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钻均
摘要: 《公共艺术·音乐》体验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亲历审美过程,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活动。开展体验教学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感受欣赏,体验感悟—实践活动,拓展延伸”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体验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91-02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并要求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公共艺术课程不同于其他公共课程,它有着明显的自身特点。因此,研究中职学校艺术教育规律,探究艺术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问题提出及分析
(一) 教学现状分析
2013年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我校从2014年开设《公共艺术·音乐》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按大纲要求的“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很大距离。下面我们从学生、教材和教法三个方面分析艺术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音乐基础比较差,但比较喜欢音乐。一方面,中职学生几乎都是农村孩子,农村中学音乐教学质量比较差,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所以学生音乐知识比较贫乏。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艺术活动,特别是流行歌曲、街舞,具有天然的艺术学习动机。这就是《公共艺术·音乐》教学的基础,也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出发点。
其次,教材内容注重系统性,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尽管学生音乐知识基础比较差,教学只有36课时,但教材内容并没有减少,要求并没有降低。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中国音乐、欧洲音乐、名曲、戏剧、舞蹈无所不至。缺乏必要的整合,结果事与愿违,严重地影响了音乐艺术教学效果。
再次,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体验。很多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把生动活泼的音乐艺术课变成了枯燥单调的知识讲授课,致使很多学生爱好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在教学目标上关注知识,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关注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的体验;在教学模式上仍然是传统模式,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是音乐教学缺乏有效性的重要原因。
(二) 教学基本要求
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可以发现艺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首先强调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其次才是鉴赏能力和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选择名曲佳作,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音乐教学应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公共艺术教学要遵循艺术规律,注重感知体验。“要遵循艺术感知规律与学生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其情感体验。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艺术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感受艺术魅力,愉悦身心”。
由此可见,无论是《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实际,还是《大纲》的基本要求,都需要摒弃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方法,研究突出感受体验的教学方法。
二、体验教学及其教学策略
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体验为基本特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活动。音乐艺术体验教学可以突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音乐情感。在教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学生会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情绪体验,甚至会结合自身的经历,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音乐体验教学通过创设音乐情境,给学生以感受,让学生在进行音乐对话过程中,体验、感悟音乐语言与情绪,实现与音乐的融合,获得美的享受。因此,在音乐体验教学中,要研究体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教材整合策略
为了有效开展《公共艺术·音乐》学科的体验教学,我们需要对音乐课程进行整合,包括相关学科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及方法的整合,已达到创设情景,开展活动的目的。教材整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课堂,重组富有生活气息的音乐教学内容。要注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有趣,化陌生为熟悉。教材内容整合要注意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创造音乐,丰富音乐知识。如,以地域划分、音乐体裁为专题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把《经典交响》和《乐海泛舟》整合在一起,把《祭献之舞》与《婆娑舞姿》整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效益。
(二) 情境创设策略
音乐体验教学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感受美、体验美、理解美和欣赏美,引起情绪和情感变化,促进学生的审美活动。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创设音乐作品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设计音乐欣赏环境,引导学生投入音乐的欣赏氛围。音乐教室是学生欣赏音乐的殿堂,音乐教室环境将影响学生的欣赏效果,优美的音乐氛围会带给学生美好的享受。
(三) 主体活动策略
学生是艺术活动的主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活动反映了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生活所有领域中的积极行为。活动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操作、感受体验、主动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与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活动教学的意义在于把知识、能力和行为溶于一体,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体验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如倾听、合唱、舞台剧等形式来进行。
三、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公共艺术·音乐》是以聆听、欣赏和表现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学生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等活动,感受、体验和认识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根据中职学生学习规律和音乐教学特点,笔者构建了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学模式,即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感受欣赏,体验感悟—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景一是要创设自由、民主、平等、富于情感的学习氛围。恰如贝尔纳说“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才会愉快地、主动地学习。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鉴赏情趣。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应当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
(二)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小组学习的前提是有效的个体学习。在创设好的艺术情景下,在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自主学习、欣赏后,就可以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要注意组内分工合作,组间公平竞争。组内合作,解决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而且轮流担任,实现角色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组间竞争,互动交流,组与组之间水平比较均衡,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和竞争热情。通过多项互动交流,使学生有了音乐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 感受欣赏,体验感悟
情感是人心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的,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情感、最容易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黄河》协奏曲第三乐章《黄河愤》的音乐欣赏中,此乐章以《黄水谣》的曲调为骨干,中间插入《黄河怨》的素材,全曲规模宏大,情绪变化剧烈,钢琴在乐队的呼应和交织下,从愤恨的高潮滑落,在带有无奈伤痛的渐弱和弦中结束。其间,我们结合播放南京大屠杀的一些画面片段,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现实,在作品聆听中引起强烈共鸣,并且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有所感悟,体会到和平的价值。
(四) 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音乐欣赏活动可以延展到歌唱、朗诵、演奏、舞蹈等其它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经历更丰富的审美过程,获得更深刻情感体验,把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延伸更广泛的领域。如在《黄河》钢琴协奏曲的鉴赏中,可以组织学生观摩铜管乐队、交响乐队的训练和演出,了解交响曲队的编制以及各种乐器在乐队中扮演的角色,使学生对乐队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中各种乐器的特点有所了解。增加学生接触高雅音乐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总之,开展《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积累审美经验,掌握审美方法,提高审美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讨论分享等多种形式,培育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