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挚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网络中的存在形态与传播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网站中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信息建设水平较低,储备不足、数据更新较慢。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网站中建设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作出解释。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遗失保护 网络传播
国家体育总局在2007年3月公布的《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的提出了“积极开展体育信息研究,推进体育信息化。整合体育信息资源,拓宽采集渠道,加强信息服务,大力推进体育信息化。”网络是对文化传播最好的介质之一,通过网站的建设可以使文化兴起起到促进作用。现代社会,网络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随着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了解、学习的要求不断提升.网络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网络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探索带来了一些启发,为更好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注入了新的血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中华传统体育游戏网、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网站、中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网为研究对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等相关单位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有关民族传统体育在网络中传播的文献资料,包括文件、重要讲话、期刊文章、专业书籍,使之对民族传统体育网站建设的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文献来源。
2.逻辑分析法
通过归纳、演绎、推理等逻辑学方法,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网络传播的现状,对获得的资料做出科学、严谨的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1.网络传播特点
(1)整合性;(2)数字化、非物质性;(3)海量信息传播;(4)多媒体传播;(5)开放性;(6)跨文化;(7)动态发展式传播;(8)个性化传播;(9)易检性。[1]
2.网络传播意义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实现了人类传播史上的又一次大革命,以Internet为主体的网络甚至被视为开辟了人类传播的新纪元。当我们在系统界定网络传播理念的基础上探讨网络传播的民族传统体育时,让民族传统体育从一种新的介质里来面对人们的传统思想,以网络的优势来让民族传统体育在人们的思想里根深蒂固[2]。
(二)研究对象介绍
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中华传统体育游戏网、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网站和中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网为调查对象,以其官方网站中公布的信息作为调查内容。
(三)网站传播内容
传统体育在各网站中的资源板块体现了此网站对传统体育的介绍、推广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每个网站的资源板块进行介绍和评价,能在未来网络中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奠定更好的基础。
中华传统体育游戏网和中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网资源板块展示的网页链接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性,且看上去杂乱无章,每个网站有自己的主张介绍对象。从网络信息资源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网站的设计与操上来看都不够成熟[3],造成网络传播不通畅。然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和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网站有较高级别主办单位的督促,相对建设还比较完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上述4个网站的研究调查,得出民族传统体育在网络中发展缓慢,传播停滞的结论。对于互联网站的建设而言,信息资源的多与少将直接影响着可扩开网络区域的大小。总的来说,网站作为信息和资源的发布平台,在资源上的来源上有一定的需求,源源不断的信息资源可以使网站平台建设的更好。源源不断的信息来源来自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而我们期望所建立的网站就是想人们对此重视,只有施行一定的方案才能使传统文化的传播形成良性循环,也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在网络中的传播更有效。
(二)建议
1.民族传统体育真实传承性与网络传承性相结合
本文以互联网络为视角,提出网络传承性与真实传承性相结合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利用网络这一新鲜概念和传承这一传统概念相结合,使更多的年轻人愿意通过新鲜的方式来保护传统的中国文化。
2.民族传统体育网络教学课的开设
视频公开课摒弃了传统教育以教师施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的课程开设如网易公开课,使教学的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同时也是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学生积极的参与使教学效果更明显。虽然网络公开课的开设摒弃了一些传统的风俗与习惯,但这也不失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4]。
3.专业权威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本文所调查的4个网站信息量及少,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知识平台。直接建立官方的民族传统体育网站,保持高维护、高更新状态,相信在网络的推动下,民族传统体育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也会很好的发展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芳.论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2] 陈峻俊.网络传播的人文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2.2.
[3] 王相飞.我国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
[4] 王相飞.我国大型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的资源建设[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