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婷婷++张磊++李振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1
摘 要 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体育老师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才能让体育教学绽放新的活力。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从遵循“健康第一”原则、创新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对体育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策略 新课改
体育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要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适应能力的和谐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几点教学建议。
一、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
新课标将学生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在课堂关注体现学生个性,素质教育和人文主义不断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已经成为体育教学极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既能与家长、学校、社会的需要相适应,又能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师必须把生理、心理、卫生保健、营养学、社会环境学等多种类型的知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真正在教学中落实“健康第一”。
二、以学生实际需要创新教学内容
作为体育教师,可以在传统课程安排的基础上,设当添加新的元素,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用新颖有趣的运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育技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障碍接力跑”时,教师可以将这一运动改为“送鸡毛信”的游戏,将接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改名为“过山坡”“趟小河”“勇过敌人哨所”等,最后将“鸡毛信”送到指定地点。又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小动物的跳跃动作,如“兔跳”或“蛙跳”,然后比较这两种跳跃方式,哪一种跳的更远,接着在创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练习。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所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学应立足于学生主体,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例如,在教学“篮球”运动时,很多男生对篮球表现出极强的兴趣,但是大部分女生则表现的比较消极,为此,教师可以将男生和女生分开教学,形成两个不同的小组。针对男生小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拍球、运球、传球,然后指导学生练习三步上篮,参加小组对抗赛等;针对女生小组,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技能进军。
其次,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所以在运动素质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这也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不能再运用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法,而是要对学生区别对待。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方法,例如,在教学“短跑”运动时,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说,应侧重于提高速度和耐力训练;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来说,应加强技术引导,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
最后,注重开展任务型教学。学生基础的高低和身体素质的强弱存在差异性,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盲目的追求教学效果的统一性,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两级分化严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学习情况分层教学目标,给学生自由施展能力的机会。
四、教学过程中注重磨练学生意志力
通过体育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深刻分析学生产生胆怯意识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症下药,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经分析,具有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习惯性心理胆怯
习惯性胆怯是指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畏难情绪的影响,每次都对稍有难度的体育活动产生胆怯心理,不敢大胆参与其中,这与学生的性格有关,也与学生的经历有关,有些学生曾经因为体育运动受过伤,所以产生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阴影。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阴影。
(二)类化性心理胆怯
在体育运动中,有的学生害怕跳高,那么这种畏惧心理会影响到其他类似的运动项目,所以也会害怕跳远、跳山羊等。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难情绪,需要从源头上进行疏导,首先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减轻他们对跳高的恐惧感。当学生完成运动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只要解决了恐惧心理,其他困难就不攻自破了。由此可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消极情绪是有原因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必要措施,帮助学生积极克服畏难心理,引导学生走出运动障碍。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广大体育教师带来了展示才华和智慧的机会,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多种教学手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不断拓展体育教学新思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清黎主编.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刘涛.怎样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J].中国学校体育.2003(04).
[4] 崔伟.当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