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村民投入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2015-07-31 17:42王丽雯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王丽雯

摘要:村民作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的关键主体,如何充分调动村民的投入积极性,对今后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选取苏皖四镇村民投入意愿这一微观视角,采用Logistic 模型,分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各种因素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强化民主监督、广泛宣传、建管并重、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的建设对策,以期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村级公益;投入意愿;影响因素;苏皖四镇;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423-03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发展阶段,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发展滞后,是当下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1]。而作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供给主体和主要受益者,村民群体的自主意识不强、投入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当地的村容村貌[2]。因此,此次选取苏皖四镇作为调查样本,从村民投入意愿这一微观视角,探讨村民的投入意愿,分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相关因素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程度,以便了解村民对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出资出劳的看法,重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过程中忽视的问题,调动村民的投入积极性,为完善村级公益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设计

1.1 调查区域的选择

自2009年8月以来,安徽省陆续在省内的各村镇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试点工作,无为县襄安镇、青阳县杨田镇、青阳县朱备镇作为安徽省内具有区域间可比性的城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农业较为发达,富安镇作为江北轻纺业经济重镇,是东台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因此,此次调研选择安徽省无为县襄安镇、杨田镇、朱备镇和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作为调查区域,从微观角度研究村民的投入意愿,探析影响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发挥村民个体投入的潜力和优势,对保护和激励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乃至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2 变量定义及相关说明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和访谈式问卷调查方法对可能影响村民投入意愿的因素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实际收回问卷757份,有效率为84.1%。对调查样本进行整理歸纳,得到具体数据的变量定义及相关说明(表1)。

2.1 模型设定

Logistic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两分变量的模型分析,是分[ZT(]析个体决策行为较理想的模型[3]。本研究选用Logistic模型,分析村民自身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与村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意愿的相关关系,从而得到影响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意愿的各重要因素及其贡献量。

2.3 村民投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3.1 公益项目参与度特征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

结合A、J模型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总体而言,主观因素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客观因素。其中,村民对公益项目参与度是最关键的因素。村民个体在共同协商、监督资金使用、动员说服其他村民方面的积极性与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的投入意愿呈正相关(A模型回归系数分别为2882、1.518、1.811,J模型回归系数分别为1.194、1.376、1471),表明村民个体在共同协商、监督资金使用、动员说服其他村民方面的积极性越高,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的投入意愿越强。

同时,从回归系数绝对值可以看出,村民在共同协商方面的积极性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高于监督资金使用和动员说服其他村民这2个影响因素。分析还发现,苏皖2地村民对公益项目的参与积极性对村民投入积极性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整体而言,安徽省地区村民的参与度因素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更大。

2.3.2 公益项目效果特征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

村民需要的满足、宣传动员效果和资金公开情况是影响村民投入意愿的主要客观因素。如表2所示,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自主需要的满足强化了村民的投入意愿。近年来伴随农民收入的增长和新型农民的增加,农民改变家乡面貌的迫切性增强。在村级公益工作的开展中暴露的发展不平衡、整体覆盖面较小等问题,存在的不能满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村民需要的情况以及如何解决村民们渴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的建设问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村民的投入意愿[4]。

从表2的回归结果看,对村民的宣传动员效果与其投入意愿呈正相关(A、J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011、1.722),表明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宣传力度的满意度越高,其流动资本或劳力的投入意愿越高。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苏皖四镇中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青壮年多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的比例较高。在此情况下,若不加强宣传动员,很少能够了解村级公益事业的相关政策及参与途径。加之,目前大部分城镇村内广播不能普及全部村民,尚靠村委会张榜公布或者村民代表口口相传来通知,村民对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情况不能及时了解,甚至有沟通障碍,而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对村内公益设施建设现状知之甚少,宣传动员工作的有效开展显得很有必要。

村级公益事业的资金的使用和公开情况也是影响村民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公益项目建设效果解释变量中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仅次于村民需求的满足。村民对资金公开满意程度越高,对村级公益事业的投入意愿越强烈(A、J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232、2.958)。究其原因,公益项目资金公开的透明度不高,村民作为公益项目建设的主体投入者对资金的使用和监督过程不了解,投入意愿被削弱[5]。

建后管理显然也是影响村民投入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苏皖四镇公益事业的建设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而公益项目的后期维护更需要予以重视。公益项目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但是现存的公益设施并不是永久性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人为和自然损坏,须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管护,才能确保其更长时间发挥利民惠民的作用。

2.3.3 公益项目信心度特征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

村民对政府资金的投入多少的信心度对村民投入意愿的高低有影响,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政府资金投入越多,村民对公益项目出资出劳的意愿越低(A、J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122、-0.821),而且江苏省村民投入意愿受政府资金投入量的影响更大。村级公益事业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受益面广,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公共性[5]。但受益者主要是村内农户,属于准公共产品,既不能完全由政府包揽,也不能由农民全部承担。目前,公益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农民投入、政府资助和社会赞助3类[6]。大型惠民公益项目的建设在广泛群众筹资、个人捐资的基础上更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因此,若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资金投入与村民资金劳力投入之间的关系,对今后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会有很不利的影响[7]。

作为公益项目信心度特征变量内只进入J模型的影响因素,在有效宣传动员前提下,村民对公益项目的信心度对江苏省村民的投入意愿产生积极影响(回归系数1.141、Wald检验值8.559、Wald系数显著性0.003)。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回收的402份调研样本中,56.2%的村民在有效宣传动员前提下会对村级公益项目产生投入意愿,而江苏省调研样本中,这一比例只有36.5%。说明不同地区村民公益项目的信心度这一主观变量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2.3.4 公益项目类型特征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

目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村内道路、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公共环卫设施、村内公共绿化等。回归结果显示,在公益项目类型特征中只有修路建桥同时进入A模型和J模型,且与村民投入意愿呈正相关(A、J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792、1.075)。道路桥梁一直在村民生产生活中起重要作用。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不畅、桥梁的受损,不仅会造成村民出行不便,落后的交通也阻碍当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进度,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可知,目前苏皖四镇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内路路通工程不能完全覆盖,村民出行不便;道路桥梁设计标准低,设计质量差,毁损程度严重。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类型特征中,农田水利因素进入A模型没有进入J模型,环卫设施因素进入J模型没有进入A模型。这样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与2地的农业特点和所处地域类型有关。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安徽省调研地农业多以水稻为主,兼产茶叶、蚕桑、油料、苎麻、丹皮等,林木资源丰富,水产品丰盛,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发达,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依赖度较高;江苏省调研地为东台市的富安镇,镇村办工业有机械、棉织、丝绸、化工、砖瓦业等厂,工业在该地的比重远大于安徽地区,农业虽以种养业为主,但村民养蚕居多,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依赖不强,对环卫设施建设的需求较强烈。

2.3.5 政策认知程度特征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

政策认知程度特征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不大,没有影响因素同时进入A、J模型,进入A模型的影响因素为对奖励补助办法的认知变量,进入J模型的影响因素为对出钱出力标准的认知变量,且与被解释变量村民投入意愿均为正相关(A、J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866、0.998)。统计数据显示,在江苏省的调研中,78.8%的村民表示对奖励补助办法不了解,仅有13.6%的村民是在对奖励补助办法有了解的基础上对公益项目有投入意愿。由此可知,在普遍村民对奖励补助办法不了解的前提下讨论对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这样的研究假设不成立。同理,在安徽省的调研中,71.6%的村民表示对每户出钱出力的标准不了解,仅有15.9%的村民是在对出钱出力的标准有了解的基础上对公益项目有投入意愿。因此,对于政策认知特征作为研究村民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不具有代表性。

3 对策建议

3.1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进基层民主协商

惠民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利民、便民,基层民主就是要在服务大局中反映民情发扬民主。村级公益事业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必然离不开村民的投入与参与,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着力解决村民生产和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层政府和村干部要严格区分農民自愿投工投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界限,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发展公益事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2 强化民主监督,规范资金管理

实行专有账户管理、报账制、公示制和村民参与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奖补金额大小、群众筹资筹劳实施情况、公益项目进展,合理确定项目资金的支付进度。实行公示制度,按时按期公开奖补政策、工作程序和操作办法,把权利交给群众,自觉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另外,将村民纳入村公益项目监督小组,全程参与公益项目的选定、申报、审批、预算、招投标、质量监管及验收过程,强化民主监督,做好专款专项资金的管理[8]。

3.3 广泛宣传,提高干群认识

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问卷调查以及工作简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组织县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深入村镇开展宣传报道。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财政奖补政策的各项规定,提高干群对筹资筹劳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的认识,增强农民群体参与民主议事的主动性,增强农民群体执行民主决议的自觉性,逐步推动和规范筹资酬劳制度,为今后农村建设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4 建管并重,建立健全设施管理养护制度

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两委应建立健全有效的村内公益事业设施管护机制,克服“重建轻管”的问题,做到建管并重、建管同步,充分发挥这些公益设施和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让村民长期受益。项目建设和管护一体长效机制的实施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公益设施的所有权,落实养护责任的主体,竣工后的公益项目由验收组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验收[9]。在养护过程中,实行村民自我维护和管理,确保公益性项目公益性效能和服务作用的长期发挥。

3.5 筹补结合,构建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坚持筹补结合,民主决策,以自愿出资出劳、村民民主决策为基础,实行政府和村集体投入与农民出资出劳的有机结合,构建“政府资助、社会支持、农民参与、民办公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民投入公益事业的新办法[10]。具体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控制标准、严格规范、注重实效的原则,支持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其次,引导个人、民营企业家捐助公益事业,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投入公益事业,整合部门涉农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公益事业;最后,开辟财源,招商引资,增加积累,提高村集体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能力,努力使乡村集体尽快地、真正地成为农村公益性建设的支柱。

参考文献:

[1]赵成福. 我国农村村级公益事业投资机制的现实基础及其路径选择[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31-34.[HJ1.7mm]

[2]余 佶.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政府、社区与市场供给——基于公共品供给的理论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6,27(10):21-24.

[3]张文彤,董 伟. 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2-177.

[4]孙树声. 全力推动“一事一议”奖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J]. 江苏农村经济,2013(11):40-41.

[5]杨亦民,刘馨怡.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现状与机制创新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经济研究参考,2013(35):60-65.

[6]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财政局课题组.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研究——基于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调查[J]. 经济研究参考,2012(70):37-39,48.

[7]岳书铭,綦好东,杨学成.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公共品融资问题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5(11):47-52,79.

[8]张少春. 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J]. 中国财政,2009(6):15-17.

[9]苏红竞. 蘇北农村公共事务中的村民行为选择与行政因素探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y1697664.

[10]蔡国新.江苏村级公益事业投入的有效实践[J]. 江苏农村经济,2011(12):28-29.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