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川
年末岁首,无论见面不见面,最多最世俗的祝语还是流传千年的老话:恭喜发财!
当我们拱手对几乎所有认识的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否想过到底有几分真诚,或许都明白这不过是一句寒暄。在中国,盼人穷的心态其实比尊重财富更普世。
有人说,中国人追求财富的过程里面缺少精神。人们对于财富是什么,财富该如何获得,怎么样获得财富才是合理,拥有财富之后该如何表现,缺钱的人跟有钱的人是什么关系等等,整个社会并没有一套相对系统的文化观念在制约和支撑。
旧社会的中国,一个有钱的乡下老员外,他总得有一些体恤乡邻的义举。有些很穷苦的百姓死了没人给他收尸,家人办不起丧事,有钱的义庄就会出面给他办。以前很多乡下的私塾、义庄、社会福利都是这种乡下有钱大佬、地主阶层来做的,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是一个人或者家族获得财富之后是能够转化成阴德的,阳间的财富投资进去变成一个阴间的财富,所以要做一些好事。或者说是因为家族伦理的关系,比如说传统的大地主,他跟同乡很多人是有血缘关系的,哪怕非常遥远还是血缘上的亲戚。当你富有了之后你应该对你的家族负有责任。还有一点就是过去都是土葬,有钱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就是得罪了乡邻,死了没人抬埋,进不了坟地而失去尊严。有了这些东西在制约,他就会有个恰当的表现,该怎么运用财富,该怎么表现财富。
打土豪分田地分浮财之后,在追求将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给社会成员的同时,却中断了社会制约追求财富,以及看待财富的文化解释体系。几十年都没有累积财富的观念,起先认为追求财富是错误的,诅咒与批判财富,把财富与剥削划等号,拥有财富是耻辱,是罪恶。一个人是不应该有钱的,有钱人都该死掉的,越穷越纯粹越正义越具有革命精神。
改革开放重新追求先富起来,宣传发财就是光荣,甚至出现了“谁发家谁光荣,谁受穷谁狗熊”的蔑视与咒骂。这个时候,社会既遗弃了传统的那套财富理念,又没有新的财富伦理,于是,盛行的是看不起穷人,尽量不与穷人打交道,就连社会管理层的官员,也在利用公权疯狂地追求财富的聚敛而鄙视穷人。
其实,当下社会不仅是对传统财富伦理的遗忘,更可怕的是邪恶财富理念的盛行。权力敛财背后支撑的理念就是无偿剥夺财富,不需要诚实劳动,不需要惨淡经营,只要攫取了权力,就获得了剥夺占有的资本。有权的寻租受贿,无权的千方百计傍权,政商勾结说白了就是联合捞钱。
当一个社会的财富伦理崩塌的时候,不仅社会精英无原则地趋利,平民也好不到哪里去。幻想着一夜暴富是普遍的心理预期,“空手套白狼”,坑蒙拐骗偷,怎么来钱快怎么做,甚至连杀人越货也在所不惜,对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没有了基本的珍惜。
财富伦理崩塌必然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们不再相信勤劳能够致富,社会纵容投机心理和邪门歪道。卖血、卖器官、卖精子卵子、卖处女处男,卖婴儿幼童,卖尸体配阴婚,一切可以变卖的资源都被用来变现。
除了挖空心思的变卖,“淘”与“炒”也成了一般中国人的投资理念。“淘”是中国收藏界的术语,从不懂行的人手里低价“淘”到具有高价值的珍品叫“捡漏儿”,转手就能赚大钱。如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商巨擎就叫“淘宝”,可见投机心理在中国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淘”是从沙里淘金,难度与辛苦可想而知。“炒”就可怕了:听说什么赚钱,所有人就一窝蜂地跳进去,根本不管懂不懂,情况如何,环境怎样。总之大家都在炒,我就跟着炒。于是炒楼炒股炒金炒汇,乃至炒绿豆炒大蒜炒盐……如果金融投资只知道跟风炒作,寄望于短线赚大钱,实在与赌博无异。当然,中国金融保险行业发展不完善,股市靠“概念”,保险靠“蒙骗”,有产者缺乏稳定可靠的资产配置工具,也是客观事实。
扭曲的财富理念必然扭曲富人的消费心理和穷人的求财心态,富人拿钱买面子,穷人拿脸蹭钱的现象屡见不鲜。女贪官可以花数十万元给屁股做美容,乞讨者可以为了一口吃食低三辈地称孙子,正常的讨薪竟然也不得不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无赖手段,碰瓷和讹诈让心存善念的见义勇为望而却步。
显然,社会道德沦丧的根源其实正在于财富伦理的不正常。那么,重建财富伦理对富起来的中国来说就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重建财富伦理首先要建立对财富的尊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你不一定要仰视土豪,但一定要尊重财富。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暴殄天物。
重建财富伦理还要树立积累和传承的理念。崛起的印度,有这样一个传统理念:财富不属于个人,而是家族世代所共有的。个人只是家族财富的监管者,每一代都有义务保护好家族的财富,并把财富传承下去。中国的财富持有者也许能从中借鉴,尽快提升资产保护能力,把得之不易的财富传承下去。一个拥有了中产阶级占多数的社会,一定是最稳定与和谐的社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