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凝集素的提取工艺

2015-07-31 12:28邓政东程爱芳蒲玉婷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提取工艺凝集素黑木耳

邓政东 程爱芳 蒲玉婷

摘要:以黑木耳为原料,采用磷酸缓冲液浸提,在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以研究黑木耳凝集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磷酸盐缓冲液为提取剂,料液比1 g ∶15 mL,提取温度为 30 ℃,提取时间为16 h条件下,黑木耳凝集素的凝集活性最高,达到0.742。

关键词:黑木耳;凝集素;提取工艺;凝集活性

中图分类号: S646.601;R28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259-02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营养丰富,是我国传统的食药兼用菌,含有多糖、凝集素、三萜类等药用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癌、降血脂等功效。随着双孢菇、灵芝、金针菇和口蘑等真菌凝集素及抗肿瘤效果的发现,真菌凝集素的作用被逐渐认识,它具有凝集细胞、活化淋巴细胞、免疫调节、抑制癌细胞、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等作用[1-3]。我国是黑木耳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研究黑木耳中包括凝集素在内的多种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对黑木耳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浸提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以期为黑木耳凝集素在食品、医药、保健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黑木耳干品从市场购买,经粉碎、筛分、密封后存放于阴凉处备用。鸡血由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基础生物学实验室提供。试验所需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1.2.1 黑木耳凝集素的提取方法 取黑木耳干品粉末2.5 g,选取合适的提取试剂,以料液比1 g ∶20 mL在4 ℃条件浸提过夜。浸提液经过滤,4 000 r/min冷冻离心30 min。上清液加入固体硫酸铵至饱和度为50%,4 ℃盐析12 h。沉淀经冷冻离心、透析后,用PBS溶解,获得凝集素粗品。

1.2.2 凝集活性的测定 采用孙册等的方法[4],检测凝集效价,即凝集素倍比稀释后,加入等量的2%鸡红细胞悬液,静置1 h观察结果。根据红细胞凝集分类标准,判定红细胞凝集效价[5]。参照赵则海等的方法[6],对凝集效价定性数据赋值,取其加权平均数作为量化的凝集活性(agglutinating activity,Aa)。以凝集活性为指标,筛选提取的最佳工艺。

1.2.3 提取剂的选择 分别以PBS(0.05 mol/L,pH值7.2)、0.9%NaCl、蒸馏水作为提取剂,提取黑木耳凝集素,血凝法检测凝集效价和凝集活性,确定最佳提取试剂。

1.2.4 单因素试验 以黑木耳凝集素的凝集活性为指标,以PBS为提取试剂进行单因素试验。料液比分别为 1 g ∶10 mL、1 g ∶15 mL、1 g ∶20 mL、1 g ∶25 mL、1 g ∶30 mL;提取温度分别为4、20、30、40 ℃;提取时间分别为6、12、18、24 h,确定各因素对试验的影响。

1.2.5 正交试验设计 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以凝集活性为指标,进行L9(33)正交试验,试验设计见表1,对黑木耳凝集素的提取最佳工艺进行研究 [7-8]。

2.2 单因素试验

2.2.1 料液比对黑木耳凝集素凝集活性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提取剂PBS用量的增大,提取的凝集素凝集活性也增大,料液比1 g ∶15 mL时,凝集活性基本达到最高;此后随着提取剂用量的增加,凝集素凝集活性有下降的趋势。提取剂用量少会导致提取率低和提取液黏稠,而用量过多会使提取液浓缩工作的负荷增加,因此确定最佳料液比为 1 g ∶15 mL。

2.2.2 提取温度对黑木耳凝集素凝集活性的影响 由图3可知,在4~30 ℃,黑木耳凝集素的凝集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30 ℃时达到最高;温度超过30 ℃时,凝集活性明显下降。结果表明黑木耳凝集素对温度比较敏感,提取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凝集素变性失活,凝集活性下降,因此提取温度应选择30 ℃。

2.2.3 提取时间对黑木耳凝集素凝集活性的影响 由图4可知,提取时间在12 h以内,黑木耳凝集素的凝集活性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2 h时达到峰值;此后,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凝集素的凝集活性缓慢下降。综合考虑凝集素的提取率、凝集活性以及提取进度,确定提取时间为12 h。

2.3 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结果和极差分析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影响黑木耳凝集素提取因素的主要顺序为:提取时间(C)>提取温度(B)>料液比(A)。由表3可知,因素C有显著差异,说明提取时间对凝集素凝集活性的影响最明显;因素A、B没有显著差异,对凝集素凝集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结合极差和方差分析、单因素试验,确定黑木耳凝集素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是A1B2C3,即提取温度30 ℃、料液比1 g ∶15 mL,浸提时间16 h。此组合没有出现在正交表中,经过3次验证试验后,提取的凝集素的凝集活性平均为0.742,大于正交组合中的任一组合。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对黑木耳凝集素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以PBS为提取剂,料液比1 g ∶15 mL,提取温度30 ℃,提取时间为 16 h,经饱和度50%的硫酸铵盐析、透析后,获得的黑木耳凝集素的凝集活性达到0.742。

本试验以凝集素的凝集活性为指标,考察不同因素对提取的影响。在血凝法试验中,如何确定凝集素提取液的凝集效价比较困难。相比较其他方法,通过对凝集效价加权平均数获得量化的凝集活性,在凝集素提取及凝集活性研究中,可操作性更强。由于凝集素的本质是蛋白质或糖蛋白,蛋白质含量与凝集活性之间有相关性,因此在凝集素的提取过程中,可以参考蛋白质的提取和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星云,黄 敏,宁安红,等. 抗肿瘤真菌蛋白的研究进展[J].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7,34(8):576-579.

[2]孙正祥,王瑞霞. 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蛋白的研究进展[J]. 食用菌学报,2009,16(2):85-90.

[3]吴丽萍,袁建赣,李 飞,等. 4种食用菌提取物对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587-3589.

[4]孙 册,朱 政,莫庆汉,等. 凝集素[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20-21.

[5]孙 东,刘鹏举,郑晓翠,等. 桑叶凝集素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1):2564-2567.

[6]赵则海,肖小琼,邱卓荣,等. 四棱豆叶中凝集素的提取及其凝集活性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10,26(12):1341-1344.

[7]权美平. 苦杏仁苷乙醇提取工艺参数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260-261.

[8]周 彬,杨文革,缪 建,等. 槲寄生凝集素粗品提取工艺研究[J]. 中成药,2007,29(5):762-764.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取工艺凝集素黑木耳
德江黑木耳
麒麟尾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复方健肾片的水提工艺研究
核桃仁脂肪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祁山药醇提物提取工艺研究
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力衰竭相关性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半乳糖凝集素3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