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归分析的农地流入期限影响因素分析

2015-07-31 18:32姜炎郭斌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姜炎 郭斌

摘要:土地流转期限影响着地权稳定性,其长短对土地规模经营、土地的内涵式投资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5个县(市)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当前农地流入期限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产权明晰性、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稳定性、土地租金、农业收入、农业生产经营周期、投资周期、抗风险能力、亲缘关系和熟人关系、农村管理制度、土地改良投入指数、化肥农药投入指数、土地流入面积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建立了农地流入期限的回归模型,得出5个县(市)的农地平均流入期限;最后結合影响农地流入期限的因素和模型提出了实现农地长期流转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流转期限;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450-05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土地承包制度并鼓励土地流转以来,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土地流转制度实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和高增长。30年后的今天,粮食生产的进一步提高则要求农业经营的现代化和规模化。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浙江省2005年对绍兴、金华2市的规模经营农户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使用期限太短是规模经营农户的最大担心,迫切需要稳定土地使用者耕作权的稳定性,可见土地流转期限直接影响着土地的规模经营。不仅如此,徐珍源等和孔祥智等的研究证实转入农户农地长期投入受流转期限的影响[1-2]。石志恒等的研究表明,土地经营规模和经营期限对耕地保护积极性具有很强的交互作用,土地流转期限的长期化对实现土地长期投入和耕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3]。因此,研究土地流转期限的影响因素和如何延长土地流转的期限,提高土地流转的稳定性,建立农地流转期限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土地流转期限仍以短期为主。洪名勇等研究表明,转入土地中没有约定流转期限和流转期限在1年以下的比例分别为55.24%和15.24%[4]。刘文勇等基于地权稳定性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农户租约期限短期倾向的原因[5],农户对流转期限的选择行为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本研究基于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从产权、经济、社会文化、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禀赋、家庭及户主特征6个角度研究土地流入期限的影响因素,然后基于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合专家的意见建立农地流入期限模型。

1 影响农地流入期限因素的实证分析

1.1 数据描述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灵宝市、泌阳县,山东省曹县、牡丹县的农户调查和对陕西省西安市的外出务工者进行的农地流转相关问题实地调查,调查以户为单位,在选定地区分层抽样调查,最终共获得有效问卷217份。在实地调研中,农户大多倾向长期流转土地并签订书面合同,这是近年来土地流转的新趋势,农地流入期限分布见表1。

1.2 变量选择

本研究分析的因变量为土地流转期限;采用的自变量分为产权变量、经济变量、社会文化变量、土地可持续利用变量、土地禀赋变量和家庭特征变量。

反映“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量从3个方面考察,即产权的明晰性、排他性和安全性,这3个指标越高,农民的产权就越有保障,农民对土地的预期就越高,就越倾向于长期流入土地。

反映“经济情况”变量的有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稳定性、土地租金、农业收入、社会保障、农业生产经营周期、投资周期和抗风险能力。

反映“社会文化”变量的有亲缘关系和熟人关系、土地流转中介和农村管理制度。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对于租入农地的农户来说,交易成本越高,越倾向于签订长期合约,交易成本越低,则越倾向于签订短期合约。当交易方为亲友或熟人时,交易成本较低,就更倾向于签订短期合约。土地流转中介用“是否通过中介流转土地”表示,土地流转中介的建立是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的重要表现,土地流转机制越健全,农民越倾向于签订长期合约。农村管理制度用“流转过程中是否有政府的引导和监督”表示,在政府引导下的土地流转受到的制约会更少,转入的土地地权也更稳定,农民更倾向于长期合约。

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变量用“土地改良投入指数”和“化肥农药投入指数”表示。土地改良投入越多,土地长期收益就越好,农民的预期就越好,土地流入期限就越长。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板结,使土地的长期收益下降,农民为避免损失常常选择短期流入。

反映“土地禀赋”的变量用“农地等级”和“土地流入面积”表示。

农户家庭特征方面,选取户主文化程度、户主年龄进入回归分析。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和预计影响方向见表2。

1.3 模型与回归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代表产权制度的“产权明晰性”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产权越清晰,农户对土地的预期越好,农户越倾向于签订长期合约;“产权排他性”和“产权安全性”对农地流入期限没有显著影响。实际上,产权的排他性和安全性对土地流入期限有重要的影响,回归结果不显著的原因是在现行稳定的土地政策下,调查地区的土地产权的排他性和安全性普遍较高,差异不明显。

代表经济情况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稳定性”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只有在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农地流转合约才不至于经常调整,才能形成长期土地流转合约。“土地租金”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土地租金越高,农地流转双方越倾向于签订长期合约,土地流转合约期限是双方谈判的结果,而且实地调研地区的土地流转市场多为“卖方市场”,土地转出方在谈判时更具有谈判优势,从土地转出方的利益来看,租金越高,土地流出方越愿意签订长期合约。“农业收入”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农民务农收入越高,对土地的依赖性越大,就越愿意签订长期合约。“社会保障”对农地流入期限没有显著影响。“农业生产经营周期” 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农产品生产经营周期越长,土地流入方就越倾向于长期合约,这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投资周期”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的影响,土地流入期限应使经营者在流转土地上投资的相应收益完全或大部分收回。“抗风险能力”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从事农业是有一定风险的,土地流转时间越长,流入方的风险越大,就越需要抵抗高风险的能力。

代表社会文化的“亲缘和熟人关系” 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对转入农地农户来说,转出方若为亲友或熟人则交易成本低,也就倾向于签订短期合约,反之交易成本高,流转期限就长。“土地流转中介”没有进入回归模型,因为所有被调查农户都没有通过中介进行土地流转,这说明被调查地区的土地流转市场还不成熟。“农村管理制度”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向与假设不一致。对于这一结果的解释是,很多农户的土地流转还处于半自愿半勉强中,在土地流转中,政府没有充分考虑农户的意愿,农户对政府部门的信任程度还不够,造成许多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多为短期流转。

代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土地改良投入指数”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对土地进行改良投入可以提高土地的长期产量,农户更愿意长期流入有土地改良措施的土地。“化肥农药投入指数”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过多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会使土地质量下降,影响土地长期产量,化肥农药使用量越多,农民越倾向于短期合约。

代表土地禀赋的“农地等级” 对农地流入期限没有显著影响。“土地流入面积”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土地流入的面积越大,越具有规模效应,农户越倾向于长期流入土地。

家庭及户主特征中,“户主文化程度”和“户主年龄”对转入农地流转期限没有显著影响。

2 农地流入期限的量化回归分析

2.1 农地流入期限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农地流转期限受产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土地可持续利用因素等多因素的影响。基于逻辑回归的结果,运用德尔菲法,征询专家意见,确定了12个影响农地流转期限的指标(表4)。该指标体系分为4个准则层指标:第1层为产权制度,反映流转土地的产权完备程度;第2层为经济因素,主要反映了宏观经济情况、农户经济情况及土地的经济指数;第3层为社会因素,它主要影响了地权的稳定性和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第4层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因素,反映了流转土地的长期预期和可持续性。12个指标中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

2.2 基于熵值法的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它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指标的权重,相对变化程度大的指标具有较大的权重。熵值法在评价对象数目较多、指数体系较复杂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在确定权重时能够解决层次法、德尔菲法等主观赋权方法带来的主观性问题,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运用熵值法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2.2.1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从产权、经济、社会文化、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禀赋、家庭及户主特征6个角度分析了土地流入期限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首先,产权完备程度、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稳定性、土地租金、农业收入、农业生产周期、投资周期、农户可承受风险、土地改良投入指数、农地流转面积对农地流转期限具有正向作用;其次,土地流转双方的亲缘关系、政府对土地流转的干涉、化肥农药投入指数对农地流转期限具有反方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征询专家意见建立了基于农地转入方的农地流转期限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根据熵值法得出的权重,为了延长土地流转期限,提高土地流转的稳定性,应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地方政府要開展土地确权工作,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保諒农户的合法权益,消除农户对土地长期流转会造成土地产权缺失的担忧;第二,保持地区经济发展和土地政策的稳定性,为土地长期流转营造良好环境;第三,地方政府应该帮助流入农户选择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并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收入,减少租金提高造成的负面影响;第四,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地流入方的投资补贴,使农地经营者的经营风险降低,尤其是对土地改良性投资的补贴,提高农地流入者的长期预期;第五,政府应该提高土地金融服务及农业金融服务的水平,减少农民进行农业长期投资时信息不完备、资金不充足的问题;第六,政府应该引导农户发展绿色农业及环境友好型农业,减少农户施用化肥、农药等只具有短期效益的投入,鼓励农户使用农家肥等具有长期效益的农业技术并提高绿色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徐珍源,孔祥智. 转出土地流转期限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转出农户收益与风险视角[J]. 农业技术经济,2010(7):30-40.

[2]孔祥智,徐珍源. 农地长期投入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自有承包地与转入农地有机肥投入的比较分析[J].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45-51.

[3]石志恒,李世平.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地区农户的样本调查[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60-65.

[4]洪名勇,关海霞.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问题,2012(8):72-77.

[5]刘文勇,张 悦. 农地流转中农户租约期限短期倾向的研究:悖论与解释[J]. 农村经济,2013(1):22-25.

[6]裴 厦,谢高地,章予舒.农地流转中的农民意愿和政府角色——以重庆市江北区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试验区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6):55-60.

[7]李 楠. 黑龙江省东部垦区土地契约的经济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3):33-36.

[8]李启宇. 农地承包经营权“长久流转”模式探讨[J]. 农村经济,2013(6):41-43.

[9]Kozhevnikova M,Lange I. Determinants of contract duration:further evidence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M]. Berlin:Springer Science,2009.

[10]乐 章. 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解释——基于十省份千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0(2):64-70,111.

[11]刘 前. 农用土地承包经营中期限与费用的合理确定问题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2):105-108.

[12]洪名勇,尚名扬. 信任与农户农地流转契约选择[J]. 农村经济,2013(4):23-27.

[13]仇方道,汤 茜. 基于熵值法的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74-78.

[14]刘文勇,孟庆国,张 悦. 农地流转租约形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3(8):43-48,111.

[15]张 波,任利军. 基于熵值法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决策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72-74.

[16]郭 斌,康 彦. 西安市农地流转前后可持续利用对比评价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9):2192-2197.

[17]刘耀林,焦利民. 土地评价理论、方法与系统开发[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4-128.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