础,创造园林艺术美,构建生态的城市山地公园[9]。规划不仅要充分发挥公园的景观作用,也应保护其生态环境,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最大的融合,实现整体的协调和统一。

2.4.3地方性原则

有诗云“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道出了造园其精髓[10]。每个公园都应有展现其特色文化的主题和内涵,因而,在设计中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激发地域情感,选择“榕”、“茉莉花”等具有福州文化特色的题材进行景观营造,以求能满足人的行为心理和情感,同时也增加了公园的文化性和可读性。

2.4.4功效性原则

功效性原则主要指功能、经济、生态效益的多样性。山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不仅限于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还应满足各种休闲娱乐、观光游览、科普教育等各种功能,实现功能、经济、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使公园既是适合市民需求的公共开放活动空间,同时也是游客参观游览的综合性休闲胜地。

3 总体布局

3.1景观功能分区

3.1.1“入口引导区”

入口设计利用原有山势,营造变化多样的台地景观,场地设计尊重自然地貌,塑造了丰富生动的山地活动空间,提升了游人的游赏乐趣。西入口服务建筑依山而建,建筑形态溶于自然之间,与景观空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地公共空间,广场采用平面构成手法,大线条分隔场地,并间隔设置绿地与硬地,使入口景观生动活泼(如图3)。东入口为一个废石场,和外围的城市主干道存在高差,充分利用其原有场地,将服务建筑掩于山体中,入口的设计以杜鹃花朵为蓝本,巧妙的融入景观,利用其很好的处理了城市主干道与场地之间地形的高差问题(如图4)。

图3清凉山城市山地公园西侧入口效果图

图4清凉山城市山地公园东侧入口效果图

3.1.2“生态保育林区”

将清凉山植被保护类型分为三种:以相思林为主的乡土植被恢复型、生态景观型、生态保护型;以相思林为主的乡土植被恢复型是植被恢复的核心区,主要措施是保留原有的相思林地,增加山乌桕(Sapium sebiferum)、香樟(Cinnamomum bodinieri)、榕树(Ficus microcar)、黄连木(Pistacia chine)、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福建山樱花(Cerasus campanulata)等乡土植物种类;生态景观型生态保护型是保留生长良好的马尾松林与果林,套种或间种常见的乡土植物,发展成为松涛林与观赏性果园,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柿子树(Diospyros kaki)、柑橘(Citrus reticulata)、山乌桕、枫香(Liquidamba formosana)、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黄连木、大花紫薇、福建山樱花等乡土植物为主,打造红叶树林,有机自然、佳果荟萃,强烈视觉冲击,感受层林绚秋的秋日气息;生态保护型是指生态景观型是以杜鹃花为主的山顶花海,以红色为基调,配置茶梅(Camellia sasanqua)、茉莉花(Jasminum sambac)、桂花、木棉 (Bombax malabaricum)、山茶(Camellia japonica)、红叶李、碧桃(Amygdalus persica var.persica f.dup1ex)、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白玉兰(Michelia alba)、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等观赏树种,使之达到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协调统一。在观景点良好的区域设有休闲观景平台,配合穿梭在林中的休闲步道,迎合市民登山健身需要与观景。

3.1.3“溪流穿越区”

与动态水互动,设有环溪生态栈道、观景平台,清凉山顶上的“烧香祈福”一直方兴未艾,清凉寺背山面水的坐落于此,该区域以历史悠久的清凉寺为核心,清泉叠溪、钓鱼台、茉莉花田、临水木平台、茶田等内容,点缀于山谷中的清新淡雅茉莉花(Jasminum sambac)花田与茶田,映衬陪伴着清凉寺的禅静自得。

3.1.4“杜鹃花海区”

作为清凉山名片,有赏花、摄影基地、露营、科教等功能,还为鲜花副产品体验区提供材料。该区块包含了杜鹃花海、绿色建筑、婚庆广场、清凉工坊鲜花饼体验中心等内容,以毛鹃(Rhododendron pulchrum)、比利时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a)、西鹃(Rhododendron sp.)、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黄杜鹃(Rhododendron molle)、山乌桕(Sapium sebiferum)等植物为主,花田交错,强烈视觉与嗅觉的冲击,在这里可以站在绿色建筑观赏三江口美景,穿梭杜鹃花海,享受初春的生机盎然,是游客写花、画花、唱花、摄花、研究花的最佳场地。改造山上原有的的清富村为鲜花饼制作体验中心和服务于公园的配套设施,让游客可以体验其制作的乐趣,游客也可在此露营,观赏户外婚礼,还可骑上自行车穿梭于“巅峰绿道”中,享受三江口的清风带来的一份惬意与悠闲。

3.2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使游人到达公园内各个景点或观景点的所有道路或交通线[11]。清凉山山地公园总体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因而园内主干道在现有的道路上进行改良提升,总体上顺应公园的走势,从西南至东北方向连接两个大门。公园次干道总体局势上与主干道平行,在公园的山顶处则形成环形的贯穿于各景区的游览路线。公园的游步道是连接各个景点的纽带,同时步道本身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游人对不同类型的步道特色方面重视顺序依次为:沿途景观、铺面材质、步行时间、步道宽度、困难程度,因此在对于步道周边的景观应予以充分的重视[12]。三个不同层次的路网,将公园中各个景点串联,既满足了实用功能,也给人以美的体验,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如图5)。

图5清凉山城市山地公园交通规划图

3.3景观竖向设计

现有的地形是公园的自然特色,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原有的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在原有的多样空间层次的基础上,结合竖向变化有效组合公园中的各个空间节点,如在山顶处设置登高揽胜平台,给人以心旷神怡、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公园利用地形的变化建设各种花海,形成具有自然风情的阶梯式景观,且在公园的中心布置了顺应地形而下的涓涓细流,营造有山有水的田园风光。在小空间的布局上也充分遵循场地的原貌,根据其高差的变化打造不同的景观,如山顶花海区沿着溪流设置的各种节点,大都顺应其地势。

4 结论

福州清凉山山地公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多种多样的空间形态特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保护并利用公园原有的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景观手法加以改造设计,将设计与公园原有的植物群落和山体环境结合,使整个园区的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性。园区的规划设计融入了福州特有的地方文化,将 “榕”、“茉莉花”等贯穿于公园的景观节点中,充分发掘了地域文化。建设与清凉寺相呼应的景观环境,设置了空间和核心的景观控制点,充分体现自然的野趣和城市肌理,使其成为集景观、娱乐、休闲、科普为一体的有当地特色和识别性的城市山地公园。

参考文献:

[1]郑梦伊,孙大江.重庆市万州城市山地公园群规划探索[D].四川:四川农林大学,2012.

[2]谢欢,何嵩涛.贵州城市山地公园设计分析:义象山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为例[J].山东林业科,2013(2):33-37.

[3] 王建文.城市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以长乐市长安公园为例[J].福建建筑,2014(5):25-27.

[4]邓玉涛,张景群,李厚华.基于红色文化的城市山地公园规划设计:以延安市凤凰山公园设计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27(5):277-281.

[5] 韦新宇,帅民曦,欧阳建友,等.山地公园设计的地域特色营造[J].规划师,2012,28(10):50-53.

[6] 李伟光.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3.

[7]吴明添.山地公园游步道设计探讨:以福州市金鸡山公园为例[J].福建建筑,2013(7):49-51.

[8]张立磊.山地地区城市公园地形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5):26.

[9]张德炎.以节约和自然理念构建城市生态公园[J].北方园艺, 2010(11):125-126.

[10]陈从周.园林清议[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77.

[11]乔丽芳,张毅川,陈亮明.山地型森林公园道路自然生态化选线及设计[J].林业调查规划,2004,29(3):69-71.

[12]黄棍棕.溪头森林步道景观美质评估模式之研究[D].台湾东海大学,1986.

(责任编辑:华伟平)

中图分类号:TU98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12-0012-05

收稿日期:2015-06-09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201404314-4538)。

作者简介:赵君(198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通讯作者:黄启堂(1963-),男,汉族,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研究。

Fuzhou Qingliang Mountain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ZHAO Jun1,LIN Zheng2,YANG Xi1,ZHU Xiaoyue1,HUANG Qitang1

(1.Co11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Fujian Agricu1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 2.Fujian Forestr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Fuzhou,Fujian 350000)

Abstract:Taking reconstruction,p1anning and design of Qing1iang Mountain Park as an examp1e,Based on investigate of the 1ocation characteristic,natura1 features,eco1ogica1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status of Qing1iangshan Mountain Park.This artic1e from p1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s,p1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y,p1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structure,p1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princip1e,to give concrete p1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y for function ana1ysis of 1andscape,traffic p1anning,vertica1 design of 1andscape,forest reform p1anning,etc.Achieving to the objective of p1anning and design of Qing1iang Mountain Park.

Key words:city mountain park;p1anning and design;Qing1iang Mountain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先行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城郊休闲型风景道规划设计策略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