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配合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2015-08-01 00:13:41陈德仁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步行空腹出院

陈德仁

步行配合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陈德仁

目的 分析步行配合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以来连云港海滨疗养院疗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步行40~60 min,并配合健康教育,对照组维持原有的治疗方案,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住院时间为15 d。对两组人群测量入院后和出院前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并对入院后和出院前的血糖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出院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有明显降低,与入院后血糖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步行配合健康教育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方便易行,适宜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开展。

2型糖尿病;体育运动;血糖;老年人

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性疾病,后天环境因素的参与更为重要,肥胖(尤其向心性肥胖)、高热量饮食及体力活动减少与之密切相关[1]。若干横断面研究表明,运动不足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又会引发代谢综合征。美国糖尿病协会的临床实践证明[2],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的益处十分明显。近年来观察了步行配合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6例糖尿病患者均为2010-04—2011-11来我院疗养的离退休干部,诊断均符合WHO 1999年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肌缺血、糖尿病肾病、尿酮体阳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高血压等严重疾病及活动受限者,以免发生意外,确保研究对象在步行过程中的依从性。

将11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男性为31例,女性为27例,平均年龄为(66.17±3.41)岁;对照组:男性为33例,女性为25例,平均年龄为(68.02±3.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诊断及血糖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控制、降糖药物治疗维持原方案不变;治疗组在常规的饮食控制、降糖药物治疗维持原方案不变的基础上,辅以运动疗法和健康教育,疗程是15 d。

1.2.1 运动疗法 ①运动方式:快步走,地点在邻近疗养院的海滨大道。②运动频率为1次/d;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前先进行5~10 min的准备活动,运动时间随着患者的情况逐渐适应,逐渐增加到40~60 min/次,每天下午16:00进行。③运动量是否合适,由自测桡动脉脉搏和自我感觉来综合评定。自测桡动脉脉搏要求治疗组糖尿病患者在终止运动后立即自测脉搏数。靶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50%。自我评价运动量的适宜运动量标准为运动后微汗、轻松愉快、食欲良好,患者感觉稍有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消失,次日精力充沛,仍有运动愿望。

1.2.2 糖尿病健康教育 每周举办一次糖尿病知识讲座,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及时发现并积极纠正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医生与患者积极互动,力求通过此种方式,使患者改变自身不良生活习惯、了解合理膳食及合理运动,积极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

1.2.3 观察方法 采用指测血糖仪,分别在入院后和出院前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并将入院后和出院前监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入院后和出院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表1~2),治疗组出院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入院后血糖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入院后和出院前空腹血糖比较(±s)

表1 入院后和出院前空腹血糖比较(±s)

注:入院后和出院前血糖比较,*P<0.01(t=2.735)

组别 例数 入院后血糖(mmol/L)出院前血糖(mmol/L)治疗组 58 7.84±2.73 6.51±2.41*对照组 58 7.72±2.46 7.34±2.27

表2 入院后和出院前餐后2 h血糖比较(±s)

表2 入院后和出院前餐后2 h血糖比较(±s)

注:入院后和出院前餐后2 h血糖比较,*P<0.01(t=2.691)

组别 例数 入院后血糖(mmol/L)出院前血糖(mmol/L)治疗组 58 12.02±3.15 9.81±3.23*对照组 58 12.28±3.07 11.75±3.14

3 讨论

血糖是反映糖尿病病情的直接客观指标之一,也是评估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为期半个月运动疗法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运动降低血糖的机制主要是运动持续时,肝脏和肌肉内的储备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为运动提供能量不断消耗,血糖逐步下降,高血糖状态得以缓解,运动后肝脏和肌肉使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使血糖持续下降[4]。而且运动可增强肌肉或脂肪组织与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增强其细胞内葡萄糖运载体4GLUT4的活性和表达,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5]。胡永善等[6]通过实验也证实,运动训练能较好地改善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病理特征,使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最大结合率、亲和力常数及受体浓度均下降,从而在相同胰岛素水平下,更好地促进血糖的摄取和利用。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已被人们所接受[7]。WHO于1992年提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的建议。步行简单易行,对于场地、环境、设备等没有太高的要求,是最容易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所接受的一项运动,值得推广。

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8],已被国际糖尿病联盟列入糖尿病现代治疗的5个要点之一[9]。疗养期间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接受治疗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通过运动治疗,亲身观察并体验到了治疗的效果,增强了糖尿病患者战胜糖尿病的信心。同时培养糖尿病人建立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学会自我管理,切实达到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66.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Clinicalpracticerecommen dations 2002[J].Diabetes Care,2002,25(suppl1):S64-S68.

[3]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4]王耀光,吕国枫,任延波.运动疗法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6):679-681.

[5]叶山东,朱禧星.临床糖尿病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0.

[6]胡永善,朱尚权.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1997,12(3):109-111.

[7]姚冬芳,包小娟,戴霞.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6):259.

[8]高玲.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111-112.

[9]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9.

2014-09-22)

1005-619X(2015)02-0211-02

10.13517/j.cnki.ccm.2015.02.051

222042江苏省连云港海滨疗养院

猜你喜欢
步行空腹出院
采血为何要空腹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12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步行回家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6:59:58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58
从步行到奔跑
空腹喝水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